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四圣谛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42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四圣谛  

  【总之,苦集灭道四圣谛之苦谛者:轮回器情或五蕴所摄一切法,皆具三苦之自性,其因集谛业及烦恼、十不善业、未以方便所摄之有漏诸善,及未以胜观所持之单一寂止,起现彼业之三毒等一切烦恼,彼等之根——我执无明,即苦谛之因,乃为集谛。】

  四圣谛的苦谛,是指轮回器情或五蕴所摄一切法,皆具三苦之自性。痛苦之因即为集谛,是业及烦恼、十不善业、没有用方便摄持的有漏善法以及没有以胜观所持的单一寂止。因为这些都在世间范围当中,即便有漏善法或寂止修得多好,最终只能得到人天善趣,无法获得解脱。苦谛的根本是我执无明,就是集谛烦恼。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初转*轮,所传讲的就是四圣谛的苦谛。作为修行者,首先必须认清轮回过患,这样才能对轮回生起厌离心而寻求涅槃。我们平常修行时,应该多看看轮回过患方面的教言,要对轮回生起厌离心。若对轮回生不起厌离心,即便你修学什么法,都不可能成办解脱。

  阿底峡尊者初次进藏的时候,藏地很多修行者问阿底峡尊者:“想即生成办解脱,平常应多学三藏经论,还是求学窍诀法做修行?”阿底峡尊者说当然要修行。又问:“平常在导师面前听闻窍诀如是修行,是否一切都已圆满?”阿底峡尊者说:“仅做修行还有些不圆满,最首要的是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在具备出离心的前提下,祈祷上师、修学窍诀法方可成办解脱。”所以我们平常也要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观想。

  【断除轮回之因果与集谛之种子,远离五蕴之无漏法界无为法,即寂灭涅槃菩提果。】

  断除轮回之因果与集谛之种子,远离五蕴之无漏法界、无为法,就是寂灭涅槃菩提果,也就是灭谛。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遭受的痛苦,为苦谛;起现一切苦谛的因,为集谛;如今我们所修学的法——从小乘乃至密乘之间的一切方便道,称之为道谛;圆满获得菩提果的时候,称之为灭谛。

  以上是从总的角度中讲解四圣谛,各个教派讲解的四圣谛在细微处各有不同。比如小乘、大乘和密宗都讲解苦集灭道,虽然名称相同,但由于运用方式不同的缘故,成办解脱的时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可成就,密宗一生可以成办解脱。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九)缘起因果之理趣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一)涅槃之因果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六)谴除无明二取即为成就佛果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八)略述龙萨传承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九)缘起因果之理趣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二法分裂不是密宗的见解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五)应通过实修将前行教言纳入心相续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八)观想无常调伏烦恼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五)病苦
 圣者言教 第三课(七)调伏烦恼的两种途径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四)净信 欲信和诚信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二)显现清净与否在于业力的感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七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和睦、和谐与和平[栏目:仁焕法师]
 境明,千里皆明 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栏目:境明·千里皆明]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一五)[栏目:杂阿含经]
 南山宣律师和他的律学风向(谷响)[栏目:律宗文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一[栏目:慧律法师]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导言 所缘境[栏目: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M 1075经:本经记述慈地比丘由于饮食之故而犯妄语罪,无端诬陷陀骠摩罗..[栏目:界定法师]
 宇宙万有本体论(5)[栏目:慧律法师]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中观见在中国:僧肇《肇论》[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