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一章 守护六根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2

第二一章   守护六根          

              
   一              杂  二五七(二五五)

  摩诃迦旃延言:「眼是门,以见色故……意是门,以识法故。」

  「云何不守护门?」

  「婆罗门!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缘着,不可念色而起瞋恚。不住身念处,故于心解脱、慧解脱无如实知,于彼起种种恶不善法,不得无余灭尽,于心解脱、慧解脱妨碍,不得满足;心解脱、慧解脱不满故,身满恶行,不得休息,心不寂静;以不寂静故,于其根门则不调伏、不守护、不修习。如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

  「云何复名善守护门?」

  「多闻圣弟子眼见色已,于可念色不起缘着,不可念色不起瞋恚;常摄其心住身念处,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于彼所起恶不善法寂灭无余,于心解脱、慧解脱而得满足;解脱满足已,身触恶行悉得休息,心得正念,是名初门善调伏守护修习。如眼及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

    【法义分享】

◎到达守护六根,已是进入实修阶段。何谓「不守护六根」?六根接触到可意、可爱之境就起爱贪、黏着、抓取。六根触到不可意、不顺心之境就起瞋、排斥、抗拒。如是,身心常成为境界的奴隶,都被境界牵着鼻子走。

◎何谓「守护六根」?六根触六尘,遇可意境不起贪;遇不可意境,不起瞋。若有起恶不善法,马上觉察、立即改进。如此,心有所主,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

   二              杂  二五九(一一六五)

  诸比丘:『汝等应当守护根门,善摄其心。若眼见色时,莫取色相,莫取随形好,增上执持。若于眼根不摄敛住,则世间贪、爱、恶不善法则漏其心,是故汝等当受持眼律仪。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乃至受持意律仪。』

   三              杂  二六四(一一七○)

  我今当说律仪、不律仪。云何律仪?云何不律仪?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贪着,不可念色而起瞋恚,于彼次第随生众多觉想相续,不见过患;复见过患,不能除灭。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比丘!是名不律仪。云何律仪?多闻圣弟子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

   四              杂  二七六(二七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不律仪、律仪。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不律仪?眼根不律仪所摄护。眼识着色,缘着故,以生苦受;苦受故,不一其心;不一心故,不得如实知见;不得如实知见故,不离疑惑;不离疑惑故,由他所误,而常苦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不律仪。

  云何律仪?眼根律仪所摄护。眼识识色,心不染着;心不染着已,常乐受住;心乐住已,常一其心;一其心已,如实知见;如实知见已,离诸疑惑;离诸疑惑已,不由他误,常安乐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

    【法义分享】

◎「不律仪」就是不守护六根。看到可意境就起贪、看到不可意境就起瞋。如是,心常被境界牵着鼻子走而成为奴隶。心静不下来,六根又到处攀缘,如此动荡不安的心,怎能看到宇宙人生的实相?怎能脱离苦海?

   五               杂  二九○(三一二)

  佛告摩罗迦舅:善哉!善哉!摩罗迦舅!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

    【法义分享】

◎「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套上一句话:「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

◎只要还有贪、瞋、痴,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见以见为量」。因为有贪瞋痴,就有「要」与「不要」。凡夫是透过一面弯弯曲曲、凹凸不平的心镜在看待人事物。无意中,加油添醋、扭曲实相,但自己很不容易觉察到。除非你能随时反观觉察。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一章 守护六根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章 持戒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六章 缘起性空 问答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1
 大地风云经(二)
 如何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与内容?
 走上智慧型的佛法(下)
 化解一切冲突的妙方(下)
 四念处修行法要(福建闽南佛学院)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足、感恩、大慈大悲
 2010年7月空海法师台湾禅修开示(一)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九章 十个结 问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老实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H 1171经:本经以六种众生来众生六根对六境的攀缘。[栏目:界定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5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菩萨的财富[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楞严经》五十阴魔 The Fifty Skandha-demon States in the Sh..[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心志专一,事有所成[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努力下功夫,「返闻闻自性」[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如何成立真正如法的助念团?[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考[栏目:黄忏华居士]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唯识宗的宗依[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