[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柔和善顺向佛道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62

  柔和善顺向佛道

  『心即是佛,自心佛不灭。大慈悲心,柔软如净水。悲智双运,坚定持愿行。』
  
  
  学佛的目标,就是要成佛。若要成佛,我们首先要接近佛。佛其实离我们不远,人人自性心就有佛,所以『心即是佛,自心佛不灭』。
  
  一早礼佛,当我拜下去时,起身抬头看,佛龛里就是一幅浩瀚辽阔的宇宙,星光闪闪。忽然间就会想到『自性佛』,礼大觉佛。
  
  人人本具自性。明明知道佛陀告诉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我们要相信佛所说,要尊重自己的佛性。自己的佛性若不尊重,你礼佛、拜佛,只是外在人造的形像。那尊佛不是人雕的吗?我们向外对着人造、有为的佛像,那么虔诚礼拜,而我们的内心呢?我们的『自性佛』不灭,我们自性的这片佛心有现前吗?是不是将『自性佛』助显出虔诚的相,来礼身外佛呢?
  
  各位,真正的修行,我们要爱自己。有这样的小故事——
  
  有一天,波斯匿王他静下来时,忽然间浮起了佛陀所说的法,要如何调心自爱。何谓自爱?他默默地思考:真正的自爱,是不是要身、口、意三业善,这样是自爱吗?身、口、意恶,这样是不自爱,是不是这样呢?然后,他向佛请教。
  
  佛陀微笑了,『对啊!波斯匿王,很好,我说的话你有入心,所以你在问心要如何自爱,是非常可贵。对!身、口、意三业清净,口说好话,身行好事,就是因为你的心集中在好意,这念的好心,所以言语、动作都是善,是善能受人人所敬爱,这叫做自爱。倘若你的心没有调整好,心散乱了,开口动舌就是恶言恶行,如此就受人轻视、唾弃、不尊重,这样就是不自爱。』这是佛陀与波斯匿王的对答。
  
  这段很短的故事,却也能让我们修行者来想,也要时时问心:我们的心中有佛,我们相信吗?相信佛陀这样告诉我们的法,我们有接受吗?
  
  『自心佛不灭』,我们从过去未来投生以前,就已经本具佛性。不过,过去未来投生之前的以前,我们到底是造了什么善或恶,是否善恶杂揉?再来人间,借父母的缘,用我们过去的因,所以有此『依报』在人间,有我们的『正报』能来修行,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因缘。
  
  这就是我们佛性永远存在,『自心佛不灭』,自己的佛性都不灭。哪怕是此生,有的人还不肯听法;听了法,还不肯老实修行。其实,他的佛性也没有灭掉,还是带去来生、来世。而来生、来世能那么容易得遇佛法吗?不知。虽然带着佛性,生生世世,我们是烦恼不断造作、无明愈厚,佛性就愈埋愈深,所以要见『自性佛』的机会就愈少。
  
  我们若能将无明一层一层去除,利用我们今生此世在佛法中,好好听法,好好如法修行,调整好身、口、意业,这样就是无明一层一层消除。此生未能成佛,还有来生来世,因为这辈子我们已经消除不少的烦恼了,这分觉性慢慢浮现出来,盼望现在的因缘再带给我们来世能依报、正报都在佛法中,一闻十悟、一闻百悟、一闻千悟,或者是一闻大悟。这就要看我们是否将烦恼、无明减轻呢?或者是不断制造烦恼,让烦恼愈来愈厚,这种贪瞋痴,这个痴还带到来生来世,痴念愈重,那就很可怜,也让佛陀很辛苦。
  
  所以『大慈悲心,柔软如净水』。何谓大慈悲心?就是柔软如水,随方就圆。像水,长的器具,水倒进去就变长的;是四方的、是短的,就变四方、短的;是圆的,那就圆的。我们的心要如水一样,所以叫做圆融。
  
  如水随方就圆,这叫做心的圆,称为圆觉——圆的觉悟。觉悟我们是在这个环境中,就要随这个环境生活,要生活得没有烦恼、欢喜,这才是『柔软如净水』。
  
  面对芸芸的众生、刚强难调的众生,不是在别人,是在自己,我们自己的内心刚强难调伏,怎么办呢?就要好好学。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己让人不顺眼。看别人,我们在起烦恼,是我们自心烦恼;别人又不惹你,是你自己起烦恼。所以,这是我们欠缺智慧,不懂得善解,不会包容,因此会充满烦恼。既然在人间,既然发心修行,我们要时时悲悯众生。
  
  他就是不懂事,他就是烦恼覆心,所以需要教育,发挥我们的智慧,这叫做同事度、同修度,必定要悲智双运。要『悲智双运』,也要『坚定持愿行』,既然要修行,都是发心立愿,所以这念心愿我们要好好坚持。这就是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方法。
  
  
  ⊙『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前面经文说,『若闻法布施』。我们若听到法之后,要好好运用,让大家都用得到。我们自己要身体力行,修来的法,我们用方法悲智双运来布施给人、教育别人、感化别人,这都称为闻法布施。
  
  别人,若是脱轨的人,我们要忍辱,自己要守戒、忍辱。不可以因为别人的错误,我们自己比他更错,那就不对了。修行要自己好好能自修、自持,所以要持戒、要忍辱、要精进、要禅定、智慧,用这种种修行,这叫做福与慧。在人群中,将自己的心调伏好,就是真正修福慧的人。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能如此,能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懂得与人时时结好缘、造福,时时圆融人间事,这称为智慧。像这样的人就是『皆已成佛道』,这样就能成佛道,就是走在菩提道无偏差。希望大家要用心。
  
  接下来这段(经)文,『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后』,这个『灭』字就是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
  
  『惑』就是烦恼、无明。从见解、思想造了很多很多如尘沙一样多的无明,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苦、所以造业、所以『集』了很多恶,让善念常常都受恶念埋没,善念总是拔河都输,恶念都拉赢过去。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自心念,见思、尘沙、无明这三种惑,就是不断在复制。佛陀就是要教育我们如何来『灭』——『苦、集、灭』。『集』了很多尘沙无明的烦恼,现在要将它『灭』掉。若要灭掉这个烦恼,要从我们的观念、思想开始。
  
  『度』,就是度分段与变易两种生死。这过去都说过了。凡夫的『分段生死』,或是罗汉、缘觉的『变易生死』,这真的要赶紧自度。要修一个如何来、如何去,人生的道路不要偏差、错误。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否则『分段生死』都难断了,要如何谈到『变易生死』呢?
  
  『变易生死』就是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到辟支佛的程度还有,所以一定要将之断除。真正断掉,这是不容易;若断得掉,就是生死大患永灭。
  
  
  ⊙若人善软心:谓心柔和而随顺于道也。奉佛持佛教诫,信受奉行,当须柔软甘和而不麤涩,是名柔软。
  
  
  『若人善软心』,意思是说人的心要柔和,随顺于道。我们既然发心立愿于菩提道,菩提道明明就是直的,我们就应该好好守这个道,奉持佛陀的教法,向前前进。我们要向前前进,在这个大环境,一定要有善软心。
  
  就如水,从一小孔倒下去,这个型是四方的,这个水从圆圆的小孔灌进去,里面也是满满的四方的水。或者是什么型都没有关系,你就是要有柔软的心,在其中自然就会圆满。这就是佛陀的教诫,我们要面对很多刚强的众生,要如何自心调伏、调伏他人的心,这必定要柔软。
  
  我们的心要柔,与人要和,来随顺法的教育。『奉佛持佛教诫』,我们要跟随佛陀,接近佛法,接受此教诫,我们才有办法。所以『当须柔软甘和而不麤涩』,我们的心要很柔软,要柔软至很甘。常常说甘愿吗?甘愿。甘愿做,就欢喜受。若不甘愿,那就是麤涩。要甘,才与人能和,才不会麤涩,如此称为柔软。若麤涩,就是与自己过不去,与别人也过不去,心就很烦恼。所以我们要柔软、柔和,别人看起来很顺眼、也很欢喜,自己也觉得不容易的事情,我也圆满过来,也会很欢喜。
  
  
  ⊙如是诸众生: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
  
  
  『如是诸众生』,那就是有情,所有一切有情识的动物。人类也是动物之一,我们有生命、我们会动,是动物之一,不过我们的名称叫做『人』。猪也是动物,牠的名称叫做猪;狗也是动物,牠的名称叫做狗;虫也是动物,牠的名称叫做虫。但是,只要你去抓牠,或是赶牠,牠会一直挣扎,那就是有情识,牠有情、有识,牠有感受,感受称为情识。所以我们应该要知道,众生全都是有生命。
  
  『集众缘所生』。我们为何生为人?因为过去有这样的因、结这样的缘,种种的过去、现在的因缘和合起来,所以我们有父母生我们,有这个大环境的世界在生活。尤其是这个大世界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种不同身形的生命,因此称为众生。
  
  这些有情界的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说起来,『皆已成佛道』,能接近佛法,这样去感受。以前也曾说过,六月六日在晒经书时,一头牛来到那里,光是闻一下《金刚经》而已,牠也会成佛;牠能闻,闻到佛法,也会成佛。
  
  
  ⊙皆已成佛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为道。道有三种:一声闻之所得,二缘觉之所得,三佛之所得。
  
  
  所以『皆已成佛道』,道者就是通的道理,能通就是道理,不通就不是道理。『佛智圆通无壅』,没有东西将之壅塞、塞住,『故名之为道』。
  
  『道』有三种,是声闻所得的道、是缘觉所得的道、是佛大觉所得的道。所以,我们学佛总是要在菩提道,无论是声闻、缘觉、佛,都是在此菩提道中。小乘的声闻他会走偏路,心若不直、路若不正、道心还未坚定,那就容易偏差。
  
  『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佛陀一直这样为我们祝福,只要人人有这个善、柔软的心,众生都能成佛道。这是佛陀一直在为我们祝福,我们要赶紧接受;接受了要身体力行。所以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精进禅定悲智具明
下一篇:诚心供养离斗诤
 运悲启智重起敬信
 破恶 怖魔 乞士
 八正道法勤修习
 心不离法佛性现前
 受大教 修大法 行大道
 信力坚固机契实相
 法用于大用 行于大用
 深心定力一心不乱
 信力坚固心无畏
 随顺机宜说三乘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知道的快乐[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认识人生之七 2[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45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醒醐之源(一)修行之路[栏目:海空法师]
 摆脱烦恼的困扰[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九、端正学佛的动机和心态[栏目:东宝·仲巴仁波切]
 十二届:柏林夜话分组座谈——观音殿前老和尚开示[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总觉得小孩应该以学业为重,等他长大成人后,自然而然就学会如何做人了。这种想法对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