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中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21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四、十二处十八界各摄尽七十五法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称三科、五蕴摄七十二法、而十二处、十八界、则各摄尽七十五法,如左表:

五、业感缘起与解脱
事物之生,必待缘而起,名为缘起。一切有为法,乃至宇宙万有,皆不离缘起,此缘起义,各宗的见解,各有不同,本宗则认为是业感缘起。

业的意义,就是造作,既有造作,自然有因有果,有感有应,于是乎三世迁流,万法起,如急水漂木,收煞不住。此中法法新陈代谢,随现生、住、异、灭、四相、生、本、死、中、四有 (2),由是三界 (3) 六道 (4),因而建立,这便是诸行无常的宇宙观,能了解诸行无常者,则于三界流转,必能深生厌离,别求解脱之道,因而趣之涅槃寂静的境界,是为本宗教义。


六、三乘修证的因果
本宗立声缘菩三乘,及其修行佛道的因位果位,其中声闻乘所修者,自属四圣谛中的道谛,缘觉乘则作十二因缘观,菩萨则修六度。除二乘之修证及时间,已详第十三课外,菩萨修诸波罗蜜,历五十位,时间为三大阿僧祗劫,最后百劫,尚须植相好之因 (5),方能证得佛果。

七、四谛十六行相
行者修三贤至四善根的暖位,已彻见四谛真理,更进而达顶位,须观四谛十六行相,每一谛皆有四种行相;要一一观之分明。至忍位,即集中观智,以修习之,至世第一位,观智更为猛利,经此位后,无漏智生,断尽三界见惑,即证预流果。尔后进而渐断三界思惑,次第证得一来果,不还果、及阿罗汉果 (6),达到出三界了生死的地位。兹将四谛十六行相,列表于左:

【注释】

(1) 在十二处中,为法处所摄属的色法,名法处所摄色。有五种:一、极略色,即分析五根五尘等有质的实色,令之至极微者。二、极迥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的显色,令之至极少者,因至难见;故名极迥。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是依受戒仪式,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又因外表上看不见,故亦名无表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的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也,乃至空花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指由禅定力所变起的色声香味等境。

(2) 欲界色界的众生。在一度生死中,皆具此四有。即一、生有,指于诸趣中投生的一刹那也,二、本有,在一生的过程中,除去生时一刹那,死时一刹那之外,中间的寿命,名为本有。三、死有,指死时的一刹那也,其时间仅限于中有未生之前。四、中有,指在今世已死,后世未生中间的中阴身。

(3) 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凡有淫食及食欲之处,皆名欲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狱皆属之。在欲界上,离淫食二欲之处,但有色身及色法存在,故名色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色界之上,即无色界,因无色身及色法,惟住心识于深妙禅定之中,故名无色界,四空天属之。

(4) 见初级第十五课注三。

(5) 菩萨修完三大阿僧祗劫后,尚须以一百大劫的时,完满三十二相的福业,然后方能成佛。

(6) 详初级第十八课课文中。


【习题】

(一) 法处所摄色,共有几种?情形怎样?
(二) 十八界如何摄尽七十五法?试表列之。
(三) 何谓四有?
(四) 何谓菩萨最后百劫,植相好之因?

(五) 就四谛的每一谛,各写出其四种行相。


{返回 中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级佛学教本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下一篇: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俱舍宗 (一)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二)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六课 读经录要(二)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二课 称念佛菩萨名号 (二)
 中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杂阿含经 (1)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九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一)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七课 大天五事与上座大众两部的分裂
 中级佛学教本 第廿八、廿九、卅课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三、十四、十五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一课 佛门分宗的理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与生态文明(二)[栏目:刘元春教授]
 《悲智心滴》祈竹仁宝哲开示集 殊胜的观音甘露丸[栏目:祈竹仁波切]
 《菩萨宝鬘论》讲记(五)[栏目:菩萨宝鬘论讲记]
 初禅[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17[栏目: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
 我们从未离开过阿弥陀佛的慈悲慧眼[栏目:达真堪布]
 弟子本身包括心理不是很稳定,一直在吃药控制,思绪时而混乱,请问有法解决吗?[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激发善念,止息恶念[栏目:禅林衲子心]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二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如果要学习佛法,是否应该皈依呢?[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