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知恩、感恩、报恩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58

知恩、感恩、报恩

      ──宽运法师弥陀佛七过堂开示

  我们昨天(5月9日)中午和大家讲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佛教里常常说知恩、报恩,所以懂得感恩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活感恩之中,那么我们遇到任何困难,遇到任何挫折,乃至于诽谤也好,赞叹也好,我们都可以迎刃而解、化险为夷;所以一个人啊,必须懂得感恩。

    讲到「感恩」,想起有一个公案,这个公案说有一个修行人原本是一个在家居士,他生前行五戒、修十善,还时常去参加八关斋戒,去受菩萨戒,非常的虔诚,而且更实行六度、四摄,修种种的功课,广种福田、广修福慧。结果他过身以后去到那里呢?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佛教里讲,受八关斋戒将来就可以「中品中生」,所以他就是乘着受持八关斋戒與念佛的功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是中品中生,所以心里头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欢喜。因此,为了感恩,他经常回到人间来;来干什么呢?就是去感恩他的师父;他的师父生前也是个修行人,是一个专弘净土的修行人,他回到人间就是经常去拜祭他的师父;我们一般人都是在清明节、盂兰节、重阳节,才去拜祭或扫墓,可是他为了感恩、报恩,经常去拜祭。他这种做法,给一个有神通的人看见了,心想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经常来拜祭呢?看到他那种飘逸、萧洒的风度,相信一定不是凡间的人,也不是成仙得道的人,他究竟从那里来的呢?于是禁不住就去问这个人,他说:「我不瞒你说呀,我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我是来报恩、感恩的啊!我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行五戒十善的,也不肯去修行,也不愿意去受八关斋戒,又嫌菩萨戒的戒条太多;幸好我遇见一位大师,他提醒我,给我讲解净土法门的好处,大師精通三藏十二部,對淨土很有心得,在研究「净土五经一论」后,觉得非常的殊胜,就连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最后都是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天台的智者大师,也是念佛往生的。」由于这个人他有点善根,所以他接受了大师,也就是他的师父的教晦,从始专修修净土,一心念佛,所以临终之时去了西方极乐世界。

  其实这个人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因为很少听说从西方极乐世界里来的,他们都是示现菩萨,示现罗汉,甚少示现人间,因此,这个公案说明了什么呢?就是说,这个人很不忘本,死后对自己生前的师父还是这样的尊敬,这就是知恩、感恩、报恩。

  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公案,所说的也是一样,有一个修行人,他怎么样呢?化成了一个仙人,也是经常来到人间,撫摸他以前的屍骨;给一个有神通的人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要回来呢?他说:我感念生前的身體修行十善,所以我今天才可以在天界里头享福,虽然是天福虽乐还有五衰的现象,天福享尽还会墬落,但天上总比我们人间要好得多啊!而天有二十八重天,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层比一层高;所以他经常回到人间来抚摸他的屍骨,无非为了感恩;由此可见,感恩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人间要有感恩、天人也要感恩、去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一样要感恩!

  我们只有活在感恩里头,我们才会快乐,我们才会幸福,我们才会自在啊!

  说起这个「菩萨戒」,菩薩道的精神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廣行六度四攝;我西方寺计划在下个月「华严吉祥法会」圆满一天的早上,传授「在家的菩萨戒」;由于我们前年传授了三坛大戒,所以今年我们授在家菩萨戒,目的是鼓励人们发菩提心,大悲熏修,因为一切都是从发心开始;由发菩提心开始,也就是从大悲心开始,如果具足了这种大悲心,其实也是就具备了感恩心,因为没有感恩心是发不起这种大悲心的。所以我们今天也是一样,在这里头念佛,有这么多人来帮助我们、成就我们,法师们的领导唱念,这些义工们照顾我们行堂饮食,还有厨房的师傅也烧美味的斋菜给我们吃;道场的一切都是由十方捐献来成就大家的道业,所以,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念,只有感恩我们才会法喜充满,只有感恩,我们才会精进念佛,才会诚恳修行。希望我们大家都在感恩中努力用功,人人都能成為菩薩。阿弥陀佛!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灯灯相传 心心相印
下一篇:为谁辛苦 为谁忙?
 佛教的爱情观──和谐家庭 菩提眷属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西方寺地藏菩萨圣诞法会过堂开示
 人溺己溺 人悲我苦
 人类从何而来
 去除五欲 清净修心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
 欲生彼国 当修净业
 爱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极乐
 无上菩提之本──三皈五戒(第二十一~第二十七)
 正直捨方便 但说无上道──西方寺启建《妙法莲华经》法会开坛洒净仪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5.正命[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密宗调顺烦恼之次第[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真正彻底的孝[栏目:仁焕法师]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执着由不显现而显现的自生主义者—数论派[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梅花开在好雪时[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婆媳的相处之道[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十一章 青原行思圣谛亦不为[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倓虚大师——中国近现代佛教界教育家(哈斯朝鲁)[栏目:倓虚法师纪念文集]
 佛教为中国文化及智慧的宗教[栏目:太虚法师]
 XVI. 如何圆满明和解脱 How Knowledge and Deliverance are Ac..[栏目:安那般那手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