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谈起
第二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谈起
一、平等得菩提
“有欲入于佛境界者,以无所入而为方便乃能悟入,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于何等境界而得菩提?佛言:童子,我于空境界得菩提,诸见平等故,无相境界得菩提,诸相平等故,无愿境界得菩提,三界平等故,无作境界得菩提,诸行平等故,童子,我于无生无起无为境界得菩提,一切有为平等故。”[1]
“平等相是诸圣人,于一切法得解脱相,是中无有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如是等相而可得者,若有众生得闻如是一切诸法平等之义,而生惊怖,应知是为增上慢者。”[2]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于境根意起用之当时,自心平等显现乐开广,能取无缠自澄自明朗,此即无碍平等大关键。”[3]又提到:“超越执着生灭有无境,净与不净皆可作决断,胜劣取舍皆无为平等,普贤界中超越一切法。”[4]因此,虚空法界一切诸法平等,三界平等。大圆满法平等观与文殊菩萨在本经中的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得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九节及附录一。
二、无有
“住于何所名为正住,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夫正住者无有所住,住无所住,是乃名为正住之耳。佛言:童子,岂不以住于正道为正住耶,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若住正道则住有为,若住有为则不住于平等法性,何以故?有为法有生灭故。”[5]上文中文殊菩萨提到“正住者无有所住”,在大圆满法修行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幻化瑜伽觉性自现中,诸无有法无灭起游戏,起现之时确认无有故,则全不作取舍和勤行,胸怀宽广心安大放下。”[6]强调一切法无有,无有中包含一切法。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提到:“不缘已灭未生者,何处亦无现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7]一切法不住,自然清净。与文殊菩萨提到的无有所住强调无为,理念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三、无自性、无有
“汝何所得,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得如来平等无自性境界。佛言:童子,汝得佛境界耶,文殊师利菩萨言,若世尊于佛境界有所得者,我亦得于诸佛境界,时长老须菩提,问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如来不得佛境界耶。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为得声闻境界不,须菩提言,大士,圣心解脱无有境界,是故我今无境界可得,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佛亦如是,其心解脱无有境界,云何而谓有所得乎?”[8]这里文殊菩萨提到“圣心解脱无有境界”,是无有所得,包含一切境界。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是故即于诸法显现时,凡执增益名义之言诠,胜劣取舍因果勤行等,无法无作如空若谁知,无有法中诸法尽包罗。”[9]认为虚空无有法,包括一切诸法,两者意境一致。另尊者又引用《普作续》:“菩提心者乃虚空之性,诸法皆是菩提心,其喻普喻犹如虚空之自性。”[10]虚空平等,以菩提心解脱,虚空自性对个体而言,是无自性境界,即文殊菩萨在上文所说的“我得如来平等无自性境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自性、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六、二节及附录一。
四、无住、平等
“尔时须菩提又问言,大士,汝决定住于何地,为住声闻地,为住辟支佛地,为住佛地耶,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应知我决定住于一切诸地,须菩提言,大士,汝可亦决定住凡夫地耶,答曰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及以众生,其性即是决定正位,我常住此正位,是故我言决定住于凡夫地也。”[11]
“大士云何名修行菩萨道,文殊师利菩萨言:天子,若菩萨虽不舍生死,而不为生死诸恶所染,虽不住无为,而恒修无为功德,虽具修行六波罗蜜,而示现声闻辟支佛行,是名修行菩萨道。”[12]文殊菩萨提到,住于诸地即是不住诸地,不住无为恒修无为,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提到:“不缘已灭未生者,何处亦无现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13]大圆满法虽不住自性,但法界平等,不必寻心,心自清净。不住现在心、过去心、未来心。文殊菩萨见地与大圆满法理念完全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七节及附录一。
五、自性空、无自性
“虽为断一切众生烦恼,勤行精进而入于法界不见尽相,虽不住有为亦不得无为,虽处生死如游园观,本愿未满故,不求速证无上涅槃,虽深知无我而恒化众生,虽观诸法自性,犹如虚空,而勤修功德净佛国土,虽入于法界见法平等,而为庄严佛身口意业故不舍精进。”[14]文殊菩萨强调诸法自性犹如虚空,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诸法根本即是菩提心,菩提心者众喻如虚空,虚空界中一切尽包容,无有勤修犹如本性净,无作超出一切思虑境,所现一切大放是关键,外内诸法悉摄元成中。”[15]又提到:“如是放下法性如虚空,无转变故无动与不动,无合离界最胜极广博,此非言诠表示所行境,般若涌现觉性自起现。”[16]法性犹如虚空,菩提心如虚空,这与文殊菩萨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自性空、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六节及附录一。
六、无念
“又诸菩萨,以不放逸故,修习五根疾得圆满,云何修习?谓诸菩萨,虽依自力而有觉悟,不从他闻然教化众生,令其了知发生深信,虽无来想亦无去想,而勤遍修行一切智行,虽于境界平等无忆,而于其中不忘不愚,虽以智光开了诸法,而恒正定寂然不动,虽常安住平等法性,而断众翳障戏论分别,如是名为修习五根。”[17]文殊菩萨提到,于境界平等无念,却能以智慧明了诸法,安住平等法性,正定寂然不动。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境心无碍显现清明之境,凝然注视境上之眼和心,则自净无踪而内明朗。”并引用《狮子妙力圆满续》云:“外看觉明法性之境界,内见远离种种之觉性,觉性外观种种差别境,从内见到法身大无念”。[18]说明觉悟法身境界平等无念,这种无念境界与文殊菩萨所提理念没有差别。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七、无有
“时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无为者是何境界。佛言:童子,无为者非思量境界。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非思量境界者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境界中无有文字,无文字故,无所辩说,无所辩说故,绝诸言论,绝诸言论者,是佛境界也。”[19]文殊菩萨提到佛境界绝诸言论,无有文字。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也提到:“虚空中十种自性者:1.正见;2.三昧耶;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并引用《普作续》:“善提心者犹如大虚空,犹如虚空心性法性中,无见无修无所护本誓,不勤事业亦无智慧障,不净诸地亦无所行道,无微细法无二无和合,于心无有了义教抉择,起增损故无肯定诀窍,此乃大圆菩提心之见。[20]大圆满法无有的见地,根本就是传承自文殊菩萨,所以龙钦饶降巴尊者与《普作续》才一起提到十无有的概念。大圆满法正行不用咒语、手印、灌顶、曼陀罗(坛城)、三昧耶戒等。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
[1]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上.
[2] 同上,第110页中.
[3]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5页.
[4] 同上,第62页.
[5]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6]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1~33页.
[7]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8]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9]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10] 同上,第18页.
[11]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12]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下,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4页下.
[13]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14]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0页上.
[15]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16] 同上,第39页.
[17]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下,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3页中.
[18]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8页.
[19]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中.
[20]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