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善念发心
善念发心分为下士道、中士道与上士道发心三个层次。如果修行的目的仅仅为了获得三善道,这样的发心就称之为下士道之发心。换句话说,当你觉得人间非常舒服,有很多快乐,为了能在未来继续投生人间或天堂,而行持的一切诵经持咒、身作礼拜以及调心等善行,都只能获得人天福报而非成为解脱之因。
例如两个人同时念诵阿弥陀佛或者持诵《阿弥陀经》,一人以得到人天福报为目的,另一人以获得解脱为目的,虽然表面上两人的行为完全一如,但由于发心不同的缘故,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因此,如果仅仅为了获得人天福报而修学,即便修法有多精进,所修的法有多深奥,最终都只能获得人天福报而非成为解脱之因,因为我们修学的结果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发心之上。正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曰:“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诸佛菩萨无论为后一代弟子传讲什么教理和教义,实际上都是在讲解如何调心而成办解脱。
如果现前从事的每一件善事,目的都是为了独自获得涅槃之果位,虽然独自证果已经断除六道轮回,功德无量,但不具备佛的圆满功德,不能度化一切众生,尚有如是过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解的声闻乘(小乘)中士道之发心。
所谓上士道之发心,是指念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为了令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发心从事一切善法。当然口中说出“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都能证得佛的果位,而令三门从事诸多善法”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内心深处能真正生起这样的清净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昔无论是讲解《初学悦耳宝藏库》还是《前行备忘录》,我们都讲解过在发心期间如何依阿底峡尊者修心七法和智悲光尊者(仁增晋美林巴)修心五法修学愿菩提心,但是想要真正生起菩提心,令善根转变成无量,真的需要长时间修学。这就是上士道之发心,也称之为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