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莫言人过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50
  莫言人过

  从前有甲乙二人行道,甲者素性纯朴,缄默雅驯,精勤道业,止作二持丝毫不犯。不但自律谨严,是凡大众共修之功课,从不旷缺,即使四大违和,而公私之行持,亦不懈惰。乙者则适得其反,平时性多乖僻,惹是生非,不勤修习,举止轻佻,不重威仪,动辄与人争执,易起嗔恚,加以喜爱专论他人之短为能事,从不检点己过。
  有一日,甲者正于大众中共修之际,遽感肚子不适,为重道行,则勉为支持。不料肚痛剧烈,无意中将大便泻出,虽心生愧悔,而不净业已流露。是时,乙者见此尴尬之情况,正是他拾人之短确凿资料。于是,即转道念而成毒心,在一念嗔恚之下,忘失一切。即将甲者泻出之不净以舌舐之,用示众人,以彰人之罪恶,而不知已污其口矣。
  按:修学佛法者,不论何种人物,既称为三宝弟子,于日常言行中,当言佛之言,行佛之行。虽不能如佛之言,言无不善,行佛之行,行无不是,但总得在防心离过之下,学得佛之一分言行,便是一分之功德庄严。心地上亦透发一分光明,如是日久累增,积少成多,一旦性体真光全露时,即是圆成大觉佛果。
  倘若假名学佛,不事修行,纵有修行,或虚饰其表,言行乖张,是非纷扰,如是学佛,不但有负己灵,犹侮毁佛教。虽曰时丁末法,去圣时遥,众生根性,日渐暗钝,而三藏教典,明文彰显,我人持诵时,总得留心解义,依教奉行。如若信口诵持,似风过耳,经上清净三业,修行六度,广事万行,则与读者漠然无关。又有参与法师之讲席,求善知识之开示者,总得时刻言犹在耳,加以深省,以资启蒙发悟。如若学而不思,思而不行,行而不实,则贪嗔不舍,人我是非,依然照旧。
  古德有言:‘贪嗔不肯舍,徒劳读释经,看方不服药,病从何处轻。’又云:‘求知识开示,务在明心机,若从耳边过,安有消息时。’修行人之最大忌讳,莫过言人之非,因人之语言,乃代表心念之声也,若自己心念正直时,绝无视他人之短处,若言他人之非,则自己之心念,已成不是。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儒家尚有君子隐恶而扬善之美德,况为佛教徒乎!古德云:‘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捷径法行
下一篇:安贫乐道
 常思己过
 方便度人
 未雨绸缪
 持平等心
 舍财求福
 念佛立化
 愚者一得
 怨亲颠倒
 一喜一忧
 坚牢财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丈夫与二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念佛一法三根普被[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增支部1集298经[栏目:增支部1集]
 一三三 火焰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一节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二谛无碍的中道[栏目:慧光法师]
 去除心灵上的染污[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藏传佛教死亡观的主要内容(杨丽)[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