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努力下功夫,「返闻闻自性」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85

努力下功夫,「返闻闻自性」

梁乃崇教授

修行菩萨大乘,就是要做到入解脱门、出菩提路。当修行得道,就可以出菩提路度众生,但是第一步还是要先修自性,再修法性,继之自性法性合一。

以前我常教大家要「返闻闻自性」,这是修行的基本功,该怎么做?「返闻」就是回头,就是摄心内证。摄心内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可以回转过来的;一个是不用回转过来,只要往后退就行了。这两种都可以,比较快的方法是把心回转过来,就是将内心的注意力从能知向着被知,改成从被知指向能知,这样子就反转过来了。如果会这样子反过来就叫做回头,也叫做摄心内证。

如果不会这样子做,觉得很困难,你可以用往后退,你的方向还是从能知向着被知,但是你不断的离开被知被觉,用不断的离开的方式也一样会走到回头的方向。这样是多数的人比较会做的,用空间上来比喻:通常我们走路是向前走,现在变成我们是向后走,倒退着走。向前走,就越来越靠近被知的东西;而往后退,就越来越离开被知的对象,这样倒退的方向就跟回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多数的人比较会这样子做,离开被知被觉的对象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接近成功了,这样往后退的方向就是返闻的方向。

「闻自性」,自性就是能知能觉,闻自性就是你要去听自性,但自性是没有声音的,它是不能被你听的,所以有任何被你听到的东西一定不是祂,所以你做下去的话就是空空荡荡,没有东西,那才对。有一句成语——「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返闻闻自性的感受,就是要学会这个东西。事实上我们很多东西不需要修行我们都知道,我们遇到很多麻烦、困难的时候,常常就是要退一步,你就会感受到海阔天空。返闻闻自性,如果你是用往后退的方式来做的话,一样会感受到海阔天空那空空荡荡的感觉,这就是返闻闻自性。

如果不晓得怎么返闻闻自性,有这样子的问题,表示你对于能知和被知的状况还没有感受;你可能只是理解了,但是还没有感受。因为在这个地方能知和被知对你而言都是你的被知,你还不能体会到那个能知是不可被知的,这是要去体会的,不只是理解而已。因为任何东西一旦被你理解就落入被知的范围,而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个能知是不可被理解的,被你理解就不是真的,它是思议所不及的,是思想的源头,思想是自性生出来的东西。那思想怎么可能知道它?思想没有办法知道它,它是思想的制造者,产品怎么会知道它的制造者是谁呢?是没有办法知道的。

说了这么多,懂得再深入也没有用,要确实做到「返闻闻自性」,就要努力下功夫。(本文摘选自20021006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修行 菩萨大乘 入解脱门 出菩提路 修行得道 众生 自性 法性 自性法性合一 返闻闻自性 摄心内证 被知 能知 回头 能觉 退一步海阔天空 思想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细心体察自己的因果业报
下一篇:耳闻声心中无声
 追根究柢,出世、入世同求真
 小世界中的「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思惟是修行的过程
 无心自有法
 生死大事之3:死即是生,生即是死
 「知而勿随,亦不压制」才可消业障
 「主动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
 愿性之18:「自度自觉」与「度人觉人」
 从交易中获取进步
 众生相的连结,力量无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0 但愿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栏目:本性法师]
 第五章 沩仰法脉 二、灵祐方圆默契[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婴儿摇鼓及其它分心物[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建立合理的世界道德规范[栏目:济群法师]
 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栏目:宏印法师]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栏目:弘一法师]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E 五、请请经[栏目:界定法师]
 五福临门 (陈柏达居士)[栏目:因果原理]
 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栏目:李四龙教授]
 87.如何处众[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