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第六章 证 果
 
{返回 蒋维乔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68

第六章  证  果

修习止观,其最大目的,既为超出生死大海,苟积修习之功,必得所证之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理固然也。然因心量之广狭不同,其证果乃有小乘大乘之别。如修体真止者,了知我身及一切事物,皆虚假不实,悉归空寂,如是作观,名从假入空观。此观既成,断除烦恼,证得寂灭,超出生死,不再投生,是为声闻果。又如修体真止者,了知我身及一切事物,皆是仗因托缘,而有虚妄生灭,实则非生非灭,如是亦作从假入空观。此观既成,深悟世间一切无常变坏,亦者如是,朗然觉悟,证得寂灭,超出生死,不再投生,是为缘觉果。以上二果,皆属小乘。所以称小乘者,因其只知自度,不能度人,心量较狭也。若夫大乘,则知吾人与众生,实为平等,应发大慈悲心,不应不度众生而自取寂灭,于是应修从空入假观。谛观心性虽空,而善恶业报,不失不坏。众生不悟,乃种种颠倒,造作诸业,枉受无量苦恼。我应自度度人,随众生根性之不同,为之说法,是名方便随缘止。住此观中,虽终日度众生,而不见众生可度,平等平等,其心无量,是为菩萨果。然以上所云空假二观,空是一边,假是一边,犹落于二边,菩萨再进一步功夫,则应息此二边,契乎中道。了知心性虽空而有,虽有而空,虽空而有,不是顽空,虽有而空,不是实有,非空非假,二边之见遂息,是为息二边分别止。如是观照,通达中道,名为中道正观。住此观中了见佛性,自然入一切智海,行如来行,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获得六根清净,入佛境界,是为佛果。方今末世众生根器浅薄,修小乘得果者亦绝不一见矣,况修大乘者乎。故有志修行者,多用禅净双修之法,止观即禅门之一法,此法全凭自力了彻本性,如泅水者逆流而上,直穷生死大海,初非易易,故即身证果者少。净即净土。此法则依仗阿弥陀佛之力,如得渡船横断生死流,自易达于彼岸。然须信愿行三者不可缺一,方得有效。信者,深信净土,毫无疑虑。愿者,发愿我于临命终时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行者,念佛功夫力行不怠,功夫积久,自然于命终之时一心不乱,可以见佛往生。此则余所目见耳闻者事实甚多,决非虚语,故余主张禅净双修,自他之力兼用也。读者其有意乎。


{返回 蒋维乔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佛学大要
下一篇: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第五章 治病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调息篇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第四章 觉知魔事
 佛学纲要 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它的成立原因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第五章 治病
 因是子静坐法 序
 佛学纲要 第三章 释迦牟尼的略史
 佛学纲要 第九章 佛教的研究方法
 因是子静坐法 目录
 因是子静坐法 动与静应兼修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第三章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67经 我随见舍断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佛陀如是说 (人经)[栏目:您认识佛教吗]
 经典颂古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 四、消解自他[栏目:吴言生教授]
 什么是结缘?[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禅悟与实现 第十章 无住的生活艺术[栏目:郑石岩教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内容简述(祥云)[栏目:药师佛·文集]
 续高僧传序[栏目:续高僧传]
 从《圣严法师遗言》哀悼圣严(何建明)[栏目:圣严法师纪念文集]
 依何方便现无倒如幻?依师教授应如何了解此中[现空双合]之理趣?[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无量寿经 第二十四课[栏目:无量寿经广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