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七)闻法应无疲厌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37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七)闻法应无疲厌

  【若闻稍许之法,切不可心生满足】

  无论我们平常听闻什么教法,都不能因为听到一点点法就心生满足,认为听闻这么多就足够了。或者修行稍微有一点感觉,就觉得已经可以了,后面稍微懈怠一些也可以。就如同有些人闭关,闭关两三个月以后就志得意满,觉得以自己现前这种根机,能闭关两三个月已经很不错了,接下去和大家一样就可以了。要记住,在自己的修法没有圆满实证解脱之前,永远不能心生满足,闻法期间更不能有这样不思进取的想法。

  【如颂:“当多次听闻,多处听闻,多多听闻。”若仅为一法,亦应再再听闻,则前未忆持者,于后听闻时便可牢记。】

  如今无论在高原还是其他地方,大家对亚青寺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都很有信心。我也时时告诫所有的修行者,即便是《上师瑜伽导修引导文》也要多次听闻。如今科技发达,我们已经将讲法录制成各种课件,弟子不需要天天在导师面前闻法,也可以天天依靠课件听法。在没有圆满通彻之前,多听闻导师的讲法非常重要。当然在座也有很多弟子,对上师瑜伽导修已经了解得非常通彻了。但也有些人也许只是大概有些了解,这样的了解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想要今生成办解脱,在对法的理解之上可不能“大概”“可能”地了解,在圆满通达之前,都应该精进地听闻。这就是所谓的闻法修法都不能心生满足。

  我们现前讲解的是前行,我相信听过多遍前行的大有人在。虽然很多人往昔没有听过圣者言教 这部教言,但它除了文字描述可能有自己的特点之外,所讲解的意义与其他教言没有丝毫之区别。但即便觉得自己听过类似的教言,还是应该多多听闻,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何处?第一次听法没有听圆满的部分,可能你在第二次听的时候就圆满了。或者虽然第一次已经听闻圆满,但在运用过程中,自己还有做得不够圆满细致的地方,在第二次听闻以后可能就会做得更好一些。

  也有很多弟子说,无论什么样的教言,无论是在导师面前听闻还是平常通过光碟听闻,总之第一次听和第二次听的感觉完全不同。是的,实际当中也应该这样。因此,即便仅仅听闻一法,也不能听闻一遍后就心生满足,而应再再听闻。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六)调伏内心而行持安忍度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八)闻法精进度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四)座下护持见解应随顺当地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六)以虚荣心学习佛法无助于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何谓酬忏上师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一)净观乃密宗之关要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四)关于祖师法会的开示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五)于己作病人想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二)闻法六垢之外散 内收和疲厌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五)依教奉行就是护持戒律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一)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就是持戒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十三)三殊胜法非常重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40 治 秃[栏目:百喻经译]
 母亲心目中的我[栏目:情:日本妙语和尚佛理随想集·高田好胤]
 据说佛教的因果学说,属于众生的法执。这样,因果就成不了义之法。但佛教又说,反对因果是一种邪见,这两种..[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如何细致观修轮回过患[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6.怖畏现起智[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弟子学佛已经三、四年了,为什么诵楞严咒心烦意乱?[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破除对肉体的最后迷执[栏目:张慈田文集]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2 大机大用[栏目:元音老人]
 中国佛教史话 儒释兼通的释僧旻[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如何判断真假[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