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 四、识破无明立正见·五蕴假我虚妄境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9
●《感悟人生》系列开示之七《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要点笔记(4/6 )  
四、识破无明立正见·五蕴假我虚妄境
(7月20日)
 
【认识无明】:
——无明不等于说什么都不知道,才叫做无明。无明更重要的就是充满了很多错误的见解,很多片面的见解,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不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不知道什么是凡夫的世界、什么是圣者的世界,不知道什么是事、什么是理,所以这就很成问题。
 
【自识缘起】:
——如果我们不知道,不了知,内心当中完全没有这样一些境界和标准,也就是善恶、是非、因果等等我们都分辨不清楚,那我们如何去种因?又如何去转凡成圣呢?
——我们要培养对善恶、是非这些因果观念和标准的认识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够在内心当中真正建立这些善恶是非的观念,具有这种分辨的能力就需要学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做到。
——我们只有分清了善恶、是非之后,我们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常见断见】:
——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面来讲,无明状态还会表现为,世间上面所有一切的东西都是无常的,但我们却很容易把它当成是永恒的;世间上面很多痛苦的现象、不快乐的现象,我们却会把它当成是快乐的;世间上面很多不真实的东西、虚假的东西,我们却会把它当成是真实的。
——也就是,我们常常都谈到的无常、无我,但我们会把它当成有常、有我。
——反过来讲,对生死流转、生死还灭,这样一些生命本质意义上有最大价值的命题,我们不清楚,要么是常见,要么是断见。
——所谓常见,我们会认为说,反正大家都是人,人就这么一回事,生老病死,死了以后再成为人。
——断见的人会认为,死了就没有了,好像死了就死了,而常见的人认为,自己死了以后还会再做人。
 
【破邪显正】:
——而实际上,你今生做人,你后生还能不能再做人呢?那也未必。
——你后世要做人,这跟你今生今世的行为有关系。你如果造了做人的业,你后世才能够做人。
——这样一些常见、断见的观念是深深扎根在我们内心当中,左右我们人一生的行为。
——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对佛法教理的认识和学习,才会知道什么是成佛,什么是寂灭,什么是寂静,什么是永恒。
——当这些观念在我们内心当中建立起来以后,自然而然我们就会对世间这些虚假不实的东西、有漏有为的东西会有一个更好、更超越、更通达的生活态度,我们就不会被这些东西所左右,所影响。
 
【学佛要旨】: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在内心当中建立起佛法对世间上面种种问题的态度和观点。
 
【如理认识】:
——一个人心心念念都是有生灭的,从小到大,从少到老,都是在变化的。
——我们人都是一个相续存在的假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都是相续存在的,都是虚假的,不实在的,由此我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我见。
——今天的我会认为说,“我今天要怎么样做?我今天要怎么样生活?我今天要去哪里?我今天要做些什么事情?”每一个人常常都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状态下去考虑、去做那些自己今天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我们如果把昨天、今天、明天这样生命相续的状态当成是不实在的、变化的,既然我们人都是在变化的,都是一种五蕴和合的假我,更何况外在的境界,更是虚假的,更是不实在的。
【师父教诫】:
——所以,这些方面我们要常常去学习,这些方面就是佛法的根本的立场、佛法根本的观念。
——如果这些立场我们站得稳,这些观念、知见我们能真正建立起来,那么我们才能够对佛法谈得到正确的认识。
 
 
『附录·思考题』:
1. 什么是无明?什么是常见、断见?
2.我们该如何来认识五蕴和合的假我?如何树立起佛法的正知见?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 五、苦乐皆由自心生·心开智显三宝恩
下一篇: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 三、如理作意护初心·自心求法方转境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五)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七讲 下篇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9
 正确辨析心相 5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5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一讲 中篇
 华严札记(十四)
 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 六、世出世法人为本·破迷开悟依教行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2
 华严札记(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华经品题略解—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栏目:张秉全居士]
 心中有人[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我只相信这一句[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信仰普及vs.密法图像[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唯识学的特质(常进法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第五日 修行歧路[栏目:日慧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栏目:杂阿含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30~139)[栏目:傅味琴居士]
 相应10经 人经[栏目:相应部 15.无始相应]
 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栏目:梦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