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622

问:《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师父们经常说要“安住其心”,又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想知道,“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答:若能做到无所住,当然是最好。无所住,即没有任何执著。但是,你现在能做得到吗?事实上,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得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一旦在乎起来,可能比谁都在乎。人的心理很复杂,有些人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很不在意。可一旦遇到感兴趣的,就会特别执著。就像同样的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强就越大。若把全部精力投放一个点上,必然深陷其中。我将这种状态比做心灵的巨大陷阱。怎么办呢?我常告诉他们,暂时不妨多在乎一些人,多在乎一些事。也就是说,不要只挖一个陷阱,哪怕多挖一些,也比挖一个深不见底的要好,因为那样太难爬出来。所以说,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即使你现在觉得什么都不在乎,也不要掉以轻心,以免不经意间落入比别人更深的陷阱。

  “应无所住”代表较高层次的用心。心的觉性本是无住的,并非通过后天修成。前面讲过,心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的,一是绝对的;一是心的现象,一是心的本质。契入心的本质时,就具有“无所住”的功用。如此,任何东西无法沾染其上。因为心的本质就是空性,任何情绪、尘劳都无法染污它,就像云彩不能染污虚空一样。

  如果一时做不到心无所住,不妨先选择一个健康而无副作用的对象“安住其心”。一旦具足相当的“止”力,再依正见修“观”。随着观照力的增强,自然能做到心所无住。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
下一篇:是一辈子做该做的事,还是一辈子随性地做事?
 佛法讲不杀生,但植物、真菌等也都是生物,那么吃素是否也意味着杀生呢?..
 我们应怎样和众生结缘?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为什么宗教进行了数千年的努力,人性的弱点依然照旧?
 无意中杀死虫类,是否属于犯戒?
 学佛目的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从中国传统的国学潮流中,是否能找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终极皈依处?..
 每天都会想些乱七八糟的事,如何才能使心平静下来?
 知苦·离苦
 佛法在当代佛法在当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法对时空的看法[栏目:星云法师]
 第八章 密教的法器 (金錍)[栏目:佛教的法器]
 因果的真相 第十二章(六)对自我开刀的决心有多快,世界蜕变成吉祥、清净的速度就会多快[栏目:因果的真相]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三、辨识色法的理论 10-3-5 伍、心清净[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自己把握自己[栏目:仁焕法师]
 地藏王菩萨发了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好像永远也实现不了。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待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患有癫痫病的人,出家可以吗?[栏目:理净法师·问答集锦]
 宋代佛教世俗化演进浅析(王尤清)[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坐禅的功能 培养完美的人格[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精进禅修]
 61 要理解别人的苦衷[栏目:本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