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章 第一节 藏传佛教宁玛派及九乘修行介绍B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52

第一章第一节

(五)九乘判教

1、九乘作为宁玛派的一种判教观,它的提出有两个根据。

首先,它是根据佛教各宗派在印度产生和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各种经论的不同教义提出来的。宁玛派对印度佛教显密大小乘思想按其本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统一安排,确定次序的先后和教理的深浅,并且把本宗派尊奉的大圆满阿底瑜伽放在九乘教法的最高地位。

其次,根据众生自身根性、根器的利钝优劣而设立并提出的。[1]《让夏》[2]中说:“正确之道分三次第,大智中智及小智,为此开示三次第理。为小三次第者指出,与其智相顺之法门,分别染污即声闻,想者即独觉,入分别者即菩萨;为中三次第者指出,极低下者修事部,低下者修行部,意识者修瑜伽部;为大三次第者指出,超出心者修生起次第,心精要者修圆满次第,殊胜极密者修大圆满法。”[3]

2、宁玛派之不共教授即三内密,尤其是无上瑜伽。九乘次第中各各层次,绝非宣示互相矛盾之理论,或引得不同果位:彼等实为修行道上之过程而已,能直接或间接令(行者)证悟而成正等觉。因修行人根器利钝不同,部分行者须由层次较低之次第起修,依其证量逐级而上。于某一次第娴熟后,再进而修习更高次第。有等利根行者,因夙生之业力,能直入高次第,如无上瑜伽,甚至能即身而得佛果。是故,引得天赋极高之人自菩提教授起修,固为浪费生命、精力及机会;反之,(钝根者)由较高次第之教授起修,无独无所利益,兼且实为错误。因此欲入各别修习之门,重要在量力而为,及能得睿智上师指导。[4]

3、笔者认为:若说事部行部高于菩萨乘之修行,理论上有见解偏差,有些勉强,而再向上一层到达瑜伽部修行时,自身即菩萨化身,行菩萨道。真正的菩萨道发心即成为菩萨,自性自身即菩萨。严格上说菩萨乘也必须贯穿在事部行部的修行上。

--------------------------------------------------------------------------------

[1]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2]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让夏》(班班多杰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3] 郭若扎西.《郭扎佛教史》(宁玛派教法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第70页.

[4] 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章 第二节 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历史传承A
下一篇:第一章 第一节 藏传佛教宁玛派及九乘修行介绍A
 结语1
 第一章 第二节 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历史传承B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2
 第四章 东方妙喜佛国阿閦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第五章 第一节 《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坛经》修行对照A..
 结语2
 其它参考文献
 第二章 第七节 光明如来藏、平等、本性、自性清净A
 第六章 第四节 从《中论·观业品》、《中论·观涅槃品》谈起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活在当下的积极[栏目:找回自己]
 69 鬼子母的故事[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网络共修开示[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佛七开示:净宗修行方法要点[栏目:正净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九八四)[栏目:杂阿含经]
 谦虚和包容[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一心三观:以心为被观[栏目:吴汝钧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0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念诵尊胜别行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有缘共睹无缘不见[栏目:舍利瑞应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