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二节 三因佛性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3
  第二节 三因佛性
  智顗根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28的三因佛性思想,大力阐扬成佛有三个种因,佛性所具的因有三种:正因、了因、缘因;强调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因佛性。〔注释:《金光明经玄义》卷上,《大正藏》第39卷,4页上;《摩诃止观》卷9下,《大正藏》第46卷,126页下。〕「正」,中正。离于边邪之理。智顗就众生本具宇宙万有之正理而建立正因佛性。「了」,照了。此就观悟佛理所得智慧,智与理相应,立了因佛性。「缘」,缘助。就能生起智慧的一切善行,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立缘因佛性。三因佛性可作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正因是埋在地下不会被破坏的金矿,了因是知道地下有金矿,缘因是将金矿开采出来。三因佛性各有区别,其中正因是先天本有的,称为「性」。了因和缘因作为智慧与善行是后天修行而得,称为「修」。性与修的关系是,「由修照性,由性发修。存性则全修成性,起修则全性成修。」因此「修性不二」〔注释:《十不二门》,《大正藏》第46卷,703页中。〕,统称佛性,又,了因和缘因各自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先天而有的「种子」,称为「性德」,一种是后天的修行,称为「修德」。所以了、缘二因佛性也都含先天本具的因素。这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具有三因佛性。天台宗人还说三种性德在「因」位时是一种「不纵不横」的交互关系,在「果」位时,则分别为法身、解脱、般若,合称为「涅槃三德」。
  天台宗人说,实相的理是无自性的,所以,正因佛性是不染不净、非善非恶的。而了、缘二因佛性则有染净,具善恶。《观音玄义》卷上载:「问:缘、了既有性德善,亦有性德恶否?答:具。」〔注释:《大正藏》第34卷,882页下。〕可见了、缘二因是有恶性的,而了、缘二因与正因又不是孤立存在的,怀则说:
  若尔九界三因,性染了因,性恶缘因,染恶不二是恶正因,岂唯局修;佛果三因,性善缘因,性净了因,善净不二即善正因。〔注释:《天台传佛心印记》,《大正藏》第46卷,934页中。〕
  这是说,了、缘二因不二,就是正因,染恶不二是恶正因,善净不二是善正因。「言缘必具了、正,言了必具正、缘,言正必具缘、了。一必具三,三即是一,毋得守语害圆,诬罔圣意。」〔注释:《天台传佛心印记》,《大正藏》第46卷,934页中。〕三因互相交渗,互相具有,即三因同具染净、善恶。在这里,天台宗人也以三因互具来论证性具善恶,论证一切众生同具三因佛性。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三节 相对种与同类种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一节 三法无差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二章 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二节 佛教对道教..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一节 惊世骇俗的新型..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章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 第三节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九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第一节 道信和弘忍..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三节 轮回说的新阐发..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四节 无心合道..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二节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四节 吉藏的破邪显正..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一..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学派哲学的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以戒为基、以禅为本,加强道风建设,彰显佛教本色(真明法师)[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观心二三事[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