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91经 梵寿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15
汉译经文5.婆罗门品
中部91经/梵寿经(婆罗门品[10])(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与大比丘僧团;与五百位比丘一起在毗提诃进行游行。
  当时,梵寿婆罗门住在弥梯勒,他已衰老、已年老,高龄而年迈,已到了老人期,一百二十岁,是三吠陀的语汇、仪轨、音韵论、语源论、古传说为第五的通晓者;是圣句的通晓者、懂文法者、在世间论与大丈夫相上的无欠缺者。梵寿婆罗门听闻:
  「先生!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与大比丘僧团;与五百位比丘一起在毗提诃进行游行,又,那位乔达摩尊师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他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天、魔、梵的世界;沙门、婆罗门的世代;诸天、人宣说,他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他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见到像那样的阿罗汉,那就好了!」
  当时,梵寿婆罗门有一位名叫巫多罗的学生婆罗门徒弟,是三吠陀的语汇、仪轨、音韵论、语源论、古传说为第五的通晓者;是圣句的通晓者、懂文法者、在世间论与大丈夫相上的无欠缺者。那时,梵寿婆罗门召唤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徒弟:
  「亲爱的巫多罗!这位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与大比丘僧团;与五百位比丘一起在毗提诃进行游行,又,那位乔达摩尊师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中略)完全清净的梵行,见到像那样的阿罗汉,那就好了!来!亲爱的巫多罗!你去见沙门乔达摩。抵达后,请你理解沙门乔达摩,是否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此好名声被传播,或者不是;是否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像那样的,或者不是像那样的,我们将像这样了解那位乔达摩尊师。」
  「但,先生!我怎样理解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否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此好名声被传播,或者不是;是否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像那样的,或者不是像那样的呢?」
  「亲爱的巫多罗!三十二大丈夫相被记载在我们的经典中,凡具备大丈夫相者,只有二个趣处而无其它的:如果他住于俗家,他是转轮王,如法的法王,征服四方,达成国土安定,具备七宝。他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屋主宝、第七主兵臣宝,他超过千位的儿子是勇敢的、英勇姿态的、碎破敌对者,他以非杖、非刀,以法征服这土地直到海边而居住;但,如果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他成为阿罗汉、遍正觉者,掀开世间的面纱者。然而,亲爱的巫多罗!我是经典的施与者,你是经典的领受者。」
  「是的,先生!」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回答梵寿婆罗门后,起座向梵寿婆罗门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向毗提诃世尊处出发游行。次第进行游行,去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在世尊的身上探查三十二大丈夫相。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在世尊的身上看见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确定后,缺二项。他在二个大丈夫相上怀疑、犹豫,不信解、不净信:在隐藏入鞘的阴部与广长舌上。那时,世尊这么想:
  「这位巫多罗学生婆罗门看见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确定后,缺二项。他在二个大丈夫相上怀疑、犹豫,不信解、不净信:在隐藏入鞘的阴部与广长舌上。」
  那时,世尊作出像那样的神通作为,使巫多罗学生婆罗门看见世尊隐藏入鞘的阴部,然后吐出舌头碰到两边耳孔、两边鼻孔后,以舌头覆盖整个前额。那时,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心想:
  「沙门乔达摩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让我跟随沙门乔达摩,看他的举止行为。」
  那时,巫多罗学生婆罗门跟随沙门乔达摩七个月,如影子般不离。那时,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在毗提诃经过七个月后,向弥梯勒出发游行。次第进行游行,去见梵寿婆罗门。抵达后,向梵寿婆罗门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梵寿婆罗门对巫多罗学生婆罗门这么说:
  「亲爱的巫多罗!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否有如此好名声被传播,或者不是;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否像那样的,或者不是像那样的呢?」
  「先生!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此好名声被传播,不相异;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像那样的,不相异,那位乔达摩尊师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
  乔达摩尊师有扁平足,这是那乔达摩尊师大人的大丈夫相;在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足掌中生有轮子,具有一千个辐条,有轮框,有轮轴圆心,全部完整的相貌,……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广长的脚后跟……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长手指……那位乔达摩尊师有柔嫩的手脚……那位乔达摩尊师有网状相的手脚……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高脚踝……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鹿的小腿……那位乔达摩尊师站立不弯下,两手掌触摸与摩擦到膝……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隐藏入鞘的阴部……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黄金的容色,如黄金的皮肤……那位乔达摩尊师有细滑的皮肤,由于细滑的皮肤,身上不沾染尘垢……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单独的体毛,在一个毛孔生一根体毛……那位乔达摩尊师有持续竖立的体毛,持续竖立生长的体毛是蓝黑色的,环状旋转,向右旋转生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梵天直立的身体……那位乔达摩尊师有七处隆满……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狮子的上半身……那位乔达摩尊师两肩之间是饱满的……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榕树般[扩展]的圆:两手伸展的长度同身高;身高同两手伸展的长度……那位乔达摩尊师有一样圆满的两肩……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狮子隆满颊的两颊……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四十颗牙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均匀的牙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无缝隙的牙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雪白的牙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梵天的声音,有如美声鸟的美声……那位乔达摩尊师有绀碧色眼睛……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公牛的眼睫毛……那位乔达摩尊师眉毛中间生有白色的、如绵花般柔软的毫毛……那位乔达摩尊师头上有肉髻,这是那乔达摩尊师大人的大丈夫相,那位乔达摩尊师具备这三十二大丈夫相。
  当行走时,那位乔达摩尊师先以右脚出发,他抬脚不过远,落脚不过近;他不疾不徐地行;膝盖与膝盖不互相撞击地行;脚踝与脚踝不互相撞击地行;当行走时,他不抬高大腿,不弯下大腿;不内弯大腿,不外弯大腿;当行走时,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身体下部动摇,非以身体的力量行走;当回顾时,那位乔达摩尊师以整个身体[转过来]回顾;他不仰视上方,不俯视下方;不环顾而行,看一轭的长距离,超出此则有不被覆盖的智见;当进入屋内时,他不抬高身体,不弯低身体;不前弯身体,不后仰身体;他在座位不过远、不过近处转身;不以手抓住座位后坐下;不将身体丢入座位;当坐在屋内时,他不来到手的恶作;不来到脚的恶作;不跷脚而坐;不脚踝相迭而坐;不以手托腮而坐;当坐在屋内时,他不害怕、不摇动、不颤动、不战栗,不害怕、不摇动、不颤动、不战栗者离身毛竖立;那位乔达摩尊师坐在室内有独处德行;当接受钵水时,他不抬高钵,不弯低钵;不使钵前倾,不使钵后倾;他接受不过少、不过多的钵水;他不发出咕噜咕噜[声响]洗钵;不转来转去洗钵;不将钵放在地上然后洗手:当洗手时,钵已洗,当洗钵时,手已洗;他舍弃钵水不过远、不过近,也不随处倒;当接受饭时,他不抬高钵,不弯低钵;不使钵前倾,不使钵后倾;他接受不过少、不过多的饭;乔达摩尊师以适当量的副菜吃副菜,一口中副菜不过度;乔达摩尊师在口中一口嚼二、三回后吞下,无任何未被嚼的饭粒进入身体,无任何饭粒残留在口中,然后进另外一口;那位乔达摩尊师感受味道吃食物,非感受味道之贪;那位乔达摩尊师具备八支吃食物:不为了享乐,不为了陶醉,不为了好身材,不为了庄严,只为了这个身体的存续、生存,为了止息伤害,为了资助梵行:『这样,我将击退之前的感受,不激起新的感受,健康、无过失,乐住。』当吃完接受钵水时,他不抬高钵,不弯低钵;不使钵前倾,不使钵后倾;他接受不过少、不过多的钵水;他不发出咕噜咕噜[声响]洗钵;不转来转去洗钵;不将钵放在地上然后洗手:当洗手时,钵已洗,当洗钵时,手已洗;他舍弃钵水不过远、不过近,也不随处倒;当已完接受钵水时,他置钵于地上不过近、不过远,不不注意钵,也不过度保护钵。他吃完坐着沈默片刻,但不耗掉祝福的时间;他吃完随喜,不责难那一餐,不期待其它餐;无论如何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群众,使之欢喜,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听众,使之欢喜后,起座离开。他不疾不徐地走,非想要[急于]脱离地走;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衣服在身上不高、不低、不松、不紧;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衣服不被风吹离身体;尘污不污染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身体;当到僧园时,他坐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好后洗脚,但,那位乔达摩尊师不住于致力于脚的庄严之实践。洗好脚后,他坐下,盘腿后,挺直身体,建立起面前的正念;他既不意图对自己加害,也不意图对别人加害、意图加害两者;他是意图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利益、两者的利益、全世间的利益之坐者;当到僧园时,他在群众中教导法,不称扬群众,不贬抑群众;无论如何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群众,使之欢喜;那位乔达摩尊师具备八支从口中发声:明了的、能被识知的、美妙的、和雅的、简洁的、不乱的、深沈的、宏亮的;那位乔达摩尊师以声音教授群众,发声不在群众之外;群众被那位乔达摩尊师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群众,使之欢喜后,他们起座离开,一直注视着他不放舍。
  先生!我们看见那位乔达摩尊师行走,看见[他]站立,看见[他]进入屋内,看见[他]在屋内沈默而坐,看见[他]在屋内用餐,看见[他]吃完沈默地坐着,看见[他]吃完[给予]祝福,看见[他]走到僧园,看见[他]到僧园沈默而坐,看见[他]到僧园在群众中教导法,那位乔达摩尊师如此如此,此外还更多[优点]。」
  当这么说时,梵寿婆罗门起座,整理上衣到一边肩膀,向世尊[的方向]合掌鞠躬后,自说优陀那三次:
  「敬礼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敬礼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敬礼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或许什么时候我们能与那位乔达摩尊师会面,或许能有些交谈。」
  那时,世尊在毗提诃次第进行游行,抵达弥梯勒,在那里,世尊住在弥梯勒之麻额提婆的芒果园。在弥梯勒的婆罗门屋主们听闻:
  「先生!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与大比丘僧团;与五百位比丘一起在毗提诃进行游行,已到达弥梯勒,住在弥梯勒之麻额提婆的芒果园。又,那位乔达摩尊师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他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天、魔、梵的世界;沙门、婆罗门的世代;诸天、人宣说,他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他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见到像那样的阿罗汉,那就好了!」
  那时,在弥梯勒的婆罗门屋主们去见世尊。抵达后,有些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有些与世尊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有些向世尊合掌鞠躬后,在一旁坐下;有些在世尊面前报出姓名后,在一旁坐下;有些默默地在一旁坐下。梵寿婆罗门听闻:
  「先生!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已到达弥梯勒,住在弥梯勒之麻额提婆的芒果园。」
  那时,梵寿婆罗门与众多弟子一起去麻额提婆的芒果园。当接近芒果园时,梵寿婆罗门这么想:
  「如果不先通知,我就前往见沙门乔达摩,那对我不适当。」
  那时,梵寿婆罗门召唤某位学生婆罗门:
  「来!学生婆罗门!你去见沙门乔达摩,抵达后,请以我的名义询问沙门乔达摩[是否]无病、健康、轻快、有力、乐住[而说]:『乔达摩先生!梵寿婆罗门请问乔达摩尊师[是否]无病、健康、轻快、有力、乐住。』并且这么说:『乔达摩先生!梵寿婆罗门已衰老、已年老,高龄而年迈,已到了老人期,一百二十岁,是三吠陀的语汇、仪轨、音韵论、语源论、古传说为第五的通晓者;是圣句的通晓者、懂文法者、在世间论与大丈夫相上的无欠缺者,先生!所有住在弥梯勒的婆罗门屋主之所及,梵寿婆罗门以财富、经典、寿命、名声被说为其中之第一,他想要见乔达摩尊师。』」
  「是的,先生!」那位学生婆罗门回答梵寿婆罗门后,去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那位学生婆罗门对世尊这么说:
  「乔达摩先生!梵寿婆罗门请问乔达摩尊师[是否]无病、健康、轻快、有力、乐住,他并且这么说:『乔达摩先生!梵寿婆罗门已衰老、已年老,高龄而年迈,已到了老人期,一百二十岁,是三吠陀的语汇、仪轨、音韵论、语源论、古传说为第五的通晓者;是圣句的通晓者、懂文法者、在世间论与大丈夫相上的无欠缺者,先生!所有住在弥梯勒的婆罗门屋主之所及,梵寿婆罗门以财富、经典、寿命、名声被说为其中之第一,他想要见乔达摩尊师。』」
  「学生婆罗门!现在,请梵寿婆罗门考量适当的时间。」
  那时,学生婆罗门去见梵寿婆罗门。抵达后,对梵寿婆罗门这么说:
  「沙门乔达摩已给机会,现在,请尊师考量适当的时间。」
  那时,梵寿婆罗门去见世尊。那群群众看见梵寿婆罗门远远地走来。看见后,他们如对有名的名人那样卑下地让出空间。那时,梵寿婆罗门对那群群众这么说:
  「够了,先生!请你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将坐在这里;沙门乔达摩面前的座位。」
  那时,梵寿婆罗门去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在世尊的身上探查三十二大丈夫相。梵寿婆罗门在世尊的身上看见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确定后,缺二项。他在二个大丈夫相上怀疑、犹豫,不信解、不净信:在隐藏入鞘的阴部与广长舌上。
  那时,梵寿婆罗门以偈颂对世尊说:
  「被我听闻的,『三十二』大丈夫相,
   在乔达摩尊师身上,我不见其中两项。
   尊师的隐藏入鞘,是否应该被衣服隐藏?无上人!
   有女性称呼的舌头,是否为不被看见者?
   你的舌头是否为广长的,如那所知的?
   请露出一点点,排除我们的疑惑,仙人!
   为了当生的利益,以及来世的安乐,
   我们得到机会请问,某些所希求的。」
  那时,世尊这么想:
  「这位梵寿婆罗门看见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确定后,缺二项。他在二个大丈夫相上怀疑、犹豫,不信解、不净信:在隐藏入鞘的阴部与广长舌上。」
  那时,世尊作出像那样的神通作为,使梵寿婆罗门看见世尊隐藏入鞘的阴部,然后吐出舌头碰到两边耳孔、两边鼻孔后,以舌头覆盖整个前额。
  那时,世尊以偈颂回答梵寿婆罗门:
  「被你听闻的,『三十二』大丈夫相,
   那些全在我身上,你不要怀疑,婆罗门!
   应该被证知的已被证知,应该被修习的已被修习,
   应该被舍断的已被我舍断,婆罗门!因此我是佛陀,
   为了当生的利益,以及来世的安乐,
   你得到机会请问,任何所希求的。」
  那时,梵寿婆罗门这么想:
  「沙门乔达摩已给机会,我应该问乔达摩尊师什么:『当生的利益或来世的。』呢?」
  那时,梵寿婆罗门这么想:
  「我熟练当生的利益,其他人也问我当生的利益,让我问乔达摩尊师来世的利益。」
  那时,梵寿婆罗门以偈颂对世尊说:
  「怎样成为婆罗门?怎样成为通晓吠陀者?
   怎样成为三明者?怎样被称为圣典学者?
   怎样成为阿罗汉?怎样成为完全者?
   怎样成为牟尼?怎样被称为佛陀?」
  那时,世尊以偈颂回答梵寿婆罗门:
  「凡知前世住处者,看见天界与苦界者,
   已达到生的灭尽者,牟尼以证智完成。
   知道心清净者,已从一切贪解脱,
   生死已被舍断者,梵行完全者,
   已到一切法的彼岸者,像这样的人被说为佛陀。」
  当这么说时,梵寿婆罗门起座,整理上衣到一边肩膀,以头落在世尊的脚上,并以嘴吻世尊的脚,再以手擦拭,而报上名字:
  「乔达摩先生!我是梵寿婆罗门,乔达摩先生!我是梵寿婆罗门。」
  那时,那群群众有不可思议的、未曾有的心生起:
  「实在不可思议啊,先生!实在未曾有啊,先生!实在是因为这位有名声的知名梵寿婆罗门会作像这样最高的敬礼。」
  那时,世尊对梵寿婆罗门这么说:
  「够了!婆罗门!请起来坐到你的座位上,因为你的心对我已有净信。」
  那时,梵寿婆罗门起来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那时,世尊对梵寿婆罗门说次第说,即:布施说、戒说、天界说;说明欲的过患、卑下、杂染,出离的效益。当世尊了知梵寿婆罗门有顺从心、柔软心、离盖心、高扬心、净信心,那时,他说明诸佛最胜的说法:苦、集、灭、道,犹如清净、已离污染的衣服完全领受染色。同样的,就在那座位上梵寿婆罗门的远尘、离垢之法眼生起:「凡任何集法都是灭法。」
  那时,梵寿婆罗门已见法、已获得法、已知法、已深入法,脱离疑惑、离迷惑,得无畏,在大师教说上不缘于他,对世尊这么说:
  「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乔达摩先生!犹如能扶正颠倒的,能显现被隐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灯火:『有眼者看得见诸色』。同样的,法被乔达摩尊师以种种法门说明。我归依乔达摩尊师、法、比丘僧团,请乔达摩尊师记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归依,请世尊与比丘僧团一起同意明天我的饮食[供养]。」
  世尊以沈默同意了。
  那时,梵寿婆罗门知道世尊同意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
  那时,那夜过后,梵寿婆罗门在自己的住处里准备胜妙的硬食与软食后,时候到时通知世尊:
  「大德!时候已到,饮食已[准备]完成。」
  那时,世尊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去梵寿婆罗门的住处。抵达后,与比丘僧团一起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
  那时,梵寿婆罗门亲手以胜妙的硬食与软食款待与满足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僧团七天。
  当七天已过,世尊往毗提诃出发游行。当世尊离去不久,梵寿婆罗门死了。那时,众多比丘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梵寿婆罗门死了,他往生哪一趣呢?未来的命运怎样呢?」
  「比丘们!梵寿婆罗门是贤智者,他依法、随法而行,在法上不困扰我。比丘们!梵寿婆罗门以五下分结的灭尽而为化生者,在那里入了究竟涅槃,为不从彼世转回者。」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梵寿经第一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威仪礼节(MA.161)」,南传作「举止行为」(iriyāpathamassa,另译为「威仪路;行住坐卧方式」),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的行为」(his behaviour)。
  「咒愿(MA.161)」,南传作「祝福」(anumodanassa,另译为「感谢;随喜」),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祝福」(the blessing),并解说,这是餐后的简短谈话,以某个法的主题教导施主,并表示希望施主的福德业报将带来大果报。
  「衣不近体(MA.161)」,南传作「[衣服在身上]不紧」(na ca kāyasmā apakaṭṭhaṃ,直译为「于身体不接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太紧」(nor too tight)。
  「掁」,音「成」,「碰触」的意思。
  「极身力坐(MA.161)」,南传作「将身体丢入座位」(āsanasmiṃ kāyaṃ pakkhip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将身体丢入座位」(throw his body onto the seat)。
  「悒悒」,音「易」,「不安的样子」的意思。
  「咽」,音「厌」,「吞咽」的意思。
  「复内后抟(MA.161)」,南传作「然后进另外一口」(athāparaṃ ālopaṃ upanāme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然后他取另外一口」(then he takes another mouthful)。
  「未起苦觉令不起故;新诸受不生」(SA),「不起新病」(MA),南传作「不激起新的感受」(navañca vedanaṃ na uppādessām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没引起新的感觉」(without arousing new feelings)。
  「亦不为钵(MA.161)」,南传作「也不过度保护钵」(na ca ativelānurakkhī pattasm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也不对它过分热切想要」(nor over-solicitous about it)。
  「不毁呰此食(MA.161)」,南传作「不责难那一餐」(na taṃ bhattaṃ garah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不批评那一餐」(he does not do so criticising the meal)。
  「分了(MA.161)」,南传作「不乱的」(avisārī,另译作「分了」),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和谐的」(euphonious)。
  「手的恶作」(hatthakukkucc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的手不安」(fidget with his hands)。
  「不跷脚」(adduvena adduvaṃ āropetvā,直译为「以小腿登上小腿」),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膝交叉」(knees crossed)。按:「小腿」(adduv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膝」(knee)。
  「有独处德行」(Vivekavatto,逐字直译为「独处(远离)+德行(仪法;行法)」),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倾向独处」(intent on seclusion)。
  「发出咕噜咕噜[声响]」(khulukhulukārak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制造飞溅的噪音」(making a splashing noise)。
  「随处倒」(vicchaḍḍayamāno,逐字直译为「分(离;别;异)+丢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随处倒」(pour it about)。
  「致力于脚的庄严之实践」(pādamaṇḍanānuyogamanuyutt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修饰他的脚关切他自己」(concern himself with grooming his feet)。
  「他既不意图对自己加害」(So neva attabyābādhāya cete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不以自我苦恼占据他的心」(He does not occupy his mind with self-affliction)。
  「宏亮的」(ninnādī,另译为「广博的;清澈响亮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宏亮的」(sonorous)。
  「不被看见者」(na dassak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男性」(a manly one),并解说,在巴利语中,「舌头」是女性字。按:此处英译差异甚大,不知是否所依版本之不同。
  「请露出一点点」(Ninnāmayetaṃ pahūtaṃ,逐字直译为「向下弯+此-广长的」,意思不明,此处依英译转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请露出一点点」(Please put it out a little bit)。
  「大人之相;大人相」,南传作「大丈夫相」(mahāpurisalakkhaṇaṃ,另译为「大人相;伟人的特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伟大男人的标志」(marks of a Great Man)。
  「阴马藏(MA.161)」,南传作「隐藏入鞘的阴部」(kosohitaṃ vatthaguyhaṃ),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男性器官被包在鞘内」(the male organ being enclosed in a sheath, DN.30)。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92经 谢勒经
下一篇:中部90经 葛那葛得勒经
 贤愚经白话 无恼指鬘缘品第五十一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五八)
 四分律 初分之一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三八)
 维摩诘经 观众生品第七
 大乘大义章 9 第十三章次问如、法性、真际并答
 因明进阶辩经教材之一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九八)
 净土三经 解说
 百喻经 69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八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放生为什么要授皈依及念佛号、心咒?[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二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