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清净名言在二谛中的判定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6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清净名言在二谛中的判定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清净名言在二谛中的判定

好像是第二次课,我们就见识过这张表了。对于胜义谛,二转*轮和三转*轮的判摄有所不同的,关键的区别就在这个清净名言。

二转*轮的判摄把清净名言说成是世俗谛,三转*轮的判设把清净名言说成是胜义谛。就是说在我们当下所存在的这块净土,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但它必将在我成佛的时候显现,就是这块净土的问题,或者说我们一个杯子的净土的问题,或者说我们一个凡夫身上的净土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二转*轮的时候说它是世俗谛的,三转*轮的时候说它是胜义谛的。

它有一个很直接的应用,《金刚经》当中,释迦牟尼佛在须菩提请问他什么是佛的时候,回答了一句,叫做“不住于相,即名诸佛”。这个“相”指的是什么呢?这个相指的就是清净名言,就是所谓功德的形式。当时不是有很多人做功德吗?说《金刚经》的时候有很多人来供养鲜花、供养水、供养饮食、供养卧具、供养了好多东西。供养完了以后,释迦牟尼佛说出了好几个主题,第一个是不住相布施才是名布施。还有一个就是关于佛,什么是佛?“不住于相,即名诸佛”,“不住于相”,就是直接把清净名言的问题放下。所以《金刚经》是属于二转*轮,这就是二转*轮的修行。实际上是不是放下了呢?单独地修行大空性,单独的这个空性的修行,是不是说就真的在否定净土的存在呢?

是否定不了的。

二转*轮的诀窍在哪里?它的诀窍就在于,虽然间接有这个意思要承认如来藏的存在,但是现在就否定,就把这个如来藏也说成是世俗的,因为现在不否定它是没有办法的。对老百姓而言,如来藏跟庸俗的五浊恶世完全是捆绑在一起的。只要说如来藏是有的,他一定相信五浊恶世也是真实存在的,根本就跟空性不沾边。也就是说,要存在如来藏,要承认说如来藏和清净名言是有的,那对老百姓而言,就等于是让他不相信清净名言。承认如来藏是有的,就让他永远都得不到如来藏。

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的概念,如来藏一定要跟五浊恶世捆绑在一起的,这两个东西是一定捆绑在一起的。释迦牟尼佛二转*轮的时候,是从核心的正法来让当时的更多的有缘人来得道的时期,释迦牟尼佛一定会减轻负担,会用直接推进对于空性修行的方式,来使更多的人直接进入胜义之门。

二转*轮的胜义谛就简单了,虽然二转*轮并没有彻底反对过清净名言,但是从表面的语言上处处都在反对。一定要反对,因为对凡夫而言,这个清净名言就是跟不清净的世间捆绑在一起的。如果是确定清净名言,对一个不成熟的人说它是有的,他就一定把甘露和毒药一起吞下去了,他就会认为因为净土是存在的,所以五浊恶世也都完全是真实的,不需要放弃对它的执着,这样也就麻烦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释迦牟尼佛选择单独的空性来确定成为胜义谛,把这些(其他的部分)都说成是世俗谛,这是十分善巧的方式。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大乘二谛没有不摄法
下一篇:《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怪不怪,中观密护净土?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顺世论思想概要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果显时其因已灭 因在时其果尚无..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眼与境识虽同在,彼此全无“生”价值;..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同类因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总第二十讲之:大天引起部派分裂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如来藏概念之由来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深入灭(一切戏论)定的关联次第列表..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死魔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怎样的努力能算精进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做点功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头要先产生话头[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警策自心 常提正念[栏目:传喜法师]
 台湾云林观音讲堂佛学问答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婚前性关系的七宗罪[栏目:远离非法同居]
 癌与爱滋病的防范之道[栏目:明日的佛教]
 水莲——因果启示录[栏目:因果启示录]
 亲身体验的智慧[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临终三大要 讲记二(印光大师文钞选编)[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中部141经 谛分别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