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八课(四)万法摄一才能迅速成办解脱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93

圣者言教 第八课(四)万法摄一才能迅速成办解脱

  有些人在听法期间,内心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导师每讲一个要点,都会强调这个法的重要性?例如讲菩提心的时候,会特别强调菩提心的重要性;讲解行为的时候,又会着重强调行为的重要性,到底是菩提心重要还是行为重要呢?

  产生这些疑问,我想可能还是对法不理解所致。例如人是一个整体,他同时具有前面、后面和侧面,但是在描述的时候,同时描述四面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从某一面进行描述。但是当我们描述前面的时候,并不代表这个人不具有后面和侧面。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讲解真正善法的时候,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当中讲解。比如我们往昔讲解过,三乘教法的根本为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虽然我们会站在三个不同的立场之上讲解,但是在我们树立圆满菩提心的时候,三者同时具备。

  往昔大修行者涅莫问吉祥萨迦班智达:“殊胜悉地乃依上师与本尊何者而得?”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想要获得解脱是修显宗好还是修密宗好?是念诵咒语好还是打坐好?是闻思好还是实修好?是实修上师瑜伽好还是修本尊好?是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好,还是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好?是参加法会朝拜神山好,还是谒见导师好等等。当时吉祥萨迦班智达曰:“二者分离之修行皆不得殊胜之悉地,若证得上师、本尊、三世诸佛、自心、一切轮涅等无二之时,即能显现殊胜悉地。”因此,当任何修法变成二法的时候,都得不到殊胜之悉地。例如认为显宗就是显宗、密宗就是密宗,上供与下施无关,修学上师瑜伽与本尊无关等等,当你所理解的这些道理以及所做的修行成为两个法时,想要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

  但这是否意味着从此以后我们仅仅修一个法就可以,而不需要再修其他任何法了呢?当然也不是。从方便之上,我们可以有很多种修学方式,但心中要明白,在做某一件善事的同时,这件善事圆融一切法门。要记住,如是讲解的原因,并非我们现前所修学的法不够圆满,需要配同其他的法门,而是为了让自心能够更加自在。

  当然,历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有各自讲法的特点。比如往昔印度以及藏地的很多修行者都会告诫弟子,今生不能迅速成办解脱的最大原因就是修法过于散乱。由于修法不专一的原因,内心也在散乱之中。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虽然传讲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是并非要求后一代弟子要把所有法门都去尝试一遍,而是应根据个人的根机修学一种法。印藏很多祖师都是专一修学而迅速成办解脱的。这些传承祖师的教言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在理解的时候,仅仅拿着一句话来衡量一切,就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内心会想,这位导师是否专讲某一个教法而排斥其他法门?当然不是排斥,而是由于不做某些行为的缘故,才会有这样的显现。有时候我们又会觉得修一种法太过单调,多修几种法可能更好一些。当然,针对不同的根机,会讲解不同的法门。

  因此以上两点并没有什么矛盾,无论如何修学都要记住,一法当中圆融万法是很重要的。当你认为依止药师佛只能消除病患,依止长寿佛只能获得长寿,依止金刚萨埵只能消除自己的业障,依止莲花生大士只能消除一切违缘,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依止阿弥陀佛,想增上自己的福报必须供财神佛等等,若对修法的理解还如此单调,迅速成办解脱对你来说已经障碍重重。细致观待,药师佛以药师佛的形象呈现在众生面前,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如对病人而言,依止药师佛可以遣除病痛,因此对药师佛的信心更大一些,更容易趋入修行。随着修行增上,我们必须知道药师佛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所以依止药师佛不仅可以消除病患,还可以如祈祷长寿佛般获得长寿,如祈祷莲师般遣除违缘,如祈祷金刚萨埵般消除业障,如修财神佛般令福报增长等。在修学药师佛的同时,所有法门都已圆融其中。所以,以不同形象示现的诸佛菩萨,以及不同的修行法门,本身都已具备一切法义。

  需知,当你把修行理解成二法之时,成办解脱了不可得。何时一切法圆融于一法,何时就是成办解脱的时机。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也就是说,若不能将万法融入调心一法之中,仅仅站在分别的理解和修学之中,迅速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三)如何理解快乐地修行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五)求法不要高攀
 圣者言教 第九课(七)修行不能轻视方便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三)所见非净当反躬自省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三)次第修学不可轻视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五)修行者应重视七支坐法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二)如理祈祷才能得到普遍之加持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三)追求神通并不能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八)把握时间 精进修行解脱妙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三)不要以文字掩盖见解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十)何谓上师大悲加持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七)福祸寿命皆无常 唯有精进修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对心理现象的分析(乘刚)[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不要问为什么[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梁武帝的神不灭论新探(王玮)[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是不是这里面有偏差呢?[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贤愚经白话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正觉~新妇骑驴[栏目:禅诗三百首]
 不死的生命[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愿力可以超越业力[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证入者不被文字语言所转[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相应4经 舍利弗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