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九)对修法的嘱咐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32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九)对修法的嘱咐

  按照百日修行的要求,即便修法时间不是很长,以上讲解的关于八闲暇的内容,还是应该在今天晚上或明天早上的修法中如实观察而修,这样内心就会生起一种法喜——自己没有投生到八无暇处,而是具备这么好的人身,真是值得赞叹,因此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运用到自己的修法之上。如是反复串习,无论座上调伏烦恼还是座下时时提起正念,内心都会非常平静,而不会认为是一种负担。

  有时独自一人在幽静地处修行,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如果条件允许,特别是大家一起修法可以提起你对法的兴趣,当然大家也可以共修。但长期共修,是否有效果也很难所言。比如修法的时候,大家面对面而坐,虽然对方眨个眼,自己没有眨眼,但心里难免会起妄念:“这个人怎么又在眨眼?”若前后依次而坐,看见前面的人动来动去坐不住的时候,内心可能又会想:“怎么这个人一直在动?”现前我们毕竟还是初学者,没有达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境界。历代传承祖师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中修法,真正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外境之干扰,为自己创造更好的修行条件。所以,如果下课后能独自一人在房间里修学以上传讲的内容,非常殊胜。

  如果修行期间起现昏沉和掉举,就按照以上传讲的内容做观想。当后面感觉疲劳时,再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配合着持风,你的见解就会越来越清明。如果能在很清明的状态中修学,即便时间多么短暂,意义也非常广大。要记住,仅仅没有相,不一定就是胜观或出世间禅定,因此善巧配同一些方便是必不可少的。

  在修行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妄念生起时自然安住,妄念就会自己消失。这是否是解脱?当然不是,它是妄念之规律。因为第一个妄念生起来,在你认识到妄念再自然安住时,所缘的对境已经成为另一个相,并不在前面的妄念当中,所以前念自然消失只是妄念本身的规律而已。比如引起我们生气的第一念是贪心,当开始起现第二念嗔恨心的时候,贪心还存在吗?不存在了。但这就是调伏吗?若这就是调伏,难道是嗔恨心调伏了贪心吗?当然不是。事实上,第二念嗔心生起时,前念的贪心已经消失了,这不是解脱,而是妄念之规律。再举个例子。今天早上你起床打坐后想要吃早餐,但等到中午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要吃午饭,是否是吃午饭的念头断除了想吃早饭的念头呢?当然不能这样树立。要记住,妄念的规律是生灭性的,是无常的。若不懂得这些道理,很容易掉进自以为是的陷阱。

  修法打坐需要树立一些方便,这就是善巧运用。比如安住期间有昏沉和掉举侵犯时,开始按照前面所讲解的方式去忆念上师的恩德。母亲对自己有世间四大恩德,上师对自己有出世间四大恩德。如是观想到心有些疲劳的时候,继续安住并配同着持风。再次起心动念的时候,可以观想八无暇:若投生到地狱、饿鬼、旁生、长寿天,会怎么样?若是不能全部观下去,观一半又可以开始安住。后面如果还有起心动念,就继续如是观修调伏。

  有些人可能会想,总这样观修是否很累?我们说过,当你对法有一定认识时,内心会有修法的意乐,无论怎么做都是在调伏烦恼,所以会很快乐。往昔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在幽静山林中,没吃没穿,居无定所。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苦,但在修行者心目当中,这是世上最快乐的生活。这种见解的生起要靠对法的认识。如果我们想和历代传承祖师一样,将修法变成一种意乐,就要不断观想人身难得而精进修法。可能有些还会说,这些道理以前都懂,为什么还要观想?我想以前你可能在词句上有所了解,但是否将教言纳入到心相续之中,内心对八无暇的感受有多强,反观自己是否与往昔一样懈怠就能知道。这样细致问问自己就会发现,我们真的有很多惭愧的地方。这些可能都不是因为对法不懂,而是没有运用好各种方便。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八)珍惜人身 精进修法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二十)课后嘱咐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四)了脱生死才是真正的成功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无记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七)依止导师应具备的两个条件
 圣者言教 第一课(五)为何将共与不共的教言结合一起传讲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五)上下错谬而持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八)引业与满业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一)调伏内心是成办解脱之因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四)闻思应纳入实修之中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四)密宗殊胜之处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二)具德导师具有圆满的信心与慈悲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转经轮概说[栏目:转经轮专集]
 Lay Buddhist Practice - Gestures of Respect[栏目:Bhikkhu Khantipalo]
 38.镇江焦山大水 Meeting the Venerable Master Ta Shui of ..[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闭关修行给冤亲债主回向,为什么天天生烦恼?[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诵经前的恭请怎样才圆满?诵经完毕怎样回向才功德圆满?[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F 第769经叙述婆罗门的“世乘”与佛陀的“梵乘”。[栏目:界定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五愿、住定见佛愿[栏目:信愿法师]
 28.泐潭法会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有关落入有分的问题。[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只有乞丐,才会不断地索取[栏目:看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