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七章 参礼祖庭游大江
 
{返回 中峰明本禅师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6

中峰明本禅师传(小说版)

第七章  参礼祖庭游大江

    却说脱欢丞相的到来,触动了明本禅师的心事,他一生最怕担任寺庙的住持,这蒙古丞相的一番美意,让他受之不欲,却之不敬,于是他拿定主意,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一二九六年)三月,明本已为高峰和尚守塔百日。他对明初说道:“师兄,这寺里的事,就全赖师兄照应了,我如今想外出一行,特来告假。”

明初问:“师兄准备到哪里去?”明本说:“我也不知道,只是随缘而行,当止即止。”明初又问:“师兄这一去,莫非不想回来了?”明本说:“师父灵塔在这里,明本怎么敢不回来?这大觉、狮子二寺,是我兄弟根本所在。其他寺庙,我是一概不会住的,请师兄放心。”

    交待完毕,明本再上死关,在高峰塔前拜祝一番,然后一钵一囊,飘然下山。从此,明本以“中峰”为号,别的人根本不知道他的行踪。

    明本下山之后的第三天,一队官差和僧侣来到狮子禅院,对明初禅师宣谕说:“奉行江浙宣政院谕示,特请明本禅师住湖州道场寺。”

    明初说:“我那师兄已经在三日前下山了。”使者问:“明本禅师下山后到了什么地方?”明初说:“他也未曾说到哪里落脚。不过我那师兄行事,素来离奇。他是大师兄,我们都依着他,所以不敢问他行踪。”使者及道场寺众僧无奈,只好回去覆命。

    却说明本下山后,并没有走远,他先是回到杭州故里,哪知人去楼空,邻人都不知道父亲如今在什么地方。明本心中一阵悲怆,不久就定过神来:“我已出家十年,怎么还有这等情绪?看来这念头还得好好护持,不能有一日懈怠。”于是备了些香烛纸钱,在母亲坟上供了,便转身前往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

    吴门原是一座古城,春秋末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此筑城,名为姑苏。秦汉时为会稽郡,晋至隋为吴郡,唐宋为苏州府,元代又改名为平江路。

    苏州处太湖之滨,北临长江,物产丰富,人杰地灵。隋炀帝时开凿运河,北至洛阳,南及钱塘;元世祖时又加修治,从扬州北上徐州,再上大都。加之长江之便,可通往神州各地。唐宋以来,天下财赋半数出于苏吴。明本禅师当年为大觉寺化缘时,曾在此逗留,被这里的湖光山色、园林风光所吸引。因此下山省亲之后,他立即前往苏州。

    当年在苏州化缘时,明本禅师曾收了一位俗家弟子,姓陆名德润,是苏州的一名学究。陆学究见明本禅师骨相不凡,言谈之间颇受启迪,当下便拜明本禅师为师,后来曾亲往东天目山,为大觉寺供上百金。这次见明本突然来到,十分欢喜,立即扫出净室一间,供明本住下。

    此时正值“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际。陆学究家住阊门,出门向南,便沿着城墙,过金门、胥门,直到盤门,方才歇下,寻了个茶馆喝茶。

    陆学究问:“师父此行,有什么打算?”明本说:“我在山十年,从来没有出门游历,想藉此机会,到各处祖庭瞻礼一番。” 陆学究说:“弟子在阊门之外有数亩松岗,名叫雁荡。那里北接虎丘寺,南临寒山寺,十分清静。师父如果有意,可以在那里筑庵而居。”

明本说:“谢谢学究美意,目前我还没有这个打算,等过些时候再说吧。”

    于是明本暂时住下,白天游赏风景,晚上给陆学究讲授佛法,一个多月竟游遍了苏州各处名胜。在这期间,姑苏城内不少名贤都前来拜谒,明本一一为他们指示参禅要旨,唯独不许他们洩露自己的行迹。

    转眼就是岁未,高峰和尚周年之忌将至。明本辞别陆学究等人,回到西天目山狮子院。明初问道:“半年来师兄哪里去了?脱欢丞相到处寻访师兄。近来听说师兄在苏州,正打算派人迎请哩。”

    明本说:“我的确曾住苏州,这次回山,千万不要向外洩露消息,免得那丞相又来麻烦,那可是得罪不起的。”明初说:“是否得罪是师兄的事,不过那丞相对师兄倒是非常诚敬的。”

    明本淡淡一笑,说:“如果遂了他的愿,佛法就不尊贵了。当年佛法流布中国,人天景仰,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但到了武则天时,搞了一个什么御赐紫袍,敕封师号,就把天下老和尚捏在手中,动弹不得。你我师兄当效法师父,千万不可误入牢笼。”

    明初听了这一番话,心中钦佩,说:“难得师兄这番胸怀。往常我虽然自愧不如师兄,但认为不过几步之差而已。现在听师兄这样说,茅塞顿开,今后我要用侍奉师父之礼来侍奉师兄。”

明本听了,连连摆手,说:“你我兄弟,何出此语,只有塔里的老和尚才是师父。这一年来你为山上操劳不少,我没能为师兄分忧,心中已经不安。以后的事,仍望师兄操持,就不要再用这话来折杀明本了。”

    从此之后,明初对明本心服口服,所有事务,都以明本作为准则。山上的僧人,更早是把明本当作西天目山的主人。这次回山,明初为明本安排了一位侍者——宗己。明本见宗己年少聪慧,便留下了他。

    第二年,即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一二九七年)三月,明本在高峰塔下向师父之塔告了假,辞别了明初,带着侍者宗己下山。在西天目山多年,明本禅师除了跟随高峰和尚参禅,还广阅经论,花了不少功夫去细品历代祖师的语录。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对他启迪尤多。因此明本发愿,今年一定要到皖公山三祖塔礼拜。

    明本带着宗己,先到杭州,在运河边找到一条去安庆的船,交了船资,便往北而行。这条船在杭州卸空了货,又买了一些货物,便载着明本师徒过苏州、无锡、常州,七八天之后,经镇江进入长江。又过了半月,方进入怀宁城(今安庆市)。

到了怀宁,明本师徒改乘小舟,沿皖水而上,一天之后来到了潜山县(今属安徽潜山)。因水流湍急,不能行舟,明本师徒二人便舍舟步行。不论在舟在路,明本都为宗己细说沿途风物掌故,到了皖公山,明本禅师谈兴更浓:“宗己,这皖公山是江北名山,又名天柱山。三祖僧璨大师曾锡居于此,后来站着示寂于寺中大树之下,所以这山又叫三祖山。当年李太白游览此山,还作了一首诗说:‘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宗己四下一望,果然山势奇秀,连山古木伟岸,流瀑绕耳,翠翅掠目,不觉点头,说:“师父,这皖公山比起我们天目山,却也不逊色。”

    明本又说:“三祖寺本来叫做山谷寺,是梁代宝誌大士所建,唐时改名为乾元寺,宋代又改为山谷寺。黄庭坚学士曾在此读书,因爱其雅致,遂自号为山谷道人。人们敬仰三祖,都称它为三祖寺。”宗己不由得感叹说:“原来山谷道人的名号是这样得来的。”

    明本意犹未尽,说:“此山还有一寺,是白云山海会寺,唐代如新禅师开山,宋代白云守端、五祖法演两位祖师先后在这里弘法。此寺实在是一百五十年来我禅宗的宗祖。”

    宗己在这一路上受教不少,对明本的佛法见地和世间学问,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觉感叹地说:“师父今年不过才三十五岁,比弟子不过大十来岁,才识竟如此广博,若在当年,在家考个状元,出家封个国师是不成问题的。”

    明本正色说:“出家之人,怎么能存此妄念。既然是修道,决不可存此非念以污染心地。庄子尚知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的道理。你我既为佛子,日后切不可再有这功名利欲之心。”

宗己感到一阵脸热,羞愧地说:“师父教诲极是,从现在起,弟子终身追随师父修道,再也不敢有此妄念了。”

到了山谷寺,明本师徒进去挂单,知客师迎上来,问道:“师兄从哪里来?”明本合掌说:“弟子来自天目山,如今特地前来礼拜三祖塔,故此打扰了。”

知客师一听是天目山来的,立即问道:“听说高峰和尚座下有一高徒名叫明本禅师,如今在什么地方?”宗己刚要发言,明本拉了他一下,说:“那明本禅师却也一般,没什么过人之处,如今正在天目山狮子院。弟子名叫中峰,望知客师关照。”

    知客师不悦地说:“世间既有高峰和尚,你来自天目山,难道不知道规矩。如今能够称作中峰的,只有明本禅师一人而已。好了,我且不与你多说,如今天色还不算晚,你住进云水堂后,先去三祖塔下礼拜忏悔。”

    知客师虽为他二人办好挂单手续,嘴上却一直唠叨不休。明本禅师面不改色,但宗己暗地里几乎笑破肚皮。

在三祖塔前礼拜毕,明本禅师让宗己取出笔墨,在山壁上写道:“达罪性空,为法作则。信此心兮,唯嫌拣择。”下署“天目山中峰明本礼赞”。

原来,三祖在二祖那里,因悟罪性本空而见道,后来著《信心铭》,开篇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唐时赵州老和尚曾因此留下不少公案,被后人广为传诵参学。明本此题,极切宗眼,引得山谷寺僧众一片哗然。

    知客师这时才感觉到来者正是中峰明本禅师,急忙到方丈室禀报:“和尚,恕在下无知,天目山中峰明本禅师今已入庙,因他没有告知实名,所以当作一般云水僧接待。现在既然知道是高峰和尚的传法之人,应当由和尚亲自出面才是。”

    住持盛西禅师久仰高峰,知是“上林新篁”莅临,立即穿上法衣,命知客师引路去接明本禅师。而此时明本已到回云水堂,正与行脚僧们闲聊。

    盛西禅师不顾年高,见了明本禅师即上前顶礼,说:“盛西不知大师光临,有失远迎,乞大师恕罪。”

    一寺的住持见了明本为何还要顶礼?原来禅宗最重法卷,从达摩祖师到六祖,再到临济,经五祖法演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下传,高峰禅师一枝,乃是临济宗正脉所在。明本受高峰禅师法卷,是六祖下二十三代,临济下第十七代祖师,正提法印,诸方敢不礼敬!

    倒是明本反过意不去,他何曾受过如此大礼,竟然不知自己已是如此尊贵,急忙扶起盛西禅师说:“和尚莫折杀明本,明本年轻,不更世事,望和尚海涵。”说毕,便让盛西禅师上坐。

    盛西禅师哪敢上坐,侧身立于明本身前说:“大师远来,可移住方丈。”明本说:“和尚是祖庭住持,代祖师行令,十方尊仰,明本岂敢不懂规矩。”盛西禅师不安地说:“我这住持,只不过是为历代祖师看守祖塔罢了。如今大师亲临此地,正当担任住持。”

明本禅师执意不肯,说:“和尚若要明本住进方丈室,我立即下山。这云水堂正好,明本住在这里十分称心。”

    话说到这个份上,盛西禅师自然不敢再勉强他了。两人说了一些丛林故事后,盛西禅师不敢久坐,说:“大师远来辛苦,请用过茶饭洗浴早歇。”说完作礼而别。

    明本禅师因过午不食,只是叫宗己盛来热水,洗了脚,在长连床上跏趺而坐,不久便入定去了。

    第二天一早,明本在三祖殿上礼拜后,方在观堂用斋,斋毕,就带着宗己在山中观礼。盛西禅师已知他脾气,故不敢拘礼,明本师徒方得清闲。

次日,明本师徒又到白云海会寺。海会寺已知明本将到,住持可意和尚早已率领众僧在三门外恭候。彼此客气一番,明本便到守端、法演二位祖师塔前分别礼拜,并呈上偈赞。

礼赞白云禅师的偈子是:“相逢一笑,触破父讳。猛省得来,声光振地。”礼赞法演禅师的偈子是:“拽海会磨,转东山轮。沸腾佛海,一远二勤。”后面的这首赞,是说五祖法演在海会寺白云守端禅师座下曾任磨头,管理寺中磨房。到了黄梅东山的五祖道场,方才大转*轮。五祖法演的弟子号称三佛,是佛果克勤、佛鉴慧懃,与佛眼清远三大士,所以叫作一远二勤。

    明本与宗己沿着溪径,上山追寻白云、五祖的遗迹。二人在山中转了半天,不觉步入一个幽谷。只见谷中有一座茅庵,明本禅师正想歇脚,就上前扣扉。随着吱呀的开门声,出来一位老翁。明本笑着说:“本想觅龙山和尚(唐代著名禅师),却见葛仙翁(指晋时抱朴子葛洪)。”

    老翁说:“我说是哪个野鬼敲门,原来是阿难尊者。”说毕,两人相视一笑,原来老者正是当年的余放牛。明本忙上前问安,说:“伯父看来仙健得很,我父亲如今在什么地方?”

    余放牛说:“你父亲已于前年故化于此山,我在寺里将他化后,把骨灰撒入这皖水之中,这是他自己的心愿。你父如今已早入净土,你应为他高兴。”听到这里,明本不觉合掌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两人也不再客套,就在庵里闲聊起来。

    明本将这十来年的情景向余放牛略略说了,余放牛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晓。”说着,从木箱内拿出一叠信来,原来直翁与他常通消息。明本笑着说:“伯父与直翁原是至交,我怎么忘了在直翁那里打听伯父的消息。”余放牛说:“你在直翁那里去是讨不到消息的,我们有约在先,为不扰你静修,绝不将你父亲的行踪告诉你。”

    二人谈了许久,不觉已暮色苍茫。只见寺中有僧寻来,说:“大师原来在这里,叫我等好找。堂上和尚见大师久不返寺,怕大师丢了,派了许多人来寻哩。”明本说:“烦你告诉和尚,我在这里幸逢故人,想作彻夜之谈,就不回寺了,要回我自知回去。”那僧不敢勉强,只得诺诺退下。

    明本禅师怕寺里又派人来寻,就叫宗己回寺去住,自己留在这里度夏。他与余伯父悠哉游哉,快慰无比。解夏后,明本禅师拜别余放牛,在海会寺辞别众僧,便往蕲州黄梅县双峰山,去参礼四祖、五祖圣迹。在四祖寺、五祖寺分别住了数日后,便乘了一只船前往庐山。

明本是三月离开天目山的,一路上走走游游,加上在皖公山过夏,此时已近中秋。驾舟于长江鄱阳湖间,饱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心头又难免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受。

    上了庐山,在东林寺住下后,明本便先去参礼东晋慧远法师之塔。慧远法师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晋安帝时被谥为“庐山尊者”。明本禅师少年时便皈心净土,后来跟从高峰和尚习禅,仍然以净土为皈依。在参礼慧远大师塔时,明本禅师对宗己说:“远公是东晋佛法第一人,当年他在庐山结莲社时,名士刘遗民、雷次宗、毕颖之、宗炳等一百二十三人在无量寿佛像前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远公自入庐山以来,共三十二年影不出山,凡送客,皆以虎溪为界。有次远公送陶渊明、陆修静下山,谈得甚为投机,不知不觉间过了虎溪。陶渊明知而不言,当远公发觉时,已过了虎溪数丈,三人不禁相视大笑。后人把这故事绘成图画,叫做三笑图。”

    宗己听了,钦佩地说:“祖师们的风范,真是令人景仰。不过远公还可在庐山上迎送,而师翁不出死关,似又更胜一筹。”明本禅师说:“也不能这样比,这都是各遂其愿罢了。”

    明本在庐山留住一月,历礼庐山归宗寺、圆通寺、棲贤寺等。在这期间,明本禅师作了怀净土诗一百零八首。这些诗以禅宗为提持,以净土为指归,实是宋初永明延寿禅师以来,提倡禅净不二的最得力的作品。像“正念阿弥陀佛时,宝池树影月迟迟。更驰心欲归清泰,又是重栽眼上眉。”“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这一类诗句,将禅宗与净土打成一片,参禅即是入净,入净须当参禅,手眼之高,足以折服时人,无怪后来赵孟頫等众多名流闻后都诚心礼敬。

    明本用心香写成这一○八首怀净土诗后,时已入冬,便与宗己借船前往金陵。金陵是六朝故都,文物之盛,又非钱塘及苏州可比。明本带着宗己,登钟山灵谷寺,然后在城中先礼拜了长干寺、瓦官寺、大庄严寺、大爱敬寺、承天寺、长庆寺、保宁寺、广慧寺等,都是前朝高僧译经或阐化之所。一个月下来,竟朝礼了大小寺庙百余座。宗己说:“这金陵城中,寺庙竟有如此之多。”

    明本说:“我们还没有全部参礼。如果加上郊外的寺庙,当有千数。唐代杜牧有诗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果每日礼拜一寺,三年都拜不完的。”说得宗己吐出了舌头。

眼看冬日将尽,一日晴好,明本禅师带着宗己登上西城门中的狮子山。眼前大江如练,水天空濛,一群寒鸦,喧噪于江边的疏林。明本不觉吟起唐代刘梦得的诗来: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宗己见师父吟诗之后,久久不说话,不知心中在想个什么,就不敢多嘴,只管将头左右摆动,自个儿去领受长江壮丽的景色。过了一会,明本说:“今冬就在这金陵城外住下,咱们静养一年,明年再决定行止。”

宗己随着明本跑了七八个月,长了不少见识,如今哪愿再回西天目山,听到这话,心中欢喜,忙问:“师父已选好驻锡之地了?”

明本点点头,说:“就在金陵城北五里外的江边,距棲霞山不远,有一芦苇荡,在那里筑庵,咱们当一回渔翁怎样?”说罢,便下了狮子山,沿着江岸北行。

    走到中午时分,便到了芦苇荡。明本选了个高旷沙丘对宗己说:“这里筑庵甚佳,你可去临近村落,乞讨几根树枝来,我在这里割苇。”说毕,取出戒刀,便去割沙丘上的芦苇。不久,宗己拖了一大捆筑庵用的枝条回来,不用两个时辰,一座茅庵便立在这沙丘之上,周围芦苇密掩,前面大江横陈。芦苇中不时有野鸭窜出,见有人在此,便嘎嘎叫着飞入江中。

    一日在庵中,宗己问道:“师父一年来均要弟子参赵州无字公案,赵州因为什么说个无字?”

    明本说:“赵州为什么道个无字?此八字是八字关,字字要当着紧要精采来看,你若依稀彷佛,半困半醒,似有似无这样去参,驴年马月也参不透。参禅用的全是一团精神,若是精神稍缓,便被昏沉二魔引入乱想狂妄窟中。若参到精神不及处,蓦忽猛省,方知连这个精神也没有着落处,这样方才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方才见到己即宗,宗即己。宗外无己,己外无宗。唯己与宗,俱成寐语。最后不改宗,不论己,尽力参到底,便可于无佛处称尊。”

    宗己蒙教,日后参叩益勤,后来终于有所省悟,被常州法云寺迎请住持,这是后话了。

    明本与宗己在这庵内一住就是整整十月,夏秋之时,江水盈满,芦荡全没。只有这沙丘甚高,此时便成了孤岛。好在明本有备在先,春月时便购得一叶小舟,常与宗己练习操舟之术。一次驾舟时,明本说:“道人用心,犹如驾舟,要注意做到左右平衡,不落是非。稍有偏斜,即当把舵正之,如此方能保路途无失。”宗己听了,大为叹服,说:“师父开示,信手拈来都成妙语。”

    金陵一些贤达之士,渐渐地知道了明本禅师筑庵在此,也常来参请。明本随问随答,并把《怀净土诗》给他们看,士人视为瑰宝,遂广为传抄。九月秋高之时,明本想到吴兴(今湖州市)双髻峰参礼高峰和尚当年习禅之地,便于宗己乘船,数日便到吴兴武康。

到了双髻峰,明本看到还有不少僧人在高峰和尚当年习禅故地清修,心中感叹,怀师之情如涌,当即赋诗一首:

双髻云深古道危,不来夜半扣柴扉。

六年底事成遗恨,寂寞空山啼子规。

明本在双髻峰住了三天,对宗己说:“吴兴弁山是个好去处,今冬可在弁山居住,那里还有大因缘要了。”于是就带着宗己向长兴州(今属湖州长兴)行去。


{返回 中峰明本禅师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八章 幻住庵与赵孟頫
下一篇: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六章 上林新篁狮子儿(下)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二章 少年行事须明本(上)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十二章 江河湖海寄扁舟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十三章 山房夜话知如幻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六章 上林新篁狮子儿(上)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五章 西天目参禅死关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五章 西天目参禅死关(上)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二章 少年行事须明本(下)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十五章 东语西话归寂灭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九章 放舟京口又还山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三章 礼佛燃臂誓出家(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五○)[栏目:杂阿含经]
 唐寅诗词中的佛教思想(远尘)[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五十九讲 前行备忘录-解脱利益[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信仰使人长寿(李德才)[栏目:佛教与养生]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J 897经,六入处为主题。[栏目:界定法师]
 慈悲喜舍,妙用无穷[栏目:卢志丹居士]
 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下[栏目:慧远大师]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栏目:阿姜查禅师]
 南传的坐禅中心及其禅法[栏目:圆慈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四五)[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