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善念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77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善念发心

  善念发心分为下士道、中士道与上士道发心三个层次。如果修行的目的仅仅为了获得三善道,这样的发心就称之为下士道之发心。换句话说,当你觉得人间非常舒服,有很多快乐,为了能在未来继续投生人间或天堂,而行持的一切诵经持咒、身作礼拜以及调心等善行,都只能获得人天福报而非成为解脱之因。

  例如两个人同时念诵阿弥陀佛或者持诵《阿弥陀经》,一人以得到人天福报为目的,另一人以获得解脱为目的,虽然表面上两人的行为完全一如,但由于发心不同的缘故,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因此,如果仅仅为了获得人天福报而修学,即便修法有多精进,所修的法有多深奥,最终都只能获得人天福报而非成为解脱之因,因为我们修学的结果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发心之上。正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曰:“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诸佛菩萨无论为后一代弟子传讲什么教理和教义,实际上都是在讲解如何调心而成办解脱。

  如果现前从事的每一件善事,目的都是为了独自获得涅槃之果位,虽然独自证果已经断除六道轮回,功德无量,但不具备佛的圆满功德,不能度化一切众生,尚有如是过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解的声闻乘(小乘)中士道之发心。

  所谓上士道之发心,是指念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为了令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发心从事一切善法。当然口中说出“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都能证得佛的果位,而令三门从事诸多善法”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内心深处能真正生起这样的清净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昔无论是讲解《初学悦耳宝藏库》还是《前行备忘录》,我们都讲解过在发心期间如何依阿底峡尊者修心七法和智悲光尊者(仁增晋美林巴)修心五法修学愿菩提心,但是想要真正生起菩提心,令善根转变成无量,真的需要长时间修学。这就是上士道之发心,也称之为菩提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九)善巧运用对于禅修非常重要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一)上士道之发心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三)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三)生不起无常观是业力沉重的表现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三)外相顶礼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六)调伏内心而行持安忍度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四)无常来临时 万般带不走
 圣者言教 第九课(四)共同外前行必须纳入心相续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七)修行者要审慎观察发心和行为
 圣者言教 第一课(三)讲解《圣者言教》之缘起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六)应时时处处忆念上师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应时时审视自己的发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食素人宜以什么食物来滋养身体?[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八、以逻辑的规则来检讨言论之正谬[栏目:慈航法师]
 幸福快乐的指引--《吉祥经》开示(喜戒禅师)[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爱与恨」换成「阿弥陀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什么是清净心?如何分辨是否清净?[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焦烟解脱之功德[栏目:参考]
 反闻闻自性[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上班不能参加共修,可以自己单独修吗?[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二六时中[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方便与智慧[栏目:吉祥荟萃·冈波巴大师全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