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01

问:《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师父们经常说要“安住其心”,又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想知道,“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答:若能做到无所住,当然是最好。无所住,即没有任何执著。但是,你现在能做得到吗?事实上,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得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一旦在乎起来,可能比谁都在乎。人的心理很复杂,有些人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很不在意。可一旦遇到感兴趣的,就会特别执著。就像同样的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强就越大。若把全部精力投放一个点上,必然深陷其中。我将这种状态比做心灵的巨大陷阱。怎么办呢?我常告诉他们,暂时不妨多在乎一些人,多在乎一些事。也就是说,不要只挖一个陷阱,哪怕多挖一些,也比挖一个深不见底的要好,因为那样太难爬出来。所以说,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即使你现在觉得什么都不在乎,也不要掉以轻心,以免不经意间落入比别人更深的陷阱。

  “应无所住”代表较高层次的用心。心的觉性本是无住的,并非通过后天修成。前面讲过,心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的,一是绝对的;一是心的现象,一是心的本质。契入心的本质时,就具有“无所住”的功用。如此,任何东西无法沾染其上。因为心的本质就是空性,任何情绪、尘劳都无法染污它,就像云彩不能染污虚空一样。

  如果一时做不到心无所住,不妨先选择一个健康而无副作用的对象“安住其心”。一旦具足相当的“止”力,再依正见修“观”。随着观照力的增强,自然能做到心所无住。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
下一篇:是一辈子做该做的事,还是一辈子随性地做事?
 轮回与业力
 我为什么会要持戒?持戒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
 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
 为什么宗教进行了数千年的努力,人性的弱点依然照旧?
 南大答疑 二·正信与迷信
 如何面对欺骗行为?是否无条件地接受?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含义
 企业家为什么热衷于学佛
 针对高校学生的弘法,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起因和发展趋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系列开示 23[栏目:常福法师]
 相应192-194经 过去等自身内无我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定数可回[栏目:戒杀放生护生小故事]
 富有的人生[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生命的重建 第二章 你有什么问题[栏目:露意丝·海]
 解除时间的逼迫,就安住在修行的方法上![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十二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经典法本与行法[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六祖坛经讲记 第77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But surely it is good to kill sometimes, eg diseas..[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