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九)爱别离苦
【2、爱别离苦:与亲友未离别时,则担心分离之痛苦,一旦离别时,较之自己死亡更为痛楚,且尚需面对亲友病、死等痛苦。】
我们平常都害怕与自己的亲人分离,但讲解爱别离苦并不是说从此以后就不再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友,而是告诫大家要认清无常的真理,不能再过分执著。
记得五六岁时,我的奶妈去世了。父亲告诉我,她从此再也不能陪我了。当时我怎么也想不通,于是爬到山上的草丛里很认真地想:奶妈今天去世了,说明父母过几天也会离开我,包括自己也有离开的一天。今天奶妈去世,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开,难道父母去世时,我也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吗?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我十二岁出家,十六岁离开家乡依止如佛般的上师,在上师身边不能说很精进,但也一直在修学佛法,所以与世间人相比,执著可能没有那么强。但每当想到父母离开,内心也充满悲痛。
历代高僧大德曾经说过,我们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们行善造恶,即便不亲自回向给自己的父母,由于因果不虚的缘故,父母也可以感受功德或果报。往昔格萨尔王是莲花生大师意之化身,从功德的角度来说是具德者,从显现而言是国王,他征服很多其它国家的事业,称之为降魔。当时很多地方的众生没有佛法的教化,遭受着极大的痛苦,因此格萨尔王开始降魔。但在降魔过程中也杀了不少众生,由于没有及时将他们的灵魂超度到好的地方,所以他的母亲去世后堕入地狱。格萨尔王问死主阎罗,他的母亲一生中没有造过地狱之因,为何会堕入地狱,阎罗告诉他,由于格萨尔王是大德,所以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在降魔事业中死去的很多众生,灵魂没有得到及时超度,因此即便他的母亲没有造过地狱之因,这个业报只有母亲来受。格萨尔王问阎王,他该做什么才能让母亲得到解脱?阎王告诉格萨尔王,欲令自己的母亲获得解脱,要做很多善事,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消尽自己的业障。如同这个公案所讲解的道理般,虽然我年幼时确实不能做很多,但后期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做了很多授记,因此我自己能做得到的善法,我一直在做。
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亲友分离,而自己也会从人间消失,即便我们有多么不愿意,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如今很多世间人都专注于打造自己的一番天地,并且时时为之努力。虽然他也会想到有生有灭是大自然的规律,但在打拼事业的过程中却想不到这一点,反而认为一切是永恒不变的。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若想以世间的方式去打造自己的天地,都能有所成就,至于成就多大,则依个人的福报和努力来定。但现前我们不去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已经深深地了知,无论能打下多大的天地,自己又能拥有享受多长时间呢?一旦无常降临到自己的身边,我们只能带着痛苦离开这个世界,真太不值得了。莲花生大师曰:“今生的时间再长也是少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的,想要在来生不遭受任何痛苦,现前就要精进修学佛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弟子都已经知道这个真理,因此现前已经把身心完全投入修法当中精进修行。
当然,作为在家居士,必须要承担家庭与社会的责任,但作为大乘佛子,我们还担负着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的责任。虽然因为个人福报不够的原因,只能在高原短时间修行,但修行并不仅仅局限于高原。我们赞叹高原修法殊胜,是因为这里佛教气氛浓厚,只要一进入这样的环境,就会不由自主地与佛法相融。回到汉地,则几乎看不见与佛法相关的事,也听不到与佛法相关的言论。在这种条件下让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恐怕非常困难。虽然汉地也有佛教圣地,但很多都成为了有钱人的娱乐场所,若要是条件不允许,即便想进入圣山得到加持可能也难以如愿。末法时代,佛教已经衰败至此,还能继续存在多久,谁都不知道。因此在这宝贵短暂的时间当中,我们应该要咬紧牙关,精进修法才对。如果再拖延修行时间,恐怕多方面条件都会越来越不成熟。因此现前要把握时间,精进修法,不要再像世间人一般,在贪执中虚耗人生。
【尤其父母、儿孙间相互极其怜爱,于彼等行、住、劳作、病、死等希望与担忧,恒常逼迫而遭受痛苦。】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时时刻刻都会想到自己的子女,这些担心虽然是从世间角度出发,并非佛教所提倡,但这并不意味着佛教徒都是无情无义的人。情义有很多种,有些情义很普通,有些情义很深刻。深刻的情义虽然建立在普通情义的基础之上,但比普通情义更普遍、广大、无私。进入到深刻的情义之中,是我们当前所做的事。从早上醒来到晚上进入梦乡,心里时时刻刻牵挂着众生的福祉,并为众生的福祉精进修行,所以,我们的情义应该更为深广才对。
要记住,我们现前讲解的教言仅仅站在普通情义的层面上,这种父母与子女间的世间牵挂,没有什么意义。细致观待,当父母离世的这一瞬间,作为子女,即便当时在父母面前紧紧握着他们的手,口中又能说些什么呢?除了“再见”、“永别”、“再续前缘”,还能说什么呢?如果真的对父母有深刻的情义,对他们而言,最有意义的就是现前开始精进修法。
【故应思维:彼等无有丝毫之利益或救护,须心生厌倦。】
我们要对世间执著的情感心生厌倦,因为这种执著是自他痛苦的根源,而不是变成没有感情的“植物人”、“痴呆者”。若是如此,可能很多人都会害怕成为佛教徒。因此,这些道理都需要细致了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