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绪论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443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首先,我们观察到藏族宗教中,佛教宁玛派的九乘判教与大圆满法修行,对比藏传佛教各派及本土化宗教:“苯教”的修持体系是否更加完备,且在西藏传播以来,一直关系到与禅宗的互动性,因此研究大圆满法相关问题,就能对藏传佛教最原始佛法传承理论作一梳理,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大圆满法的理论与实践功夫很独特,是只有藏族特有的古修行法吗?也需要搞清楚。

此外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修行产生的去世后不死虹光身,或等比例缩小至一肘大小,这是宁玛派令外界特别科学界(含医学界)诧异的生命现象,颇值得研究。笔者本科学医学,目前是医生,对此肉体变化,兴趣盎然。

回顾历史,宁玛派九乘判教的修行中,最上乘阿底瑜伽为大圆满法,又分心部,界部,与口诀部(教授部、要门部)三大部分。宁玛派大圆满法从印度传入西藏三大士,是莲花生大士,无垢友(毗玛那米扎)大师及藏族毗卢遮那(遍照护)大师。而在印度的传承历史是由法身佛阿打尔玛佛(即普贤王如来)传给毗卢遮那五方五佛,再传给东方妙喜佛国金刚萨埵,再传给东方世界金刚手菩萨,之后,传给人世间金刚族之下离车族的维摩诘居士(东方妙喜佛国转世而来),再密传到俱生喜金刚(嘉饶多杰)(Garab Dorje)。而后经来自东方佛国的文殊菩萨引导,蒋巴舍宁(降巴歇林)向嘉饶多杰求法得到传承,故又称为妙吉祥友。之后传给佛智足(生遮野些)及诗列星哈(写惹申哈或称为吉祥狮子),吉祥狮子后来也向佛智足求法(吉祥狮子是汉人),吉祥狮子再传法给莲花生大士、无垢友大师、智经(益西多)及来印度求法的毗卢遮那(遍照护)大师。莲花生大士也指导毗卢遮那大师修行为当时西藏七觉士之一。无垢友大师另从佛智足弟子佛密学得大圆满心部。藏王赤松德赞(公元755-797年在位)公元763年左右接受印度寂护大师的建议迎请莲花生大士入藏弘法,收伏本教巫师神祇。并于公元779年在雅鲁藏布江边,青浦修行洞下方小丘陵建立桑耶寺,作为早期宁玛派弘法中心。

目前宁玛派远传密集、幻网(幻变)、心品三大类经典中,心品传承大圆满法心部,其中心部有母子十八部经(印度有七十七部),其中五部是毗卢遮那大师所传,十三部由无垢友大师所传。界部由毗卢遮那大师所传,而诸佛妙印的“口诀部”分成两支传承,其中(1)甚深宁提(心滴)由无垢友大师传给吐蕃藏王赤松德赞和娘・当增桑布等五人。(2)空行宁提(心滴)由莲花生大士传给王妃益西措嘉佛母,之后形成伏藏系统。

笔者将对教授(口诀)部的彻却与脱噶法仔细分析,是否成佛且在宇宙自由解脱往来的关键法门。此外大圆满法的印度传承,特别非人间传承,笔者将尽力研究比较,替佛教界开出新思路,独特的东方妙喜净土传承。

由于文殊(妙吉祥)菩萨与大圆满法的特殊关系,笔者将阐发本法门的一大因缘,跟文殊菩萨的来历及《维摩诘经》中不二法门息息相关,两者密不可分,只看印度传承大师嘉饶多杰(俱喜金刚)大师写的《圣文殊真实名经释・咒义现观显论》,妙吉祥友(降巴舍林)写的《文殊真实名经广释》,无垢友(毗玛那米扎)大师写的《文殊真实名经释义明灯论》就知文殊菩萨与大圆满祖师的修行已融为一体。在经文中,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为大圆满法密续传承者。此外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的维摩诘居士及阿閦佛是大圆满法实践派最原始成就者,笔者将一一考据引证。

在公元781年左右,汉族禅宗僧人摩诃衍那到吐蕃弘法,由于渐顿修行争议,加上对禅法内容的不同诠释,导致产生公元792~794年的二派大辩论,由藏王赤松德赞主持,失败者离开吐蕃。寂护大弟子莲花戒大师胜利,赶走禅宗摩诃衍那和尙。因此有人认为宁玛旧派的大圆满思想是否渗入唐朝禅宗的思潮,我们将做一比较研究。

此外吐蕃原始苯教在历史发展中也产生九乘判教及大圆满法修行,那是原始苯教就有的,还是演进出来的修行及成就,与宁玛派有不同吗?又目前藏传佛教各派对宁玛派大圆满法持何种态度呢?另目前汉地显宗对大圆满法的看法又如何呢?笔者将尽力阐述整理提出个人见解。


第二节  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宁玛派自古从印度传承无上瑜珈的最深奥成佛法门──阿底瑜珈:大圆满法,而大圆满法又分成心部、界部及口诀部(教授部、要门部),其中口诀部又分成彻却(立断)与脱噶(顿超任运)二修行法。以脱噶为最高明体修炼,大圆满心髓。自古传承祖师在修行证悟虹光身的过程中,将口耳相传秘密法脉逐步书写文字,将训练方法做探讨研究留下文献与伏藏。因此至今大圆满法的参考文献已愈来愈多元。各主要修行场所纷纷建立网站宣传弘扬,修行宝典公开于世,近年逐步形成探索学术风气,可喜可贺,比起20年前甚至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啊。

笔者为准备此次论文,将现代、古代文献大量搜寻,使修行概念更加清晰明朗。文献部份,主要祖师著作许多尚未译成汉文,目前只能从台湾香港内地汉译本及部份藏文资料探索,加以整理,此外,国外也有一些著作可参考。(大圆满法历代皆有祖师修行注解,数量庞大)

当代研究出版的相关动态:笔者已在论文参考文献中列出书目,作比较研究文献很少,与禅宗比较的文献有几篇。目前文献仍以修持大圆满法内容为主体。

一、国内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除了藏文《七宝藏论》之外,还有汉译本:

1、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2、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

3、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4、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5、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出版,2001年.

6、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7、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

8、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

班班多杰老师从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节译部分龙钦饶降巴尊者《七宝藏论·宗派藏》的内容,.此外,台湾喜林苑了义出版社、慧光佛教文化出版社也曾出版了《词义宝藏论》(《句义宝藏论》)。台湾释慧门法师讲授《大圆满禅定休息(一)(二)》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令给尊桑波仁波切著作:《大圆满龙钦心髓修行法》,台北:唵阿吽出版社,1998年出版。

(二)邱陵先生四本编著:《密藏大圆满心髓探奥》、《藏密大圆满法选集》、《密藏修法精粹》及《藏密六成就法诠释》,台北:新智出版社,1995年,搜集大圆满法在汉地普传内容包括口诀部细节。

(三)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妙吉祥丛书其中四本:摧魔洲尊者注:《宁玛派次第禅》,敦珠法王﹑郭元兴居士等人《九乘次第论集》及噶玛恰美著作,嘉初仁波切讲述:《解脱大道》2005年,莲花生大士岩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2005年。

(四)刘立千藏学注译文集的其中十本:《实相宝藏论详释》、《句义宝藏论广讲》、《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口讲本,直译本)》,《印藏佛教史》,《大圆满法语浅解》,《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土观宗派源流》,《藏密漫谈》、《卫藏道场胜迹志》及《刘立千藏学着译文集.杂集》,民族出版社,内容有许多彻却与脱噶修行说明。

(五)达赖喇嘛《大圆满(Dzogchen)》(丁乃竺译),台北心灵工坊出版,2004年;嘉初仁波切:《密宗大解脱法》,台北圆神出版,1997年,是二位上师演讲集,达赖喇嘛还比较各派思想。另外,顶果钦哲法王《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台北:橡树林文化,2003年。

(六)巴楚仁波切:《椎击三要诀胜法解》,台北自由出版社,1983年版与恒河大手印同刊一本书,贡噶上师讲解。另外方力脩:《大圆满法—基松聂德》,台北慧炬,2003年版,以椎击三要为根本阐述大圆满彻却修行法门。另巴楚仁波切(公元1808-1887年):《普贤上师言教》,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讲大圆满法前行很著名。另外台北海信图书,2007年出版其著作《大圆满隆钦心随不共内加行—心止教师》(香港卓格多杰上师译注)另外丹贝旺旭仁波切:《金刚密乘大圆满》,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也对“椎击三要”提出论述。

(七)贡珠·云丹嘉措著《蒋扬钦哲旺波传》(张炜明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顶果钦哲法王《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刘婉俐译),雪谦文化出版社,2009年。晋美彭措法王《诀窍荟萃》(索达吉堪布译),喇荣文化事业出版社,2009年。贝玛仁增仁波切《世界心精华宝——札昂林巴伏藏师的传奇与教法》,橡树林文化,2009年。雪谦·冉江仁波切《大药——战胜视一切为真的处方》(项慧龄译),雪谦文化出版社,2008年。这几本书介绍了大圆满法的修行心要。

(八)由江嘎主编的《大圆满》上下二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收集内容与邱陵先生有重叠,但笔者认为翻译更精细,读起来很顺口,很完整表达。

(九)弘学先生编著:《藏传佛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对大圆满法口诀部,分成大圆满禅定及大圆满心髓(含彻却与脱噶修法)二类,各自修法解说详细与邱陵的著作可以互参研究修炼细节。另编《密宗指要》,《佛教诸尊全图—胎藏界曼荼罗》及《佛教诸尊全图—金刚界曼荼罗》,很有价值,笔者将在论文中引用。

(十)卢胜彦上师著作:《密教大圆满》及《密教奥密书》,台湾大灯文化,2005年版,对大圆满法修行有新的创见,虽然许多上师不喜欢卢上师,但是他的一些看法是颇有见地的,即使笔者有些看法与卢上师不同,最终仍可相融合无碍。其中大圆满地、水、火、风、空部修行,笔者第一次听说,但论文中未加以引用。

(十一)吴信如编著《大圆满精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版,收录贡噶上师的“大圆满最胜心中心引导略要趋入光明道”一文及诺那上师的“大圆满法无上秘密图座心要”“吽”字口诀。

(十二)欧阳钟裕教授《一乘圆教与大圆满见》,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版,谈华严法界观与大圆满法联系,认为只有《法界观》、《十玄门》才能将大圆满见的宗义全体朗现,即大圆满为圆教之现量。

(十三)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手中持佛》及《直断要诀日光论释》由索达吉堪布译,1998年,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出版,对研究大圆满正行很有参考价值。另译者也将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著作:《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当作前行与中阴修行研究的重要参考。

(十四)中国社会科学院,尕藏加老师《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2002年版及《雪域的宗教》上下二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对宁玛派修行有完整介绍,特别提出太阳能源产生虹光化生现象。另著有《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及《密宗—藏传佛教神秘文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对宁玛派及苯教皆有介绍。

(十五)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台北:张老师文化,2006年新版﹐有大圆满法的简述。此外,竹庆本乐仁波切(Ponlop竹清嘉措)《狂野的觉醒·大手印与大圆满之旅》,台北:探索·三部曲出版,2008年版。对宁玛派修行的九乘有所介绍。

(十六)陈建民上师《曲肱斋全集》;另一著作《佛教禅定》,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另陈浩望著作:《佛学泰斗陈健民》,1998年版,也有一些宁玛派与噶举派修行内容可以参考。

(十七)谈锡永上师《大中观论集》,上下册,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版。《四重缘起深般若》,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5年增订版。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9年。这三本书对宁玛派从如来藏思想解脱本来清净光明相有特殊见解,认为印度大圆满传承是来自维摩诘居士教化的不二法门,并论及文殊菩萨在大圆满法中的重要性。此外,谈锡永上师《生与死的禅法》,2005年版,解说禅宗与宁玛派大圆满的互证,及“六中有”的抉择见,自显现、自解脱。另出版摧魔洲尊者(一世敦珠法王)的《无修佛道》,是甚深净相伏藏法要。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十八)索南才让(许得存)《西藏密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书中第五章介绍了宁玛派的大圆满法,第三节大圆满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特别对界部(包括黑界、花界、白界、广博界、庄严界、游戏界和法性界)有完整的论述。黑界又叫无因黑界,讲述自圆满自然智。花界,主张自然智的一切现象没有遮掩。白界,又叫“白界为心”,认为客观现象都是通过内证显现,都是心的游戏。广博界,主要讲述因果关系,认为自然智所现诸法,心知现有。第二节大圆满法的译传,对龙钦饶降巴尊者的著作作了清楚地概述。其中《七宝藏论》的《如意宝藏论》概括叙述了大小乘佛教各派及古印度五大哲学派别的基本理论和特点;《法界宝藏论》从基、道、果三方面对大圆满空界部口诀要点作了说明;《口诀宝藏论》(《窍诀宝藏论》)以六法形式对《功德宝藏》提出的有关生死轮回法和解脱途径作了说明;《宗派宝藏论》叙述显密诸派的基本理论和判教根据等;《胜乘宝藏论》详细阐述大圆满十七续、一百十九种口诀意义和佛三身形成变化过程,解释了大圆满教法;《词义宝藏论》或叫《光明藏》,重点解释《胜乘宝藏论》第六章以后各章的内容,即大圆满心部、界部、口诀部的究竟义“诸法无自性”、“平等无偏颇”、“自然智独住”、“本初任运”等空性理论和所证得的究竟果位;《心、界、口诀三部心要义释本性宝藏》(《实相宝藏论》)重点解释大圆满的定义及其内容,论述大圆满缘起性空见。另著作《藏传佛教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包括了《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的关系》及《苯教发展概况》。

(十九)有关苯教大圆满法与九乘,笔者除了到青海省同仁县考察外,有四本参考书。周锡银、望朝:《藏族原始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察厄·尕藏才旦:《西藏本教》,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顿珠拉杰:《西藏本教简史》,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橡实文化,2009年。另外才让太教授在国内外期刊也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二十)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这两本书对近代大圆满法传承祖师有清楚介绍。若配合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历史宝鬘论》中详述的大圆满法传承,对大圆满法历代传承将更清晰。

(二十一)笔者从Baidu搜索“大圆满法”有一亚青寺(阿秋法王)耳传传承介绍及虹光化身实例介绍等等文章(注:另1998年四川省新龙县乐莫寺或称为鲁木饶寺的阿曲上师,在 1998年8月29日下午2点圆寂,9月5日完全虹化),笔者实地田野考察。

(二十二)班班多杰老师著作:《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版及《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可参考宁玛派见地及苯教思想。

(二十三)王春华:《藏密瑜珈的奥秘与传奇》,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对宁玛派大圆满法也有甚深研究。

(二十四)卓格多杰金刚上师(来自香港):《大圆满:佛陀的终极理念》,台北海信图书,2007年版。对内心本质的觉醒、心髓学习大纲及闭关有独到看法。

(二十五)《药师佛·阿閦佛经典》,台北:全佛出版社编辑,1995年版,对东方佛国妙喜世界阿閦佛修行有完整介绍。

(二十六)布顿.《布顿佛教史》(蒲文成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6年版及王森著作:《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皆有参考价值。扎呷《藏文大藏经概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这本书对《藏文大藏经》的翻译进行了详细介绍。

(二十七)曹越.《如何契入大圆满法》,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4月。陈泉州《圣道指归——光明大圆满实修浅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这两本书对大圆满法有一些实修的叙述。

(二十八)洪启嵩著作:《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无死》、《密宗修行要旨》、《现观中脉实相成就》,台湾:全佛文化出版社,2007年。其中,《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以莲花生大士所说《智慧法尔解脱》一文作阐发,很有参考价值。

国内参考书目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详见参考书目。佛经资料主要参考《大正藏》及《佛光大藏经》,并利用了藏汉字典和佛学大辞典,《藏文大藏经目录》使用日本东北大学版本,另外,还收集了几本论述大圆满法的藏文著作。笔者主要依据翻译书籍进行研究。

至于中文期刊文献,目前只能找到七篇有关大圆满法的文章,兹列如下:

1、蒲文成著《宁玛派大圆满法概述》,《青海民族研究》季刊,1998年,第1期,第26~45页。另见《中国藏学》1998年第2期。本文采用宁玛派上师都迥巴久扎益西多吉在其全集第二函《前译密乘宁玛派教法概论》的说法,认为大圆满自生智或自然本智是无始般若智真如自性,为如来一切教法的精髓。求证它自明现前,得到圆满抉择的修持之道,从根本上来说,唯有阿底瑜伽大圆满道,至于其下各乘以及三律仪、生圆次第等一切具体修习法,都不过是修者依据弟子根性之优劣,所采取的通往大圆满道的阶梯和方便,是渐次证悟大圆满的各种不同方法……无论怎样修持,若不经过阿底瑜伽大圆满道的修习阶段,最终仍不能成就金刚身的究竟果位。

一切善恶因果由分别心而现,心部的正见是无修无行,无所谓修果、无所谓所要达到的“地”的境界。在修法上认为乘次、二谛、六度、二次第等,皆由心持,是一种意识活动,由这种意识所缠缚的道谛,都属有漏,是有为法。因此具体修习时不讲究坛场的生起,也无所谓圆满次第,没有灌顶和三昧耶戒律护守等方面的严格规定。界部否认离开法性界而有其他法,自然本智无始以来不染轮回之法,主要分成四种:其一,黑界属于因派;其二,花界属于说种种派;其三,白界属说心派;其四,广无边界属回遮因果派。

秘诀部以教授秘诀为主要传法方式,内分三种:第一,以零星语教授,简称“喀托”;第二,以谈话方式传授,简称“喀丹”;第三,指示续为自典,讲示法性为一切佛语之出处,自性远离生死涅槃,故无取舍劳作,法性不住声与字句,故空性不以争论触及等。总括起来有外、内、密、无上极密四类。

作者认为,宁玛派在讲述各乘的基本情况时,通常从入门、见、戒、修、行、果六个方面进行论说,阿底瑜伽之入门方式有两种,即灌顶入门和所作入门两种。该派常提及“体性本净”、“自性任运”和“大悲周遍”三术语,认为能超出心法的明智性空为法身,自性光明为报身,大悲普被为化身,是为佛的三身自性。

阿底瑜伽之修,主要为彻却和脱噶两种修持法。彻却,全称“噶德彻却”,意为本净观修,亦为“立断”意,指立断妄念之流而得见自性。本法的特点是“无修而修”,关键在于当下一念上认知本性,于当体明空不二之刹那,无修无散乱定住,明了觉照自己本心,勿令间断放过,即可解脱,立得成就。嘉饶多杰说:“心之自性本初觉,心无生灭如虚空,证悟诸法平等义,不寻空性为修习。”

脱噶,全称“伦珠脱噶”,意为任运顿超,行者通过反复串习三要、四灯、次第究竟圆满四相,最后于世俗诸法现分之中,显现人体固有的智慧之光,一切实体任运自然化为光明,证得真实究竟,即身化为智慧虹体的一种修持法。所谓修习三要,是对身的调正,眼视的调正,以及意的调正。所谓“四灯”是指远境水灯、心法界灯、明点空灯和自然慧灯(本觉智光)。所谓“四相”是四段进修次第,一是法性现前相,二是证悟增长相,三是明智如量相,四是法性穷尽相。阿底瑜伽之行如《宝库幻钥》所说:“一如疯癫行”。阿底瑜伽之果如初生于法性之力,现住于法性之势,终没于法性之境,从而菩提之果自然成熟,解脱于轮回涅槃,证得不坏虹体,即所谓智慧师地(瑜伽师地)或普贤果位的永恒童子瓶身。

2、许得存《隆庆饶绛巴及其对大圆满法的评判》,《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本文介绍龙钦饶降巴尊者的生平、著作及对大圆满的解释与评判。认为大圆满法概括有四层含义,“第一,诸法无自性,无任何表相,诸法没有独立的实体,即空,空是本空,非后来空,也非认识而空,它是宇宙的本体。第二,本来任运,大圆满法本来清净,并非由某一个人或神创造出来的,其“集”是菩提心……菩提心没有本性,也具有各种功德,任运成就于诸法界。第三,不堕常断,圆融无偏。大圆满阿底瑜伽法如同虚空广大无边,明空赤露,犹如普贤佛的胸怀,难以言表。“诸法本有,自性无常断偏私,故基平;心无例外与执着,故道平;无欲望及转变,故果平。”第四,独一,大圆满法独摄于根本智慧,即诸法自然智,这种智慧是通过长期不间断的修炼才证得的。”大圆满即是一切生死涅槃诸法都在明空觉了之中,圆满无缺,它是解脱生死的最殊胜方便,故名大圆满。

作者认为,口诀部又译“教授部”或“心要部”是大圆满法的精华部分,内容包括大圆满甚深娘提、空行娘提等。从传承上讲,有莲花生传和无垢友传,从法统说,莲花生所传的大圆满口诀法得自无垢友。口诀部的内容博大精深,龙钦饶降巴尊者归纳为三层。第一,分散法说,着重讲述超出心识的能作所作。分为决断安立道的口诀和现证清净解脱力道的口诀。第二,语言法说,包括愚痴散乱的语言和传言无时的语言。第三,续论法授教,认为自性无生死涅槃,也没有取舍所作;法性无语言概念,所以空性没有争端所立。它包括四种方法:第一、综合见授教;第二、针灸消障法授教;第三、用现出方法讲隐秘法;第四、解释自然明了。总而言之,口诀部以“明了性”,现证法性境,成就金刚身。它的经典分为外、内、秘密、无上密四类。无垢友大士传的叫做“无垢娘提”(清净心滴),莲花生大士传的叫做“空性娘提”。无垢娘提分为秘诀和耳传,耳传又分为小耳传智慧印象(修心七义)、中耳传中有光明印象(讲述中有中阴解脱)和大耳传了义现有教授(主要讲述实践金刚藏究竟义的方法)。空性娘提着重讲述法身圆满,包括修心和异熟解脱道等内容。修心指七种前行方法(包括上师相应、曼荼罗修行、发菩提心、净障百字明、四无量心、轮回因果、寿命无常),异熟解脱道主要讲述灌顶和修行的具体方法。

3、牛宏《浅析大圆满法与大手印法的异同》,《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作者提出,大圆满法和大手印法在“佛性论”、“人性论”和“明空说”等重要的佛教哲学原则问题上看法基本一致,二法皆以心性为基础,强调“明空双融”之理来追求即身成佛和即生成佛的境界。

又提出,这两派法在修身上的鲜明风格,大圆满法讲求以宽坦任运、无别好恶、不做破立的无功用法门来证得明空赤露,而大手印法是以结合修身(双修法)的方便法门,明空双运,证成大乐俱身。大圆满法秘诀部中的修身法有两大要门:“策厥”(彻却,意为断坚)、“妥噶”(意为超越)。策厥法是求悟本净心性的见修法,与心部中所谈的悟心之法大体相同。妥噶法是修光明之身法,是指“自性环链身”在修光明过程中的成熟解脱,也叫“要点中解脱”。……达到法性究竟之边际后,把一切粗细三身,均在身和智中全部消融干净,从而显示了妥噶法的殊胜之处。

大手印法认为修悟空明是有层次的,凡夫的粗身在密乘大手印中的方便道诸法门渐次转化成具有大乐体性的细身,即本元身,在修成本元身之后,才能现证三身而成佛。因此,相比较而说,大圆满法是注重顿悟直修的法门,大手印法则是采取渐悟分修的做法。大圆满法中的“妥噶”修法和大手印法中的“拙火定”法分别是此二法中最典型的实践修炼方法。“妥噶”法是以心理感应为关键,“拙火定”法则是以运用身体的气功为主。

作者又认为,后期的大圆满法与摩诃衍那的汉地禅宗思想相近似,还提到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也指出,大手印法既有禅宗思想的遗风,又有印度佛教的依据。因此,作者总结,“顿渐之争”中汉地佛法以失败告终,但其鲜明的“顿悟”思想给人们留下了一定的深刻影响,被后弘期以来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所吸收。另一方面,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和噶举派为什么要吸收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直接去弘传印度佛法中的佛性说呢?这需要我们从当时整个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传法特点来分析。后弘期的传法是从民间开始扎根和发展起来的,当时这种“我心即佛”、“即身成佛”和“即生成佛”的佛教理论和方法容易在民间被吸收,也很利于当时佛教宗派的发展,因而早期形成的宁玛派、噶举诸派积极吸收并融合了曾在藏区流传过的禅宗思想和其他佛教宗派思想,再加以印度密宗中种种快速成佛的修身密法,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圆满法”和“大手印法”。

4、许得存《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的关系提要》,《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第196~211页。作者认为学术界根据宁玛派所主张的“心体本净”、“自性顿成”和“大悲周遍”思想,认为大圆满法与禅宗有渊源关系,甚至有一部分学者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而忽视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这无意中否定了两者各自所具有的特点。禅宗思想因吉祥狮子和摩诃衍那而对大圆满产生了影响,两宗都强调“心性本净”,并把心性看成是外境之源,支配诸法存在。但宁玛派所讲的“心体本净”是讲人的本体,并从绝对与相对、有限与无限的角度把人的本净之心提高到宇宙高度去论述,强调了光明的重要性。禅宗则基于自然本体上讲心性本净,很少讨论光明。

作者提出,阿底瑜伽分心部、界部和口诀部,心部从体、相、用三个方面讲述心体本净、本具光明和随缘显现等心性法。采取直观方法,修证心本空。界部讲述诸法皆心性所显,界觉无别,通过脱离心所思虑的物件去修自然智——空。口诀部侧重明分,要求修行者无思无念,全离一切分别。总之,摩诃、阿努两种瑜伽注重观想、念诵修习,通过渐修消解烦恼系缚,尚未达到任运自然,使四大变化光明、见性成佛的境界,即观空。阿底瑜伽修调正身、口、意,气化智慧,自性清净,使外空烦恼,内妄念之根自然断灭,没有善恶一切动作,诸法尽入法性。阿底瑜伽有“彻却”和“妥噶”两种特殊修法,是对包括摩诃瑜伽和阿努瑜伽在内的一切大圆满修法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宁玛派不同于其他各派的实践方法。

“彻却”修的目的是为了求悟本净心体,心体本净是大圆满法的基本理论。大圆满“彻却”修非立刻顿悟,而是需要一段的苦修才能顿悟。“妥噶”意为“超越”或“顿超”。属于修光法,是以光修证法性自然智的途径。《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说:“已见自心更勤精进,不舍肉身,法尔智慧光显,圆证三身境界者,名妥噶。”彻却的重点是修心之空分,“妥噶”则偏重于修心之现分(有)。《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又说:“1、妥噶修使肉身成为通体光明;彻却仅能使身体化空,不能修成光明,直到临终的刹那,得见法身。2、妥噶修能使身体变成光明,度无量众生;彻却虽能使身体化空,却不能变成光明,所以难得慧眼、金刚身等,度生有限。3、妥噶修能使肉身的六根,成现三身境界;彻却则不能。”宁玛派大圆满法的三大基本特质是:心体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分别与法身、报身、化身相联系。“心体本净”是宁玛派修炼大圆满法的总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其修行的全部过程。

“自性顿成”是讲一切法的相。《土观宗派源流》说:“空性妙相,无碍明现,是为自性顿成。”它着重修证明空无别。一切光的显现,“皆由四轮集于心中,又彼微细,住于无所有之虚空境中,则现出周遍通彻清明之觉性,”“因为觉性什么也不生,是空性法身;其空性本光明亮,是报身;它能无碍显现一切,是化身。三身是圆具于一心中之体性。”“大悲周遍”是大圆满自然智之用,重点讲心之现分。

最后, 许得存教授认为,大圆满法和禅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体本净说。宁玛派认为心性本净,不能诠表,远离常边,没有表相,自性任运。宁玛派与禅宗都强调“心性本净”,并把心性看成是外境(诸法)之源,支配诸法的存在。但是,宁玛派所讲的“心体本净”不是基于自然主义还本之说,而是讲人的本体,并从绝对与相对、有限与无限的角度把人的本净之心提高到宇宙高度去论述。同时,更加具体地论述了心性之光明在成佛中的决定作用,把现分与明分平等看待,把了空、明空、空智、现明视为一体。禅宗则基于自然本体上讲心性本净,很少去讨论光明(明分)。

第二,佛性观。宁玛派认为,心性的自然智是佛性,明而又空的明空妙觉是佛心,人心即佛心,众生与佛无二无别,是为一体。众生心是佛心,其体性本净,众生与佛只是迷悟之差。明空妙觉没有差别。觉性既是如来藏,又是人的主体性。禅宗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时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把佛性看成是自在自为的统一;以心为宇宙本体,支配世间万物的存在,“直接所悟心的空作为佛的唯一途径和最后归宿”,而大圆满则把佛性视为佛的本能,两者之间有细微差别。

第三,顿悟说。大圆满主张顿悟一心,即悟诸法本体清净,本性光明之心,反映了宁玛派以心为本的顿悟成佛思想。但是,大圆满顿悟必须以实修为基础,以具德、熟谙密法的金刚上师的开导为前提,在时间、程度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能否顿悟关键看修行者本人的根基。禅宗主张“无思无念”的顿悟,把“无念”作为顿悟成佛的方法,破除了通常的逻辑思维,利用直觉思维知觉万法本体空性,即本净心体。从这方面看,大圆满和禅宗有比较一致的观点,都主张“无念”、“直觉”,提倡由善知识开导,顿见本性,自成佛道。两者的区别在于,大圆满之“无念”只作为手段,并非目的,否定了绝对无念,强调顿悟之前渐修的必要性。禅宗则把“无念”作为方法和目的,承认绝对无念存在的可能性。

5、夏春峰著《论宁玛派大圆满法心性论的实质》,《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本文中作者提到,宁玛派认为,一切有情皆具佛性,但成佛根器时机各有不同,“学者根有利钝,成就可分三种:上根利器即身取证;中根,中阴身成就;下根者,于自性化身佛净土中莲花化生”。宁玛派引用《楞伽经》中的“依止唯识宗,不察外境义,依止无相义,超越唯识宗,依止清净缘,超越无相法,瑜伽无住相,不见大乘道”来证明这点。通俗地讲,宁玛派分乘特点是暂时依赖唯识宗,而最后则彻底超越唯识,达到无相中观,从无相中观超越而达到有相中观。如果这样认识,即能掌握甚深之大乘义,此大乘义便是“唯识大中观见”。宁玛派九乘也正是依据这样一种思想体系而设。九乘分法最后归于“明空赤露”,法“自性元成”,性可现一切,强调体验内在于自心的佛性、真谛,由人心到佛心。九乘判教是宁玛派判教的根本,这种判教观充分体现了宁玛派对印度佛教思想之脉络和宗派之变迁的独特建树。

又提出,宁玛派最便捷的成佛方式是有根器、富悟性的人所修之内密三乘即三大约噶。内密三乘运用善巧方便,可用双修之法,所以又称秘密自在方便三乘。此三乘主要是向内体验内在于自心的佛性真谛,体验空之永恒,由人心到佛心,佛我同一,证觉成佛。内密三乘中,七乘摩诃瑜伽相当于生圆二次第之生起次第,这一乘将缠缚心(世间法)与解脱心(出世间法)视为真俗二谛,世俗为有,真谛为空。本乘其实是正修前的准备,是能进入内密三乘之最上根器人之入门修法,意在锻炼心识之能力,证空性,使得世俗、胜义二谛统一起来,即世俗虽有,但无自性,属性空,真谛虽空,但不是顽空,这就是空有二分在空方面的体现,用空有双融无别来破除实执。在此阶段,佛与众生还有尊卑之分。八乘阿努瑜伽相当于生圆次第之圆满次第,本乘已不用“心识之力”去证空,而是运用风脉明点自起作用,意在证乐空双运,以修身炼气为主,即宁玛派的修光明之法,将藏在身中最深处之所知障(心识)转为光明,但毕竟还须有外力加持,靠心识来达到将有融入空的目的,实现乐空双运。但佛性还在心识控制之下,空有、乐空本自圆融,自为一体,将它们分开各证,再结合到一起,并非圆融无碍,故不圆满,这样就导出了大圆满法。

大圆满法的修行分三部:即心部、界部、要诀部。首先谈心部。大圆满法为密宗法门,心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谈的,即“体相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心部主要谈“性空”,性空而有觉,一切显现皆可在“性空”中实现。心部是以空现有,则界部即为以有证空。界部又称自在部,即一切法在法性中任运自在。此部专讲境界光明。光明可作“气”解,是“界”的异名词,界的“有”之体现。光明是气所化,气聚而成形,即是物质。修“光明”的过程即为静神养心的过程,将一切染心去除后达到觉有的境界。要门部可以说是对前八乘和心部、界部的总结和发挥,该乘门修法较独立,宁玛派的密宗理论体系在此完全形成。要门部有两大要门,即彻却和妥噶,彻却证空,妥噶现明,彻却求得本心自然智慧,即为佛性,妥噶求见光明心相,现佛三身境界。

大圆满教法的思想,在世界观上是“真心”一元论,解脱论上是佛性论。“心”是大圆满法所最终要证悟的结果,并要认识到“心性”即为其修习的终极目的。元成菩提心本净就是大圆满三部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还提到,在大圆满法中,用密教的大圆满思想来论证显教的如来藏佛性,把人外化为佛,再将佛内置于自心,从自心谈论佛性。又提到,不变的心的本性,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心性无须修整,不造作而自明,觉、明、空本是无别元成,此乃心之本性。三身是心性的表现,其实质仍然为心性,“在一觉性之中三身无别而完具”。

作者总结:大圆满法与禅宗一样最为强调个人内在的精神开悟,强调主观性与个体性,并将精神开悟看作最有效的成佛方法,通过沉思或静观达到觉悟。从哲学思辨的角度理解,大圆满法的修行实质更倾心于觉,心性论则在于觉性,更注重对心性的把握。这是对在修行上重静的印度佛教的进一步发挥,也就是说,宁玛派大圆满法的心性论则在于觉性。故宁玛派亦为“当下即是”。

6、吴建民《藏传佛教宁玛巴大圆满法与慧能顿悟禅之比较研究》,《台湾宗教哲学季刊》,第38期,2006年。作者在“大圆满之内涵”部分提出,一、传承法脉。其中,法身普贤如来传报身金刚萨埵,再传化身嘉饶多杰,在西藏,心部和界部之传授,主要来自毗卢遮那,而口诀部之传授,则主要来自卑吗那密渣和莲花生大士。二、九乘次第观。宁玛派所说九乘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事部密、行部密、瑜伽密、大瑜伽密(生起次第)、阿努瑜伽密(圆满次第)、阿底瑜伽密。后三乘宁玛巴称为“内密乘”或“无上内三乘”,相当于藏传佛教所传的密法,即无上瑜伽部。三素尔祖孙三代所传授的教法,如幻化部、集经部属于第七、八乘,而第九乘无上瑜伽密分为心部、界部、口诀教授部,这三部中包括了大圆满法,是宁玛巴教法精髓之所在。口诀部又分为阿的、借的、仰的三部,亦可分为外、内、密、心髓部。心髓部又分为彻却(且却)和脱噶二法。三、工夫论。彻却和脱噶是阿底瑜伽口诀部的特殊禅定法。“彻却”为求本净心体,体证明空不二之当下,认此明觉本心勿令间断,以无修、无念与无散乱保任之。彻却法乃当下顿成之禅定法。作者引用巴楚仁波切《椎击三要》或《三句指要》总结彻却法,三句话如下:“直指净觉本来面貌”、“断然确定仅此无他”、“信心稳固于念起即解脱”。“脱噶”意为“超越”、“顿超”,是以修光来体证法性自然智之工夫,由此直见任运本来清净的妙有法境。修脱噶法有四种光明显现:现见法性显现、增长觉受显现、明体进诣显现、穷尽法性显现。

总之,脱噶属于修光法,以彻却为依据,在空性基础上生妙有之用,具体作法与无分别心凝视虚空为主,借助日光、水光等光明,具体修习工夫有看光法、白关法、黑关法、睡眠法等方便施设,与得见明点为修法的征候,或于虚空中自然显现出如金刚链串等空中明点及五方佛土。此为摄取太阳光能之修炼法,以凝观宇宙之明点,令心念相应之。使太阳光能不断融入体内,时日一久,则体内蓄积大量光能,于临终时将能量一次释放,故能于此“蒸发”物质肉体,而有虹化之现象。“彻却”乃体悟本净性空之心体,“脱噶”则起现元成本净之法界妙有实相。彻却悟真空自性,脱噶进一步起现实相妙有,融内外之境为无二之体,彻却与脱噶代表智慧与善巧方便双运,真空妙有体用一如,圆满三身佛果。

另作者在“慧能顿悟禅之内涵”提出,一、般若论。在慧能之般若论中有二层意义,一是内在普遍义,二是清净妙用义,这两层意义皆由工夫实践证成。二、顿悟论。人人本具真如佛性,凡夫与佛之别,仅在迷悟之间。慧能认为只要自悟本心真性,即可成佛。若能觉悟自性,顿悟顿修,当下即是,不落阶级,亦无渐次,乃无须立一切相,即诸法毕竟空寂,无次第可循,亦无阶次可循。总而言之,慧能强调佛法之种种方便施设,本质上皆顺应根器利钝所立,故慧能禅乃圆顿法门,此心法不依阶次当下顿成。

作者又在“宁玛巴大圆满法与慧能顿悟禅之异同”中提出,作者从传承源流、心性论与工夫境界论三方面来比较,指出两者虽然在渊源上有所关联(由摩诃衍那产生的顿渐之争,与汉僧吉祥狮子祖师可能传承下来的禅法),在境界上也可以相互印证。然而在心性论上所强调的侧面有所不同,尤其在工夫道路上,更明显表现出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

宁玛巴大圆满法之中心义理乃心体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此三者揭示心性之体相用三面相。大圆满认为心性乃空明周遍自然任运而成,故大圆满法所讲的光明即自心,自心即自然智即光明,自心本与光明一体,故能起现诸法境界,故万法为心造,诸法实相无非自心真性所化现,五方佛土、本尊坛城与空行护法莫不由此,此为心之“妙用”。宁玛巴将“心体本净”提升至宇宙论的高度,具体地讨论光明等妙用,平等视空分与明分为一体,禅宗则基于本体论讲心性本净,较少论及光明(明分)。

在工夫论上而言,大圆满法以无念为手段,但仍强调顿悟渐修之重要,禅宗则视无念为工夫与本体,本质上即般若自性,总之大圆满彻却法虽有顿悟顿修之理念,但仍须上师指引与实修工夫,故有一定的修持方式与必要条件,因此,在工夫论上与慧能顿悟禅有所区别。特别大圆满法心髓之脱噶法,属特殊之修光融点工夫,为进一步由空性体证基础上,起现万法妙有实相,强调法性光明之体证。由此心物合一,身证三身果位,此为与慧能顿悟禅最大殊异。

7、郭耀华《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台湾宗教哲学季刊》,第38期,2006年。本文笔者分六大部分讨论:一、前言;二、宁玛派的起源、经典与大圆满教授;三、大圆满教授部(要门部、口诀部)的五大特色;四、大圆满心髓:彻却(立断)与脱噶(顿超任运)法;五、总结讨论;六、应用实例补充。

在第三部分第四点提到虹光化身:临死时,令肉体渐渐消失,归空不见(注:笔者想到耶稣基督)或七日内仅留下头发、指甲盖;或尸体缩小且不变坏或全身舍利。

第四部分提到大圆满心髓是以摄取太阳光、月光、星光、宇宙光、灯光等等种光能来修炼身体达光明心境,质能互换,解脱执相,其中明空任运为大成就。笔者引用弘学著作《藏传佛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版,第269~271页)提到的两种修炼方法讨论如下:

(一)彻却法要

全身放松,入静十分钟左右。首先净心,身、口、意清净。修宝瓶气良久再凝目观日,时间要短。面向太阳出入的方向,观想那个方向的空中,有很多光点、光圈,闪闪发出白、红、黄、蓝、绿的五色光,其中白的多,绿的少,这就是外明点。观看明点分明后,再进而观想有白色光明的藏文“嗡”字,从颅顶升起飞出,用意念将其推到所观看到的外明点(即宇宙明点)里去,与外明点融为一体,然后用意念将藏文“嗡”字收回颅顶,可反复多次。这为第一个月的修习方法。第二月开始,仍运气凝眸观日,使空中出现光环(圆形之圈),再观想有红色放光的藏文“阿”字从眉间升起,与空中所观的外明点光环相融,然后将藏文“阿”字收回眉间。第三月修习,皆如第二月修法,在观出光环后,应观想藏文“吽”字从鼻间升起,此字主蓝色,频频放光,此字与外明点光环相融后,收回鼻尖。彻却法主要以意领光,以白、红、蓝三种不同光色的藏文字,把宇宙能量的光(即能量)引到头部,然后遍及全身,以增强自身能量。每天早上和傍晚各练一次,最好念一千遍藏文“嗡阿吽”金刚诵。但应注意加强定力,持之以恒,对所观景不执着,明了身心内外无差别,方能登智慧光明彼岸。行者在彻却法成就之后,可以转入妥噶的修习。

(二)脱噶修法:(妥噶)

时间不限,姿势站、坐均可。有太阳时面对太阳方向,错开三十度角左右(左、右、上、下均可),不能直视太阳,以免伤眼。本法以观明点为主,脱噶即明点,所以又称为“观脱噶”。修法共分三步,一步有成效后再修习下一步,逐步修完。第一步:一心不乱,凝眸观看天空,即可先观看到微明点、上下移动明点和小明点,以后观大明点、不动明点。所观明点还有大明点套小明点,闪光似璎珞,似宝石项链,最后可观空中由五彩虹组成的光环,大放光明。此即宇宙能量辐射场。第二步:阴天观明点。第三步:或观烛光、灯光下的明点,或在黑夜观宇宙明点,或在月夜观月亮旁的明点。黑暗观明点,可看到江夏水灯的美景。

此外有一种黑关修法在毫无光线关房中,不靠日月星和灯光的坐关法。更易于激发人体的智慧光芒和潜能来打通气脉明点。也能修成明空任运,自性精神明体出窍,观照山河大地,妙用渡世。(注:中国道家走此方法修出阳神出窍甚至虹光化身,另有炼太阳神功,无为法成就虹光者。而印度也有修光辟谷不食报导,印度教、西藏苯教皆有类似修法。)

在第五部分总结讨论提到,大圆满是顿悟法,不要让止观次第的修法框住。分什么安住清净分,什么安住明了分,把一个心性分成空明二分来修,这样就脱离了空明不二,或空显不二的真实见解了。(笔者注:看本来面目,不需造假,与祖师禅异曲同工,符合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最后第六部分应用实例补充中提到,笔者2005年在北京百合素食餐厅与来中央民族大学进修的四川宁玛派色达然充寺主持,主修文殊菩萨法门的昔智·吉美华桑活佛( 1964A.D.出生)吃饭时,他说曾亲自火化一下属庙宇喇嘛遗体,死后3天身体逐渐缩小到不足50公分。如果7天的话可能就虹化了,火化后也是舍利子众多。

笔者又提到,莲生金刚上师(卢胜彦老师)说,证得‘大圆满法’的密宗行者,可以同五方佛一样,建立自己的佛国净土。像这样的事,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明白的,这必须执金刚秘密主的金刚手菩萨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只有具莲华眼的菩萨,才知其中的堂奥。(注:笔者非常赞同,宇宙法界常光明)

所以以此心境,莲生金刚上师说出卖耶稣的犹大必定成神,并在著作中提到了大圆满观星、立断、任运、虹光化身、摄带合一,地部、水部、火部、风部、空部的修炼。(笔者注:大圆满法是光能量运用与辐射波动)其中,一段任运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文章解说了“再临”与“轮回”:“当‘频率’能依附在一小件的物质点之上,就会变成‘有形有像’的生物,而‘任运法’是将频率产生,去依附物质的点,这是一个新的形像,如此就能够显现了。在这当中说明了人类的出生,以及种种的轮回,密宗行者的夺舍法,以及佛菩萨乘愿再来的秘密。”

(注:卢老师很有创意,但是笔者在论文中未引用其观点。)

二、国外汉译本

对于国外参考资料这里列举几本汉译著作辅助了解宁玛派修行

(一)[印度]希瓦难陀编著.《雪山大师风采录》.台北:中国瑜珈出版社,1998年版。

(二)[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三)[意大利]图齐.《西藏宗教之旅》.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本书作者尚未掌握大圆满法特质。

(四)[法]罗伯尔·萨耶.《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

(五)[英]约翰·布洛菲尔德.《西藏佛教密宗》.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1968年著作)

三、另外有关大圆满的英文著作与文献

1.Longchen Rabjam,The Precious Treasury of the Way of Abiding,translat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H.E. Chagdud Tulku Rinpoche by Richard Barron (Chokyi Nyima) and edited by Padma Translation Committee,Junction City:Padma Publishing,1998

2. Patrul Rinpoche, The Heart Treasure of the Enlightened Ones, with commentary by Dilgo Khyentse, 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2

3. Patrul Rinpoche, 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 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8

4. Reynolds, John Myrdhin,Bonpo Dzogchen Teachings according to LOPON  TENZIN  NAMDAK,Vajra Publications, Kathmandu, Nepal,2006.

5. ANNE  CAROLYN  KLEIN, GESHE  TENZIN  WANGYAL  RINPOCHE, Unbounded Wholeness-Dzogchen, Bon and the Logic of the Nonconceptu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2006.

6. Neal J.Pollock, M.A., N.D,Practices Supporting Dzogchen-The Great Perfec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The Rose+Croix Journal 2005 , Vol 2. PP41~62.

7. Dalai Lama, DZOGCHEN, translated by Geshe Thupten Jinpa and Richard Barron, Snow Lion Publications, New York, USA, 2000.

四、参考搜索引擎:Baidu﹑Google﹑yahoo及sina查“大圆满法”资料及相关网站内容,基本上都是介绍宁玛派本派修持,及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与汉地佛法各宗派比较的资料较缺乏。

三、研究难点、创新与不足

大圆满法是宁玛派最高修行法,一般学者未经灌顶,金刚上师(阿阇黎)不会教导修行细节,加上言语隔阂,藏文文献又不容易阅读,所以大部分的研究者,将有举步维艰之叹,还好,笔者近年大力搜购,汉译本逐年增多,加上民国时期,解放前诺那活佛,贡噶活佛、法尊法师、根桑泽程活佛等人的努力,解放后,刘立千居士、邱陵居士等人整理及1959年部份藏族迁徒印度及欧美地区,加上中国台湾地区对密法的重视,使大圆满法逐步揭纱,笔者有幸从各译本一窥堂奥, 1980年代时莲花生大士的名气就如雷贯耳,但真正有缘仔细研究起大圆满法,还是2005年上课时,在班班多杰导师的宁玛派讲解后,(导师反问提出自然智慧、明空赤露不知出自大乘经论何处?大圆满是否是佛法分支?)但因修行证悟,恐有不足,文献众多,阅读仍须努力,若真要提出一些创新观念给学术界参考,这实在是考验,但笔者仍将对宁玛派大圆满法一些历史上遗留的纷争、疑点尽力诠释,目前古印度文献不足,加上古藏文宁玛派文献阅读量还太少(阅读藏文能力尚不足),对密法修行经验还不够,这些原因对论文整体内容将有一些影响,比较修行细节时将有不足与疏漏,只能尽心了。

本论文对大圆满法的起源、大圆满法是不是大乘心法、大圆满与禅宗的关系、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的同异、大圆满法的究竟解脱果是什么?与佛教的涅槃观比较、大圆满法的修行特色和大圆满虹光化身实地考察结果等等作了说明,特别大圆满法与文殊菩萨、东方妙喜佛国的阿閦如来、维摩诘居士、金刚萨埵等大菩萨有直接传承的关系,这是学术界第一次用佛经详细证明此论点,与苯教大圆满法修行细节比较,也是学术界第一次提出,另笔者认为印度祖师传承的大圆满法与禅宗的关系,不是因为顿渐之争的摩诃衍那,以及来自汉地的吉祥狮子祖师,而是因为文殊师利菩萨的关系,再加上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维摩诘居士的《维摩诘所说经》影响,其见地思想才那么接近,论文中对大圆满法四光脉(包括双眼智慧脉)的修持到达四相、三身任运境界的说明也有创意。

由于资料文献觉得还有不足,因此先从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下手分析,辅以晋美林巴尊者著作,以及敦珠法王传承系统包括谈锡永上师等人著作。另外巴楚仁波切(华智上师)传承系统一直到色达五明佛学院的晋美彭措法王等人著作,也大量参考,刘立千居士翻译的资料,邱陵居士整理的资料,还有近代一些上师演讲及个人著作汉译本,在台湾、香港及大陆内地出版的书籍,笔者皆大量搜集,鉴于个人藏文阅读能力有限,因此若有立论不足也请大家多多包涵,论文是抛砖引玉,希望有关大圆满法修行相关体系有更多人研究,为大圆满法的普传铺路,特别对显密相互的理解做出更大的贡献。至于对大圆满法彻却与脱噶正行修炼功法的详细细节解说,各分支间的功法差异,以及藏传佛教各派无上瑜伽与大圆满法修行的比较,由于牵涉范围太广,资料太多,不在本论文讨论范围,此外与苯教大圆满法更细致的对照差异,都留待将来有缘再做更详尽的比较研究。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章 第一节 藏传佛教宁玛派及九乘修行介绍A
下一篇: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目录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八节 无分别智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一章 第一节 藏传佛教宁玛派及九乘修行介绍B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绪论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二十九节、第三十节、第三十一节..
 第三章 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三节、第十四节
 第八章 第五节 苯教大藏经大圆满法简介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六节 无住
 第一章 第二节 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历史传承B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尊严[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还我话头[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石头狮吼[栏目:禅是一枝花]
 大乘五蕴论讲记[栏目:智敏上师]
 大圆满一切唯修上师[栏目:阿松·桑昂丹增的故事]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二)[栏目:正净法师]
 空之探究 序[栏目:厚观法师]
 供佛的功德有多大?[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第三篇:临终成就 贰、随机问答 七、超度释疑[栏目: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说吉话祥 十五 依法而行 Dhammacariyaca[栏目:说吉话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