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节 从《阿阇世王经》谈起
第三节 从《阿阇世王经》谈起
一、无住
“文殊师利谓诸上人及诸天子:“菩萨住无所住,何谓住无所住?于三界不以三界作习。……若男子女人欲求一切智者,当如一切智住,当云何住?于诸法一切无所住,是为一切智住。”[1]
“阿阇世复问:当何所住道而学作是?则答言:无所住是为学道。”[2]这里文殊菩萨再次强调无住的概念,无住所以一起智住,无住才能真正学道。与龙钦饶降巴尊者提到的“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3],没有什么差别,大圆满法强调无住,文殊菩萨系列经典也一直强调般若空性无住。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二、自然住
“波坻盘拘利谓文殊师利:……何所是诸法之处?则答言:自然住是之处。”[4]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普作续》:“有意修佛即非能成就,无勤自然住故任运成,无勤自然住于无念住。”[5]文殊菩萨认为自然住是诸法成就方式,跟大圆满法无勤自然住而任运成,理念完全相同。可以说,大圆满法是文殊菩萨的心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然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三、平等
“不念善恶,以等心学法,见诸佛刹亦复等视,不着其好丑,以诸佛等无有异,其轮者无所不遍入。所以者何?不坏法身故。”[6]这里文殊菩萨提到平等心学法,对待诸佛平等,诸佛法身平等。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境心无有本自解脱要,迷乱放下法性平等界,相续不断安住法身境,不分缚脱安乐一界转,起现之时自现持自位,安住之时自住自本分,解脱之时自脱持自地,法性界中起止自解脱。”[7]指出法界、法身平等,而能相续不断安住法身境界。文殊菩萨见地与大圆满法见解相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
四、本净
“诸法一切无有垢无有净,诸法自然本无,本无自然故曰诸法,其心亦不可见,色亦不可得持,何以故?譬若幻不可言用内故,亦不可言用外故,所以者何本净故。”[8]
“其心者亦无沾污,亦无有恶,亦无有疑,其心无所作,亦不有所作,亦无所与,亦无所得,心者本净故。”[9]文殊菩萨强调自心本净,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本净之体全无所得故,如虚空性本初则清净,元成本性谁亦未曾作,现法不灭随处皆可现,轮涅普生离前后始终。”[10]指出自性如虚空,本自清净,全无所得。两者看法完全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
五、本超因果
“文殊师利谓阿阇世王言:诸逆以净以得是忍,一切诸法悉净无所沾污故,是法亦不可污,所以者何?其道无有瑕秽故,以入大逆道者,不去生死不见泥洹,所以者何?其道无已可往者而可近者。”[11]
“以过去释迦文佛时,有王名阿阇世,用恶人言而杀其父,从文殊师利闻诸法,闻已则欢喜信忍,所作罪应时尽索。”[12]
“其已作逆恶者闻是法,信乐喜则已无逆恶,亦不受逆之罪,摩诃迦叶白佛:我证知是法属文殊师利,于阿阇世所食时说是法,解作逆恶之事,应时得欢喜信忍,悉为解狐疑。我今说之,其有犯逆者,从是法忍悉得解脱,亦当如阿阇世。”[13]文殊菩萨认为,阿阇世王杀其父,若闻正法信乐奉行,此时已无逆恶,可不受恶报,可以修行解脱。这个见地超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早期因果见解。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无常断之心性菩提中,无能所取之智自然住,无因果之觉性赤裸中,只住无有善恶一明点,无有中边觉性通彻中,普贤法身密意自然住,无有心要自觉菩提中,无境清净如来密意显。觉性空明无常无断之自体,超越外内二取,彼性远离因果善恶,无有异熟习气故,即是通彻普贤唯一密意。”[14]大圆满法本超因果,以自然智慧、觉性赤裸为修行目标,远离因果善恶的看法,实是文殊菩萨一脉相承的心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超因果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节及附录一。
六、彻却本净超越守禅
“其有讽诵读阿阇世品者。若恭若事若讽诵。为一切说。而解其中慧。……其身于百劫守禅。不如以是法而教一切人,其功德出彼守禅上,若有百劫而行智慧,闻是法解心本清净,其功德出彼上。”[15]
“应时摩诃迦叶复言:一切人本悉净,而自作反是我所非我所,亦不而自知其本净,悉以晓了本净者,所作罪则解脱无有而知如阿阇世者,是以一切愚人,所作反还自杀身。”[16]文殊菩萨提到,本净超越一切因果法则,超越百劫守禅。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肯定诸法为元成觉性,肯定元成本位大本净,肯定本净无有缘虑心,此即元成了义之肯定。”[17]指出本净觉性为元成了义的见地,非常肯定彻却禅修本净自然智,超越一切有为因果,与文殊菩萨本净超越百劫守禅的禅修见地完全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彻却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
--------------------------------------------------------------------------------
[1] 《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91页上.
[2] 同上,第396页.
[3]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4] 《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92页上.
[5]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6] 《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98页下.
[7]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8] 《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1页.
[9] 同上,第403页.
[10]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6页.
[11] 《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2页.
[12] 同上,第404页.
[13] 同上,第406页.
[14]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0~31页.
[15] 《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5页.
[16] 同上,第406页.
[17]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