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绿化大地,净化人间
 
{返回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79

绿化大地,净化人间

《人生》月刊编辑部整理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高山青」,里面有两句歌词:「高山常青,绿水常流。」描写台湾阿里山的风光。在我的想象中,宝岛台湾该是到处山青水绿。但经过四、五十年,台湾环境渐渐恶化,现在阿里山的水是不是能喝,我不知道。但梨山上流下来的,可能就有问题了。因为山上垦植,用农药杀虫及施肥,虽然生产了很多水果,却因此破坏了水资源。

日前,我在台北县金山乡法鼓山,问三十多位参与禅修者:「五百年后我们再回地球访问,地球会是什么面貌?」大家说:「那时地球可能已经翻了一个身。」「地球上可能已经没有山了,连阿里山都不见了。」「人口太多把山铲平填海了。」「山上树木都不见了。」但也有一位听众说:「五百年后世界会更美好,会出人间净土。」

这种种看法、想法,恰巧会完全相反。诸位也猜猜看,五百年后地球会是什么模样?会变更坏,还是真有人间净土出现?我们今天如果不及时剎车或及时调整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我相信,五百年后的地球,可能到处都是垃圾山,所有的人类身上,可能都会害皮肤病。

但如果我们及时回头爱护环境,人间净土是可能出现的。以佛教徒的立场而言,只要努力、只要有心,未来的灾祸,不是不可以挽救的。我希望五百年后回到地球,我们的子孙都生活在人间净土里。


动物可能是现在菩萨未来佛


在佛教经典之中把所有的生命分成两类:一是有情,一是无情。有情的生命指动物世界,无情的生命包括植物和矿物。

在佛教徒来看,无论是动物世界或植物、矿物世界,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无法离开大环境,大环境便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大环境,我们的身体就无法存在,而生存环境就包括动物世界和植物、矿物世界。

佛经中提到,所有的动物都可能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释迦牟尼佛在无量世以前,发菩提心之后,他一生又一生,都在不同的众生群中,广度众生。不同的众生里,他做过鹿、象、兔子、鸟及其他种种动物。

因此,我们看到动物时,应该设想:这些动物可能是发了菩萨心愿的未来佛,对待动物应该就像关怀、尊敬所有未来的佛一样。

但目前世间的动物世界究竟如何?许多珍奇的动物,由于水塘、池、湖受到污染,水鸟已慢慢少了。许多过去有的鱼现在也不见了。不仅在台湾没有容身之地,在世界各地也都不容易找到栖身之所。因为许多国家的原始森林,已在地球上急速消失了。

就佛教徒的观点来看,森林等于是未来佛居住的世界。因此,当我们看到森林失火,就好像台北市或者是一个人口聚集的村落、都市,发生大火灾一样。这是佛教徒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在水边、林下修行


释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一个公园里的无忧树下,出家后在森林中修道,而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地方也在一棵树下──菩提树。成道后说法,首次度化五个比丘弟子的地方叫鹿野苑,也是树林,是野生动物居住的地方,此外他也劝导比丘们修行要在水边、林下。

在溪水边聆听淙淙水声,同时也欣赏水的清净境界,林下指的就是树林之下,释迦牟尼即将成佛之时,是在尼连禅河边上,成佛前尚在河里洗澡沐浴。在印度人的古老观念中,相信水是天上来的,能在水里洗澡,等于是受上天力量的滋润,而得到清净。在印度国王登基前的灌顶仪式,就是以水来浇头,说明国王已受到水的滋润与祝福,可见水和树林对佛教的重要性。

还有,释迦牟尼成道以后,有好几个修道和弘扬佛法的道场都在树林里。其中有一个祇园精舍,一个大林精舍,都在林间,一个叫竹林精舍,就种满了竹子,甚至他在涅槃时,也是在两棵叫作娑罗的树木之间。

今天我们要考虑许多环保问题,我想从法鼓山、农禅寺推广起来,不要多用纸张。就以吃饭用的餐巾纸为例,没有餐巾纸是不是照样可以过日子呢?我想还是可以的。以后到农禅寺用斋的人,我们不供应餐巾纸,改送一条小手帕,或者以成本价卖一条环保手帕给他们,来推广环保的理念。

我看到报纸报导,台湾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一天用纸,包括:卫生纸、包装纸等等的种种纸张,加上信箱中塞满的垃圾邮件,相当于用掉要生长十五年的一棵树。台北市二百多万人口,那相当于每天用掉四十万棵树啊!

二十多年前,我去日本留学时,当时是以用纸量多少来衡量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台湾由于印书、印报纸、包装纸的用量少,日本的用纸量大,所以日本是先进国家。现在这个世界,观念应该倒过来了,用纸用得最多的地方,是最野蛮、最不知爱惜资源、制造最多脏乱的地方。现在日本已在减少用纸量,而台湾却还没有做。我呼吁各厂商,注重品质,减少包装量,商品包装越朴素越好。

过去在市场用叶子包鱼、包肉、包蔬菜,用过了便成为堆肥,而今天用的塑胶袋是消化不掉的垃圾,如果说不能再用叶子来包菜,那么至少可以用棉质的环保袋代替塑胶袋。环保袋只要稍加清洗后便可继续使用。

我们也在推行用环保餐具,包括:碗、盘、筷子、汤匙。现有的保丽龙餐具相当简便,用完就丢,但对我们环境造成非常大的破坏,我们用的环保餐具是不锈钢的,用完洗过还可以用,用一辈子都不会坏,还可以传给我们的后代。人家说佛教衣钵相承,我要把我的环保餐具也传给我的弟子。希望大家也都能响应,平常都带在身上,随时可以用。


水质保护刻不容缓


我的家乡在江苏省常熟县,本是所谓的鱼米之乡,水质非常甘美,水中可以养鱼、种莲藕、莳菱角等。但前几年我回大陆探亲时,到我的故乡老家一看,前后两条河流真是「绿水常流」,水是墨绿色的,水里没有鱼虾,连植物都生长不出了,而生活在那里的亲人,还是饮用那里面的水。

我问俗家哥哥,田里收成如何?他说:「好!因为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社会,使我们大丰收。收成是解放前的二到三倍。」事实上,也是使用化学肥料、除虫农药的结果,农作物的收成较好,但是也把河水染成墨绿色了。

台湾这个问题也很严重,以北投农禅寺为例,过去我们井水是可以喝的,现在受到邻近工厂污水、稻田肥料、农药的污染,井水早已不能喝了,而且成了臭水。

记得小时候,我曾因用一大盆清水洗脸,被师父责备,我不解:「水那么多,为什么不能用?」师父告诉我:「你现在不节省用水,旱季来时就没有水用了。」的确,人的福报有一定的限量,你这一生带来的福报如果提早用完,下半辈子就没有福了。就像饿鬼,有食物吃不得、有水不能喝,这就是因果报应,如果不知珍惜而浪费福报,下场会跟饿鬼一样。

环保工作要从心灵做起,所谓心灵环保,就是真正彻底的从心灵深处做环保,不只是呼吁大家少用点纸、水,多种几棵树……,还要从每个人内心的观念、信仰改变起。

佛法讲因果、福报,就是心灵的环保。所谓「因果」,是指我们所作所为与将来所得到的结果有关。也许是自己的这一生,也许是下一生,也许是后代子孙,会受到果报。再从佛教信仰来看,我们一定要为未来生作准备。因此我们不仅要珍惜现有的福报,同时要为来生培养更多的福报。

培养福报的作法为何?无非是少浪费、多付出、多奉献。以用水为例子,当水不虞匮乏之时,就要节省用水,免得旱季时无法忍受缺水之苦。


少欲知足,知足常乐


佛说人要少欲、知足,知足则常乐。物质的贪求是没有止境的,已经有了的,希望多一点,多了又希望更多,永无满足。佛经里对欲望有一比喻,就像是口渴的人喝盐水一样,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最后变成死路一条。物质生活不能没有,但要适可而止,要知足、惜福,就满足快乐。

少的希望多,多的又希望更多,你这一生拥有的,又希望你的儿孙也能继续拥有,这并不是很坏的事,如果因贪得无厌而浪费了资源,那不仅不能造福后代子孙,反而是加害于他们。

人间净土的推动,要从人的品质提升开始做起。如何提升人的品质?就是要多奉献、少贪求。人类就像是共同活在一只鱼缸里的鱼,生存条件是相同的,如果其中的一条鱼多撒点粪,自认为是别人受害,无损于自己,岂不是非常愚蠢的事?他忘了自己也身在其中。

多为他人设想,少为自己贪求,人间净土才可能实现。以家庭为例,如你先把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照顾好,那么身在其中的你,必定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了。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二日讲于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广场,《人生》月刊一二一期刊出)


{返回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篇 奉献自己.成就社会 柏杨圣严法师智慧对谈──台湾病得很严重
下一篇:珍惜现有森林,人间净土必出现
 忙人时间多,勤劳健康好
 婴灵问题座谈会圣严法师答问
 附录一 小鸭游出小路来
 第二篇 奉献自己.成就社会 柏杨圣严法师智慧对谈──台湾病得很严重..
 黄烈火问佛法于圣严法师
 珍惜现有森林,人间净土必出现
 在大死一番后 创造一个空的「自我」
 让残障者生活得更好
 文学有路,佛法为梯
 建设人间净土精神最重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禅修正确的态度 What Is The Right Attitude For Meditati..[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万鸟齐鸣送哀声,震彻山谷天地寒[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学佛的基本精神[栏目:惟贤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十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建立全球伦理 前言[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心灵成长]
 菩萨行 Bodhisatta[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修行道地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三、雪域归记[栏目:宋智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