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2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 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 目清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 。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大家先会它的意思,我们不修学这段文,明暸它问的意思就好。 

「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现在我把上面这三个问题讲明白了,好修学下段文。「若诸众生本来成佛」 ,没有无明,佛没有无明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怎么还有一切众生无 明,假使众生本来是佛的话,怎么会有一切无明?你用二谛法去会,如果你 从文字相会,你会到驴年也会不到。

「若诸无明。众生本有。」假如无明是众生本来有的话。「何因缘故。如来 复说本来成佛。」这不是矛盾吗?金刚藏问的就是这个问题了。「十方异生 」,简单说就是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假使本来成佛的话,「后起无明 」,本来成佛,以后起的无明,这么说的话,「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如果成佛还起无明,那佛应该还生烦恼,这是三问。我们再把下面看过 :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 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 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 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以下是修学的文了,这是佛说的。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 回。 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 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 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修学到这里,下面是另一段意思了。我们看出来,佛还没直接答问题,先把 道理叙述。我提供大家一点参考意见好不好啊?你不要死于文下,我和你讲 的话不要记死文字。我再把它变个样子,讲给大家听。佛性虽染起无明,无 明无性是佛性,懂意思吧?这一句还是那句话,不过另戴顶帽子就是了。无 性才能随缘,如果随染缘的话,起了无明。无明既然随缘而起,它一定没有 自性,没有自性还是佛性。大家想这个道理,佛性成佛时它没有增,无明没 成佛时没有减。如果你增一毫,它多了;减一毫,它少了。

进步的,他一眼就看出来,金刚藏菩萨问的,代众生问的,都不对。我也提 醒大家一条路,金刚藏落入有法。

明师:金刚藏菩萨落于有法,他认为有无明有佛,他不晓得众生未成佛时本是佛。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皆是轮回。」众生认为一切 世界有始有终,有生有灭,有前有后……,都是因为凡夫执着,所以这都是 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如果众生没有出生死轮回, 就是以凡夫的心眼而去揣测佛菩萨的心眼,这种圆觉性即同流转,就是常法 身常六道。圆觉性就是佛性,就是无性,你认为有佛性,这佛性就不是佛性 了,所以即同流转。如果你以这种心想要免六道轮回,无有是处,办不到的 。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本来水是不动的,可是你眼睛动,你看的水就动。 「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月是不动的,可是 我们虚妄看到月在动。乃至我们坐在船上,看到两岸的树木在往后退,其实 是我们自己在动。佛性是湛然不动的,可是我们众生虚妄取着,落入六道轮 回。六道轮回没有啊!是我们虚妄执着,佛才说怎么脱离六道轮回,其实六 道轮回不可得。「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 垢心。」佛性尚不可得,何况是轮回生死。成佛尚不可得,何况是众生。「 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曾未清净就是未曾清净,这是倒装句,就 是说你心里的尘垢还没完全去除的话,观佛的圆觉性,会落入两边。

 

师父:我提供大家一点参考。金刚藏所问的,他和一个法相对,如果你通达那一法 ,你就知道他问的不对了。那一个法呢?佛不是说过,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你了解不了解?了解了就知道他问错了。

第二个,「又如定眼。犹回转火。」这是个譬喻,这个没有多大关系,我告 诉大家。譬如我手上拿一炷香,不停地转,你看好象有一个圆圈,其实是一 个火点。我这么一转,你定眼看好象是一个火圆圈,其实它就是一个火点, 大家懂不懂道理?这就是回转火的意思。其余大家都可尽量发挥!

 

闻师:「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众生就是众因缘所生,众因缘生,随缘而无性。可 是众生不懂这道理,落入遍计执,在缘起法里落入有法,就是所谓的无明。 所以有一句话说如来藏就是法身,法身在缠叫如来藏。

下面的问题,「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如来是约果地来讲。众生都 是无性的,无性就是法身。随缘不失性,随缘不失性就无无明,无无明就无 无明尽,怎么可说「何故复有一切无明」?所以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

「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假如真正体会到俗谛,俗谛就要会到中 道才圆融。因为俗谛是缘起法,缘起法是无性法,缘起法如果无性的话,就 不落入有,有而非有;无性就是缘起,也不会落入无,不舍生死,亦不取涅 盘。所以下面有说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如果修如幻三昧的话,从缘起如幻会到中道,如一般我们讲生灭,生灭生灭 剎那剎那不住,没有实体可得。因为无明一定有所住、有所取、有所着,既 然没有法可得,无明建立在那里?这是我想到缘起法它从如幻来会入真谛中 道。

 

师父:慧闻既然讲出来了,我和大家讲。心经有一句话,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和金 刚藏菩萨所问的问题一样。无明尽是佛,无明是众生。我提醒你们,我发现 你们有打瞌睡的,我告诉你,有两种法你得到以后不打瞌睡,一种是法喜食 ,法喜食得法身,没有瞌睡。一种是禅悦食,禅悦食得定身,没有瞌睡。失 去这两种食,就落入业报身,打瞌睡。想办法得法喜,不得法喜的话,得禅 悦。禅悦难得,法喜易得。

 

悦师:「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这一段我们知道是落于实在 有法,有一切世界,有始终生灭,有聚有散。事实上,这都是缘起幻化,不 实在的。「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这是说以迷惑心 执着实在有法,以这迷惑心辨圆觉是不可得的。所以下面就讲「彼圆觉性即 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如果要免轮回,根本不可得。

下面就讲三个譬喻,为什么不可得的原因,好比动目能摇湛水,水是不动的 ,眼睛动才看见水在动。第二个,「又如定眼。犹回转火。」这个师父讲过 了。第三个,「云驶月运舟行岸移」,是云在动,可是我们看起来是月在动 ;船在走,我们认为岸在往后退,是我们本身迷惑心错误的知见。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这迷惑心还没息灭的话,举 个例子讲,你认为虚空有花,空中花本来就幻化不可得,你还要问花的生处 在那里,更不可得。缘起本来就是无性不可得的,刚刚讲的那些生灭就是缘 起边讲的,那些本来是如幻不可得。比方生死与涅槃,涅槃都不可得了,怎 么还有生死可得?涅槃生死都是你的迷惑心虚妄见,才认为有生死有涅槃。

「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所以迷惑心、虚妄 心,没有清净的话,你要观圆觉性是观不到的。「是故汝等便生三惑」,三 惑就是…… 

 

师父:那个下面才修学。大家注意到一点,它里面有重点。「种种取舍」,这以上 所讲的,「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这是种种取舍,取舍于什么?取舍于相,落入有法。第二个再会,「譬 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这是什么? 唯心所造。一心生万法嘛!这不是那个意思吗?大家仔细看,仔细探讨。谁 还发表意见?

 

观师:这边金刚藏代众生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问题是不对的,可是从这个 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菩萨的慈悲,我们众生真的会有这样的问题,而且还会 在这个问题上去探求这是什么意思。佛很慈悲开示,这段讲到「善男子。一 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 是轮回。」这些都是轮回我们为什么会轮回?就是取着。因为师父开示时说 到,一切都是我执,因为我执的关系,所以我们才会在各种法界里面。

刚才师父提到法喜,法喜真的很重要,大家学什么东西废寝忘食,就是因为 法喜。最近我在检讨,就是常常会要求别人说:「你这么做不晓得有多好! 」譬如念佛很好,就会和别人讲:「师父说,你念佛要念得清楚,听得清楚 ,这样一定会很好。」可是想一想,为什么自己还会打瞌睡、昏沉,因为自 己并没有念得清楚,听得清楚。所以师父说常要检讨,最近检讨起来,其实 外面的境界都不是最重要的,那都没有关系,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性,怎么 去面对事情。

所以有修行的人遇到任何境界来的时候,他会从他的心上去下功夫,他不会 有烦恼。我们凡夫不是,我们会一直在求境界要怎么除去,所以讲起来很感 激三宝的加被,师父能带领我们学戒、学净土法门。相信依照念佛法门这样 修学下去的话,我们就能会到清净心,一定会在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就不再六道轮回,受业力牵缠,身心不自在。

 

师父:我提醒大家,直到现在大家还没完全上路。你仔细看,金刚藏问的三个问题 是不是都落于有法,怎么落于有法呢?取着于相,种种取舍皆是相啊!由于 金刚藏取着佛相、众生相、无明相,落于有法。一切法是不是本来无相啊? 如果无相,他取着于相,是什么法?(答:遍计执。)金刚藏落入遍计执, 不过这不是金刚藏菩萨,他是代众生问的。你们摸清经文的脉络了吧?

你们几个打瞌睡的,我和你们讲一讲,如果听了法入心,起法喜,法身现, 不会有瞌睡。如果你真需要睡了,舒舒服服睡去,禅宗就这么教人,睡醒了 给我参,那才入法。如果你得禅定,没有睡眠了,如果你睡眠暗相现前,六 道轮回,好听的是六道,不好听的是三涂。你要想办法破它,需要睡,就把 它睡足。睡足了起来,正式入法,求法喜食、禅悦食。所以你们很多人夜晚 不睡觉,到了听经的时候打瞌睡,那不是自己和自己捣蛋吗?迟早要落入三 涂。

你想一想,你回去睡觉的期间,是不是一切黑暗啊?你自己想一想黑暗的境 界,那里最黑暗呢?你就会知道了。所以大家要想睡,伸脚睡去,睡醒以后 好好给我参!这才是正修行路。不能说,睡觉时也打瞌睡,不睡觉。不睡觉 的时候也打瞌睡,那就错了,一天二六时昏昏沉沉过了一辈子,最后腊月三 十那天到来了,小鬼一叫跟着走了。

要知道,你法身没睡眠,禅悦没睡眠,你真正要是入初禅的话,它就没有睡 眠了。凡夫身难免要睡眠,阿罗汉都有睡眠,他无梦眠,他静坐就可以办到 了。你们很多人胡涂蛋啊!我打坐,不睡觉,打了坐睡觉,那你根本一点用 都没有。大家查注疏!

睡觉时真睡觉,写经时真写经,念佛时真念佛,这样才是真修行啊!你念佛 也睡觉,写经也睡觉,睡觉不睡觉,那你不是自己捣蛋?到了阿罗汉也需要 睡眠,他静坐,不是真的睡觉,叫无梦眠。阿罗汉入甚深禅定,就和睡眠一 样,不需要睡眠,入甚深禅定可以起观照。你们也是打坐,不睡觉,入甚深 禅定,可是作梦──盲修瞎练!盲修瞎练的人应该赶紧觉醒,改过来。生命 有限啊!到最后那天,你再想改,来不及了。

(问:阿罗汉有卧具吗?)当然有卧具,他打坐可以入定嘛!怎么知道阿罗 汉有卧具呢?佛都有卧具,怎么阿罗汉没有卧具呢?佛说:「阿难啊!我身 体累得很,你把僧伽梨铺在地上,我要休息。」是不是?

不要认为不睡觉可以成佛,那是骗人的。地狱众生不睡觉,千生万劫没有一 时一刻休息,一日一夜万死万生,他那有时间睡觉呢?他也不吃饭,没有听 过地狱众生打瞌睡的,也没听说地狱众生饿死的,业报嘛!所以你们不吃饭 、不睡觉,那修地狱。

(问:「彼物先住。尚不可得。」我不懂意思。)他上面有讲「善男子。诸 旋未息。」你心还没有停止,唯心所造嘛!所以「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因为它这段文讲唯心所造。你心不停止,那个东西叫它住,这都得不到嘛! 你看「譬如动目」,唯心所造,动目──起心动念了,「能摇湛水」,湛水 是物,心要是一动,物先住不可得。「又如定眼」,定眼是唯心所造,「犹 回转火」,彼物。「云驶月运」,彼物由于你心造的嘛!云驶,好象月亮在 走路一样。「舟行岸移」,本来是船走,你心造认为岸边往后退,唯心所造 。一切法唯心所造,起心动念,你要想那个法不动都得不到!何况净圆觉心 呢?

(问:彼物呢?)彼物就是一切境界,本来没有的,一切诸法无相。一切诸 法是不是缘生无相啊?你认为有法,你唯心造的。唯心造,这个法怎么能够 不有呢?不取于相。你心不取相,它就没有了。你心还取相,要叫物没有, 它办不到啊!懂这意思吧?

(问:先住也就是不空?)死于文下!你这样会怎么能会入呢?死于文下的 人就是这样,先住后住,你不会!一切法缘起是不是?缘起有相没有相?性 空,那你就会到了。心造的话,成了遍计执。你根本已经会到了。(问:那 消文呢?)得其义,文可忘矣!你消文干什么? 

 

修师:就是说不要照着文讲,用白话讲,船不停止的话,要叫它岸不倒退……

 

师父:你心不动啊!那是你心造的。

 

修师:它现在只是直接讲事物上的……

 

师父:这不是事物上的,他是遍计执不舍离。你再会,湛水动摇了没有?那是你心 造的。心要是不造,湛水动摇不动摇?如果你心造,要想湛水不动摇,办不 到吧?「又如定眼」,本来是旋转那火圈,它仅仅火点,你心造,「啊!那 是火圈嘛!」你心要是不除去,它总是火圈。「云驶月运」,云在走,看到 月亮往后退,是你心造的吧?你造,它那个心现有,叫月亮不往后退,办得 到办不到?「彼物先住。尚不可得。」「舟行岸移」也是一样,本来那个船 离开海边,海岸没动啊!船往前走,你心造海岸往后退。你这个心要是不除 去,要海岸不往后退,办不到。所以「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一切唯心造 ,心生则法生。如果你必须要求说什么是先住后住,那你死于文下嘛!你会 到这个意思,文字都是废话。

所以我再三和大家讲,大家不会这个意思。你看看「动目能摇湛水」、「定 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是不是经文有这个字?看见了没有 ?那是纸,你看见什么?你要是会到这个意思,那文根本是废话。所以古德 讲,会到意思以后,三藏十二部皆是闲文。你要是总是在文字上用功夫,你 钻纸嘛!

(问:千百亿化身呢?)缘起无性啊!众生以遍计执看它有千百亿,你还在 遍计执内嘛!好比天上就只有一个月亮,地上有水,处处有水处处月,众生 以遍计执心看它有很多月亮。学佛法就是叫你离这遍计执嘛!你是认为千百 亿化身定有了,落入有法。要是有人知道千百亿化身是无性的,那你得法身 了嘛!得了法身,还问千百亿化身干什么?你照我这么说,千百亿化身无性 ,是不是?无性是不是千百亿化身?你不打转身。无性要是在千百亿化身以 外另有无性的话,那是断灭法;在无性以外另有千百亿化身,那是定性法─ ─二边,都堕入常断二边,怎么是中道呢?你照我的说法可好,一说说错了 。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三下‧四)「此意责问者不应以生灭心 妄辩圆觉之体也」,他先说大意。「……若以妄见而辩圆觉。则此觉性亦同 生死法矣。……」大家都看出来了,对不对?妄见是什么?遍计执。或者有 人问,依他起不是也是妄见吗?依他起是如实知道它是虚妄法,它是圆成实 嘛!不知道它是虚妄法,就变成遍计执了。「故云即同流转。若以妄见。而 免生死。无有是处。……」不错!是这个道理,讲得没有错。

「诸旋。乃水波火轮云驶舟行。彼物。指湛水定眼月岸。谓旋若未息。而彼 诸物。必难先住也。」大家探讨,我的意见是说心造一切法,因为什么心造 一切法?它是根据圆成实、依他起建立起来的。金刚藏落入有法(他代众生 问的),取相。取相是什么?他把依他起法,变成遍计执,取相。遍计执就 是取相,取相就落入有法。这个取相落入有法是从那来的?唯心所造,对不 对?心要是不造的话,它怎么会有相?心要是不造的话,它是圆成实。心不 明白,认为依他起实有相,落入遍计执。心要是明白,知道依他起虚妄,不 落遍计执,就是圆成实。我们看经文就可看出来。

「动目能摇湛水」,动目是唯心啊!你目不动,它湛水不摇啊!定眼是唯心 造。「犹回转火」,回转火是物,云驶月运是物,由于你心造的。本来云在 走,误认月在走,唯心造的。「舟行岸移」,我看它是讲唯心造万物,心生 则法生。心生,法本来没有,不可得,圆成实。心生则法生,他把依他起变 成遍计执,由于遍计执取相,由于取相,落入有法。落于有法,他问佛,既 然有佛有无明,到底是先有佛?还是先有无明?如果先有佛后有无明,佛也 应该后生无明,这是他的三问。「三惑」不是讲三惑,就是三问的三惑,大 家可以参考,并不一定是我说得对,大家用你的智慧。

「……而彼物必难先住。何况以生死妄见。而辨净妙常住之觉性。」那四个 譬喻,大家去参考,或者不依照他的意思,不依照我的意思,依照你自己的 意思,各人见地不同,佛法就是这个样,才有进步。

 

洵师:这里是讲,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师父:就是那个意思。「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没有物嘛!心外无法嘛! 你不相信,我们看各宗就知道,华严讲万法唯心,唯识讲万法唯识,都是心 造的。禅宗讲,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心动是心造的,这个文也是那个 意思,大家可以参考,并不一定是我说得对。

 

悦师:没有风,没有幡,一切不可得。你不要唯心造,那里有动不动?

 

师父:对!如果你心要是动的话,那风动、幡动,叫它不动,怎么可得呢?你如果 能从六祖那句话:「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会的话,可了生死。我 们今天到此地!

大家学佛啊!先开见地,后修功德,叫功勋。只有见地,不了生死。实在说 起来,只有见地,不了生死。见地方面,逐渐大开圆解,不了生死,一定假 修行功勋,所以大家老实念佛,念一句是一句。

大家留神!抓住它要点,后面就贯通了。如果要点抓错的话,后面就疙疙瘩 瘩。

大开圆解没有用,何况你不解佛法呢!那了生死没有出处!就是念阿弥陀佛 ,求阿弥陀佛加被。所以就老老实实念佛,时时刻刻记住,阿弥陀佛不接引 我,没有办法。

 

 

 

■第二十次修学

 

师父:亦空亦色属于俗谛中,非空非色属于真谛中,唯有一乘佛教知,三乘法不知 。什么是三乘法?声闻、缘觉、菩萨乘,所谓这个菩萨是小菩萨,地前菩萨 ,不知。地上的菩萨,我们称为一乘。所以说,天台的空假中,它演的是一 乘法。天台宗有三止三观,空观、假观、中观,它不论空观、假观,单论中 观。它论中观,不得不提到方便空观、假观就是了。所以天台是一乘教,因 为它是根据法华经,天台宗以前叫法华宗。所以它说,一空一切空,一假一 切假,一中一切中。

如果你善根够,希望大家精进修学佛法。我再提醒大家,不要相信那些名相 ,不要相信什么现代学术,那是假的。你如果到相当程度以后,自然一门深 入。现在我才知道,八大宗是这么形成的,不是说毫无根据的就成为八大宗 ,他到了相当程度,一定一门深入。希望大家也能有所收获。

你如果信得过,你就按部就班跟着走,一定一门深入。八大宗已经给我们走 出一条道路,可能我们再走其它道路,走不出来的。因为八大宗已经尽相当 的心血了,不要再另求蹊径。

我知道大家在经法方面,仅仅知道一点皮毛就是了,所以不放不舍地提醒你 们两种法:持戒、念佛,你如果善根不够,智慧不够,志气不够,也可得到 利益。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 。」这不是一条路吗?我们晚上修学华严,是不是一个说法?它讲「生灭有 无」,其实都是一个说法。「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种种取舍。」你们想一想,和华严义海百门简直是一个门路嘛!「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 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 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 而不旋复。」上次修学到此地。

我们今天从「是故汝等便生三惑」,这个三惑,大家知道是那三惑?这个三 惑不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不是那三惑。就是金刚藏所问的:「于诸 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第一「世尊 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第二「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 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第三「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 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这是三惑,就是这三种惑。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 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 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 妙觉圆照离于花翳。」

我们先修学到这里。如果下文还有解释,我们再继续看它的解释。其实你要 是得到这段文的意思,就可了解这和你晚上修学华严义海,它是一个样子。 我们不可以说,法藏大师根据圆觉经,不可以这么说,他根据佛法,佛法各 个经都是讲这一个道理。事实上,我们发现法藏大师发挥华严一宗,似乎没 有依据圆觉经,可是他所说的和圆觉经是一个道理。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知,我们学佛法就叫智慧,没有边涯。我们生命 有边涯,这是「以有涯及无涯,殆矣!」这个很危险。有一个办法,我们智 慧不够,我们生命有限,相信佛语,不可妄起我念,浪费你的生命。你的生 命能有几何?呼吸之间,一气不来,就成隔世。

大家看这段经文,可以发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其实我是说我自己 ,法海无边,我生命有限啊!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可是有没有这种人?很令 人感叹啊!中国台贤二宗,天台、贤首(华严宗)二宗,一个后继有人,一 个后继无人,大有差别了。贤首宗(华严宗)不输于天台宗,可是后人不争 气,慧苑比丘一出,完全判法藏五教,结果华严宗断绝了。给他续上的有四 祖澄观、五祖宗密,那是勉强续的,其实华严宗从法藏以后就没有了。我们 细看,清凉国师他的思想,不是完全一样的,一条路是一条路,有点差别。 天台宗不同了,后人辈起,那一代都有天台宗的杰出人才,相续不断,直到 现在还不断。

我写华严五教止观说过了,其实我们算起来,从法藏生的那一天算起,到清 凉国师生的那一天,这段时间差一百年。可以说华严宗从法藏以后就断了, 清凉国师是华严宗四祖,那是后人尊他为四祖。所以天台宗大不相同的,智 者三大部,不是智者写的,智者说的,他弟子写的。三大部就是──法华玄 义、法华文句(我们现在讲法华经就根据法华文句)、摩诃止观,都不是智 者写的。谁发挥发挥!

 

乘师:金刚藏菩萨提出的三惑,主要令末世众生不取于相。「譬如患翳妄见空花」 ,它先用譬喻,主要是说法本来是不可得,空本无花,非彼灭故。因为我们 圆觉妙性本来具足的,所以后来它讲「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患翳 是病,病是遍计执,我们众生落入遍计执,在依他起法就不能会归圆成实, 就生妄见,就是二种见。

「妄见空花」,因为落入遍计执,所以虚妄心起,妄见空花。空本无花,妄 见空花就起生死见,落入二种见。起二种见,在前面我们有讲到「善男子。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有起有灭,始终增减有无……都是二种见 。有这二种见,「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这样就是 有轮回。意思是说我们取着生灭见、二种见,要免轮回,无有是处。

以下讲怎么取着二种见。「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 翳。」我们这个病只是如幻的、虚妄的,由于我们虚妄取着。所以「翳花二 法非相待故」,病和空花它是如幻的、虚妄的,它不是二法,不是相待的。 「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因为虚空本来是平等 不动的,是清净的,如果有起有灭,这就是生死,就落入二法。你如果落入 二法,就不能出生死轮回。「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空本来就无花,非起灭 故,有起有灭,就是生死。以妄见落入遍计执,才有起有灭,所以「生死涅 盘」不可得,同于起灭。

 

师父:大家注意它的要点,你把要点搞通了,就方便多了。「翳花二法非相待故」 ,为什么?谁继续讲?二法不相待嘛!我提醒大家,唯识宗得此法,它立四 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大家看唯识不知道,所以我和大家介 绍。相分就是空花,外无有其法嘛!翳就是见分,自己能见的,虚妄的。外 面所有的一切法也是虚妄的,所以见分、相分皆是假的,为什么?因为见分 、相分生于自证分,皆是自证分。自证分变成相分、见分,再往细的分析, 自证分来于证自证分。你只要了解自证分、见分、相分,就很能够深入了。

它这四分里头,比较难懂的是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什么东西?我举个例子 就知道。好比这是一面镜子,照出来有染的,有清净的,染的、清净的都是 它变现的,能见的那个见也是它变现的,它是什么?叫自证分,就是第八识 ,第八识体。这第八识体有染净和合嘛!证自证分呢?就是镜子背面的体, 没有这镜子体,那这镜子怎么能照呢?好比这例子一样。想一想,为什么翳 花非相待呢?谁讲?

为什么非相待呢?想不透!我再提醒大家,你自己去理会。如果有这个法, 也有这个法,它相待了。诱导大家,依他起法,这个法依他而起,如果没有 这个法,就没那个法。这个法也是依他起,没有这个法,也就没有那个法。 你想一想,如果有这个法了,也有那个法了,那讲不通了。既然有这个法, 何必依他而起呢?有这个法,何必依他而起呢?非相待嘛!谁要讲?

 

悦师:「幻翳若除」,就是眼病已经好了的话,「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 切诸翳。」「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如果说实在有的,才有相待,它本来是 虚妄法,虚妄法怎么会有东西相待?它不是实在有的,譬喻患翳妄见空花。 患翳,就是眼睛有病,所以认为有实在的空花。「翳花二法非相待故」,虚 妄的东西,你怎么能再说「虚空何时更起空花」?所以它说这个法本来是无 生的,都是虚妄的。本来就虚妄,怎么可以说它有生有灭?

「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花本来是不实的,你怎么能说 它有生有灭?生死涅槃就好比有生有灭一样,生灭的法都不是实在有的,你 认为有实在的法,就会认为有生死有涅槃,也就是认为有空花生、有空花灭 。

讲这一段的原因主要是回答三惑。金刚藏菩萨问「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 复有一切无明。」众生本来就虚妄的,你认为众生实在有,而且认为有一个 实在的成佛,又认为后来怎么又起无明。众生本来就如空花一样,不是实在 有的,你怎么认为有个众生,有生有灭,或者说他起无明?

第二个问题。「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无 明是虚妄的。「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 恼。」这好比后面这一段文说「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 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无明本来虚妄的,怎么可以认为有个 无明起,还认为如来什么时候又起无明,所以这里是回答前面的问题。

 

修师:「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见空花。」患翳讲起来就是众生落入遍计执的执着心 ,因为你落入遍计执,就妄见空花,虚妄见色空有碍,执着相。「患翳若除 。不可说言。此翳已灭。」因为你执着心去除的话,就会归圆成实性,所以 「不可说言。此翳已灭。」因为本来无性的。「何时更起一切诸翳。翳花二 法非相待故。」因为执着心和色相都是缘起无性的,都是相待生灭的。「亦 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色相当下即空,都是缘起 无性的。「空本无花非起灭故」,无性当中本来没有一切色相,不是生灭的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生死涅槃也是缘起无性。「妙觉圆照离于花翳」 ,我们的圆觉妙心遍照一切,「离于花翳」,因为它遍一切处,不可得。

 

师父:大家逐渐逐渐进入正题了。「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就是直接解答三惑,前 面三惑好象都是相待。什么相待呢?简单说众生、佛相待,他以众生待佛, 以佛待众生。他说无明、涅槃,无明就是众生,涅槃就是佛,生死是众生, 涅槃是佛,大家仔细看文就可了解了。这就是「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原来 我们诵心经「色即空,空即色。」都是空花。如果眼睛没有毛病,不见空也 不见色。不见空,空不碍色;不见色,色不碍空。所以说,要是有所见,按 唯识宗讲,有见的话是什么?成了遍计执。要是于一切法,色就是空,空就 是色,不生见不立见,就是依他起啊!这是唯识宗的本意。

再看性空宗,龙树菩萨的中论,他破见不破法。中论二十七品完全破你遍计 执见,没破依他起法。大家要知道了,这就是佛在圆觉经上答复金刚藏三惑 。众生、佛都是空花,非相待,你如果起见,是你病目,妄见空花。既然病 目是虚妄,是没有的,空花是虚妄,没有的,它当然是不相待。如果知道不 相待,就是圆成实了。不相待而待,就是依他起。怎么不相待而待?他不明 明说有佛有众生吗?有翳有空花吗?不相待是无作法,就是无作戒体,你们 学戒的就知道。谈到律宗,无相待而相待,就是有作戒体。你用此法,可以 会通八宗。所以大家只要知道它的深义,它这个文怎么说,你不随它转,皆 可知道。你要是不知道深义,随它文转了。不知道深义随文转,禅宗有一句 话──你叫老和尚舌头骗了。谁讲?

 

闻师:「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就是病目,也就是无明或者颠倒,这是讲众生 于缘起法不晓得依他而有,认为是自性实有,起遍计执。「妄见空花」,空 花是指众生的执着,或者说烦恼、五阴……都是空花。众生的迷惑心,就像 生病的眼睛一样,没办法见到诸法如实相,所以起妄执。

「幻翳若除」,众生的病好了,怎么叫病好?下面讲出原因。「翳花二法非 相待故」,这个境是众生唯心所造的,空中花是众生心执着境,然后染这个 境,才有相分。相分是依见分而立,是相待的,相待的法就是虚妄,虚妄法 则不可说相待不相待。好比楞严经讲,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一交 芦。这是讲同一体性,就能会到一心所出。

那么一心所出为什么出来染净的差别?以随缘故。所以,如果破遍计执,了 佛所说的,就不会起法执,而认为「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有这 些问题,这样叫「幻翳若除」,那叫无明无性,会归圆成实性。

「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事实上无明本空,本 不可得,这是答他问的。「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其实,见分、相分都是自 证分,就像空花灭于空。灭于空,就是销归圆成实。

「何以故。空本无花。」既然无花,「非起灭故」,在一真法界里是没有众 生的遍计执的,遍计无性即归圆成。「生死涅槃同于起灭」,生死是众生, 涅槃是佛,事实上没有众生和佛相待。相待本空,为什么?因为同一缘起的 缘故。「妙觉圆照离于花翳」,你有这种智慧的话,就会到圆觉本是不动的 。

 

师父:我们大家不要小瞧这段文。这是八宗极谈,极深之谈,我们看各宗高下也从 这里看,因为这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其余它所说的八宗之教,那都是枝 末之谈,这是极谈。从这里发挥出去,这里绝对正确的话,所发挥的没有错 。如果有一点点偏差,发挥出去也必有偏差了。天台宗的三止三观,那不是 它的极谈,华严宗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是它的 极谈,都是从这里发挥出去的。所以这个地方大家如果能深深掌握住,深得 法义。谁还有意见?

 

甫师:这段文是为金刚藏解释那三惑,那三惑就是他的迷惑心,迷惑心执着实在有 ,执着无明实有、众生实有、佛实有,因为不会无性的道理。「譬如幻翳妄 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这翳可灭, 从这里可以知道它不是实有,那不实的东西怎么可以说有生有灭?所以幻翳 不实在。空花是依幻翳而生的,幻翳不实在,空花也是不实在。假如不实在 ,怎么可以说何时再见到空花呢?它是因缘起,本来是空,所以说「非相待 故」。

「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因为虚空本来没有花 ,虚空非起灭,这里是说要会到无性。「生死涅槃同于起灭」,也因为无性 的缘故,生死涅槃就同于起灭,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妙觉圆照离 于花翳」,放下执着见的话,就是净圆觉心能够圆照,就知道花翳都是虚妄 的。

 

师父:刚才闻到厨房菜香了,今天又加菜,我们就查注疏了。

我把文的脉络和大家讲,它这个文不要看它很多话,找出要点。你看,「善 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 种取舍。皆是轮回。」下面不管它中间的文了,「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它 的文意接起来,中间解释的那段,不管它了,意思就是一切世界,你看见有 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 回,这个就生三惑了。怎么能破三惑呢?三惑都是如幻的,知幻即离,离幻 即觉,这都如翳眼见空花一样。所以「翳花二法」不是相待的,都不是实有 的,都是你遍计执所生。

直接看它后文,生死涅槃也和空花起灭一样,妙觉圆照离于花翳,离于花翳 ,就没有三惑了啊!金刚藏他就是不能离于花翳,所以他起三惑。这是说出 来,你要是知道妙觉圆照离于花翳,就没有这三惑了。这意思,大家回去再 慢慢熟悉,现在查注疏。

你深深会入此法以后,不但世间一切法形同糟粕,连三藏十二部都是闲文。 不要奢望,老实持戒念佛,永明大师讲,若能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呢?

在此地有无量法喜,你如果能得到,得无量福。我问大家,出家一场所为何 事?难道你是为了名闻利养吗?四体安闲吗?不是吧!再说一句话,你生为 人身,所为何事?难道说你就为饮食男女,荣华富贵吗?唉呀!这是真正的 原因啊!大家不知道,实在可惜。

智慧无量,我们的生命有量,以有限的生命求无量的智慧,实在很危险,所 以唯有念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那儿去,得无量寿,还愁这个法得不到吗? 所以我深深感叹到庄子那句话「生也有涯」,生命有边涯,「知也无涯」, 智慧没有边涯。「以有涯及无涯,殆矣!」很危险。所以奉劝大家,老老实 实持戒念佛。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彼国人民也和他一样,寿命无量。以 无量寿命求此法,怎么得不到呢?

菜很好吃,可是你没想到,吃到肚子里,马上消化掉了。这个法你要得到的 话,直到成佛,始终饱满。如果有法喜,叫你打瞌睡,不会打瞌睡;如果没 有法喜,根本不入心,一定打瞌睡。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三一下‧七)「不知华因翳有妄执从空而 生。岂觉迷真故着。横执真能生妄。既了翳差都不见华。因除迷心故清净矣 。又执早晚更迷。犹说何时更翳。故云不可请问翳差之者。……」解释得对 ,不知空花本来没有,因为你见分执着生病,妄见而有,所以破你的见,不 破依他起法。怎么不破依他起法?空花没有,依他而起的,没有的怎么可破 呢?「执从空而生」,其实花没有生。「岂觉迷真故着」,它这个文是这么 写吗?它这个字可能有点差错,这句我们不要管它,因为藏经有很多差错的 地方。「横执真能生妄」,真不能生妄,好比空不生花一样,空花是妄有, 真有的话,不称为妄,它称为真实。「既了翳差」,这个差一般写「瘥」, 病痊愈了,既然知道眼病痊愈,「都不见华」,没有眼病,见没有病了,就 不见花了。 要是舍弃你的见, 不见有不见无,不见生不见灭。「因除迷心 故清净矣」,除去迷心,见病要是痊愈的话,就是除去你的迷心。「又执早 晚更迷」,又执着:痊愈了,什么时候再迷?「犹说何时更翳」,何时我的 眼睛再有眼病?「故云不可」,这是不对的。「故云不可」,是重复佛所说 的话。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迷见生死似华起」,因为心 迷生见,自见有惑。似有花起,这个花好象有,它不是真实的。如果破幻, 破没有的,破虚妄的,那你就是虚妄。「悟得涅槃似华灭」,要是开悟涅槃 ,涅槃是佛道,相似有的、假有的空花就灭了。「言圆觉离华离翳。则双拂 生死无明。」花是外境,翳是内识,所以唯识宗说,内识者依他起,不是定 有,若执定有也是法执。

「虚空非蹔有无」,虚空要是有的话,拿虚空给我看。不可说无,那儿不是 虚空呢!「觉性何关迷悟」,「觉性」,八大宗都是从这儿出来,我们掌握 这一点,就知道八大宗有高有低了。「众生既知华起。约谁更难无明。」是 「更离」吧?这个字好象有错。「无明生死既空。何责本来成佛。空华终不 再起。果位何得还迷。」这是答复上面三惑。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四下‧二)「此以空华一喻。总答所问 。以决三疑也。」「三疑」就是三问,就是三惑。「幻翳喻无明妄见。空华 喻生死涅槃。」生死涅槃皆如空华。「虚空喻妙觉真心」,虚空不染,虚空 为什么喻妙觉?你看劫末大火烧,不烧虚空;大水淹,不淹虚空;大风吹, 不吹虚空;原子弹爆炸,没炸虚空。所以虚空喻妙觉真心。「此通显生死涅 盘皆即狂劳颠倒华相」,这个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妙圆心中。本无此事 。……」虚空中一切没有,一切没有,一切就是虚空,虚空就是一切,大家 要知道这个道理。虚空就是一切是什么?依他起。一切就是虚空,是什么? 圆成实。

金刚藏「展转三疑。皆从妄见分别而有。特未悟妙圆真心耳。故先总责轮回 颠倒之见。」一切取舍皆是轮回嘛!「而以幻翳空华之喻。以总答之也。若 悟空本无华。何疑众生本来成佛。」空本无花,众生和佛都是如空花嘛!那 有佛?无佛无众生,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若了华从翳生」,这空花 ──相分,从你的见分迷惑生的。「又何疑成佛后起烦恼」,答得很彻底, 是不是?这是直接答金刚藏三问。「此如来善巧开示。了此一喻。则三疑顿 释矣。」很好!大家仔细看看人家的见地,这段文回答的三问,直接答三问 ,回去好好看他的文。我们今天到此地!

大家注意到它的要点,「翳花二法非相待故」,把它彻底搞清楚,抓住它要 点。 

 

 

 

■第二十一次修学

 

师父:大家要知道,我们修学经法是上探佛旨,大家千万不要妄起我念,否则就把 佛法学错了。如果一起我念绝对错,绝对不是。所以大家知道,第一个条件 要培养自己谦虚之心,千万不可「我认为怎么样」,那绝对错,那是第七末 那识的我见、我爱、我痴、我慢。

有几点大家要注意到的,对过去的老祖师要尊敬。过去老祖师的智慧是我们 不敢想象的,我们要印证,差不多印证出来的没有错,有深有浅的,没有错 。提到老祖师一定要恭敬,现在的人贡高我慢心太重。

我们举个例子来讲,智者大师那个智慧我们不能比,我们想都想不到的。现 在的人,我看有很多人写文章,直呼其名。智者大师叫智顗,不称大师,甚 言而之,不称智顗法师,「智顗」怎么样怎么样,这要不得的。这还好一点 ,不过有的文章,我也看到过,称「释迦牟尼」的少,都称「释迦牟尼佛」 。可是我也看到过,有人直呼「释迦牟尼」,这个怎么要得呢?

所以大家知道,要尊重我们古代的老祖师,他们深得佛旨,深得佛的意思, 不可轻慢。

我们修学经法就是上探佛旨;严持戒律,上求佛行;念佛求往生,求佛功德 。大家要知道啊!出去讲经,提到古德要尊敬。譬如印光法师,你不称印光 大师,不称印光老和尚,最低限度称印光法师,不可直呼其名,印光怎么样 怎么样。谛闲大师或谛闲法师,不可谛闲怎么样怎么样,这个要不得,这个 贡高我慢心要不得。我们比人家差得远了,最低限度时间上比人家差好几十 年,好几百年,好几千年。现在看经文。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 性。善男子。如销金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经无穷时。金性不坏。 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我们暂时先修学到这里,如果文意还连贯的话,再往下修学。

大家注意到。「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这个「暂」字好象有点解释吧 ?「暂」字和什么意思相对啊?大家想一想,就可慢慢了解了。什么东西不 暂呢?

 

乘师:这同样在解答三惑。法本平等,于平等法中起自他想,在一真法界中落入有 法,所以产生二见,二见就是前面所说的:前后、有无、始终、生灭……, 由于二见产生二法,所以起三惑,这是生死无明的根本。换句话说,如果我 们知道这个法是缘起无性的,「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二法是没有相待,相 待就是有起止,有众生、佛、生、灭,所以佛和众生本来就是一真法界。如 果会入依他起无性,会归圆成实,妙觉圆照不出于花和翳,「空本无花非起 灭故」,我们能够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这里讲,「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以虚空来譬喻,虚空无 碍,虚空不可得,我们的圆觉妙性也是清净无碍的。有无是二边见,所以「 如来圆觉随顺」就像虚空一样,因为圆觉无性,无性能随缘生万法,所以虚 空也是无性,是一真法界,本来是无碍的。

以下举金譬喻。金里没有金,你怎么磨也没有办法取出来。好比说,我 们自性清净心本来具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是我们众生的无明把自性盖 住。「金非销有。既已成金。」这个金不是你去取才有,它本来就具足的。 「不重为。经无穷时。金性不坏。」金性本来不坏,就是说圆觉妙性本来 不即不离,当下清净,当下即是,所以有佛无佛性相本来常住,一念之迷就 是众生。所以说,迷时分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如来的圆觉妙性本来具足,以虚空为譬喻,我们的圆觉妙性本来就具足 的。

 

师父:慧乘提出「有佛无佛性相常住」,这个非是暂有,非是暂无,如果暂有暂无 ,是不是常住啊?这和「常住真心」有什么关系?如果不是常住的话,它是 什么法?你想一想。谁讲?暂有暂无,这个法性不生不灭,你们也说过,不 是有为。如果暂有暂无,是不是有为?常住真心是不是离有为离无为?离有 为离无为,是不是不生不灭?

大家再注意到,「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本性是什么性?谁讲?

 

闻师:前面有一句话「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翳花是依他 ,依他无性非相待,本毕竟空,亦如空花虚妄不实,所以它后面讲「况复如 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这在前面就说「空本无花非起灭故」,这 两句话是表一切法义。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性湛寂的,在不生不灭的法里 ,在非相待的法里怎么有暂有暂无呢?如果暂有暂无就违于不生不灭,违于 如来清净法性。

「况复如来圆觉随顺」,圆觉随顺,圆觉是毕竟空义,毕竟空不归断灭,而 常现森罗万象。可是我们要会到缘起无性,缘起本来是一真法界,不生不灭 。「而为虚空平等本性」,就是圆成实性。「如销金。金非销有。」金是 表示不生不灭。这种不生不灭并不是待修待治才有不生不灭,它只是显现而 已。「如销金。金非销有。」表示烦恼,金不是因为我们修行它才成就 的,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众生迷的缘故,认为虚空中有花。佛性本不生 不灭,可是我们不认识。「既已成金」,在一真法界里会到本无生灭,本无 生死本无涅槃,就「不重为。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就是圆成实性。

「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就是前面所讲的,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后来又 被无明覆蔽?「如来圆觉亦复如是」,众生以烦恼落入生死,烦恼本是虚妄 的,可是我们认为烦恼实有,这是众生的执着。那一天我们真正能销归自性 ,不生不灭的性开显的时候,本非成就,所以「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师父:讲吧!

 

修师:「而为虚空平等本性」,虚空是譬喻我们的常住妙心,因为虚空它不是生灭 法,是永恒常住的,我们的清净心随一切缘成一切法。「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虽然落入生死六道它不减,成四圣它不增,我们的清净心就是这样不生 不灭,不变。「如销金金非销有」,这是譬喻,告诉我们真本具妄本空, 所以不重为,是常住不变的。「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因为是本具,所 以不管无量劫以来或无量劫以后,都是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所以「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师父:大家脑筋活一活。「虚空平等本性」,本性是不改,因为什么原因本性不改 ?如果改了的话,不称为本性。前面说清净、遍满、平等、不动……它不是 都讲过了?你再想一想,清净改不改?遍满改不改?不动改不改?这是什么 东西?无性,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无性就清净,无性就平等,无 性就遍满,无性就不改。再演绎起来很多,无性一定不生不灭,无性非有为 非无为,慢慢就会到了。

销金矿这个例子,我提醒大家,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你可以把它拿来对照 ,容易了解销金矿。譬如我们还拿虚空讲,阴天了,虚空里遍满乌云,虚空 看不见了。乌云散去,还是虚空,乌云来的时候虚空改不改?我们应不应该 说,乌云散去以后,虚空生出来了,乌云来了,虚空没有了。如果乌云散去 ,虚空生出来,是暂有。如果乌云来了,虚空没有了,是暂无,对不对?佛 用销金矿的例子讲,意思是一样。

实在讲,这和那个虚空不因乌云散去才有,不是一个道理吗?因为什么大家 不容易会入呢?你落入有法,认为有金有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这样才能贯通。经无穷时,虚空不坏。金性大家 可不要会成黄金,黄金是相,经上和你讲是金性啊!就是平等本性。谁讲?

大家须要用心!要进步啊!不要开始不敢讲,修学完了一部圆觉经还是不敢 讲,那没进步嘛!你非留级不可。 

 

悦师:这段讲不生不灭,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 能显现。它之所以显现是告诉我们说有不生不灭的佛性,所以举虚空来比喻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如果说暂有暂无是有为法,有 为法必定有生住异灭,不是不生不灭的体性。「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 平等本性」,何况常住真心呢?「如销金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 」好比我们炼金一样,佛性非造作非修治而得的,它本自具足,只是在你 开显不开显而已。「既已成金不重为」,既已经成佛,怎么还变成众生呢 ?好比金子一样,是表示烦恼,金性是比喻佛性。

 

师父:大家都讲出来了,你要会到修行,常住真心是你的佛性。修行不叫你学习东 西,放下!怎么放下呢?刚才你们不是都讲过,如来智慧德相,众生皆具有 ,被什么障住?把那个东西放下,它不就现了吗?好比销金矿一样,不是金 子生出来,把那个矿去掉就是了,把你们烦恼、妄想去掉,是不是就是金子 ?所以我再三告诉你们,培养个人道德,就是这个样子。诸恶不作,就是众 善奉行,那有把你变成圣人呢?变成佛来呢?你没有一切妄想、烦恼,就是 佛啊!好比销金矿一样,把金子销出来。最后一个人,谁讲? 

 

闻师:这里提到翳花二法非相待法,我们生死凡夫生活在相待法中,这种相待法如 果用我们比较熟悉的话讲,就是我执、法执。烦恼的性本是虚妄的,可是我 们凡夫执着,我们起烦恼的时候,如果不因为烦恼再起烦恼,本来就没有事 情。这个烦恼不能再让我们生烦恼,烦恼是虚妄的,可是我们不晓得,执着 它,才有这种相待法,有我执、法执。我执是烦恼执,境界起的时候都是相 待法,好比讲五阴法,这本来没有过错,名相也没有过错,因为我们讲话、 生活都不能离开五阴这个法。在名相上我们就执着,是众生的病,也就是遍 计所执,认为色是我,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识是我,最容易犯的毛病 就是妄想。

「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如果真正能体会到这一点,也许能得到好处。「圆 觉随顺」,无自性本来随顺,可是众生的执着太深太重,才落入烦恼执。那 一天我们觉醒过来,原来都是假的,原来没有染净,我们认为它是染净。圆 觉它能随顺,逆境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哦!原来是圆觉在随顺。我们在这 里如实体会,就能体会到虚空平等本性,本来不离开我们这个随缘的法。

 

师父:我和大家讲「随顺」两个字,我用科判的办法和大家讲。这个「随」字有信 忍的意思,圆觉是无上菩提,「随」字有初二三地信忍的意思,「顺」字有 四五六地柔顺忍的意思。这不过是以我们的知见用科判就是了,是否佛的意 思真的如此,不敢讲,这是我们猜佛意旨。现在看注疏吧!

我讲是这么讲,你要用你的慧眼去会,千万不可取着于相。取着「随就是信 忍,顺就是柔顺忍」,那就错了,不可取着于相。如果取着于相,叫文字匠 ,那把科判就变成八股了,你要用你的智慧会,那就贯通了。沙弥、沙弥尼 戒不是讲过了吗?师父和人家谈法的时候,不可摭取名相,是不是有这句? 查到注疏的上来写!

真本具,性不改;妄本空,妄想是虚妄、如幻的,你们都讲出来了。查注疏 你们就知道了,将来你们写书的时候可以参考,一种是句解容易找到,一种 是随文解,容易找到。如果找玄义,那麻烦了,找不到的。找注解、句解这 个容易找到,千万不要找玄义,玄义天上地下讲了没有边啊!

你们没有胆量不行啊!有胆量临命终时,破生死关,斩关落锁,那才过得去 。你们平常养成犹豫心,又想写又不想写,又想讲又不敢讲,临命终时不容 你犹豫啊!记住啊!临命终时,下大决心,所以古德讲,三千大千世界遍满 大火,我也要冲过去,到西方去,定得往生。不怕一切苦,冲过去,斩关落 锁,破生死关,那一剎那不容许你丝毫犹豫心。 

我们猜佛意旨,连圣人都如此。除去倒驾慈航大菩萨他如实知,他现量界, 其余比量界都是猜佛意旨。须菩提活了一辈子,佛说金刚经,他才深解义趣 ,涕泪悲泣。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五上‧一)「此特示妙圆常住真心」, 这是表示妙觉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就是圆觉,就是圆成实,就是中道第一义 ,就是毕竟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属生死涅槃。以重释佛起烦 恼之疑也。」解释佛再起无明那个疑惑。常住真心,下文才修学,不是生死 ,也不是烦恼,也不是菩提,也不是涅槃。

「意谓。虚空尚不随于幻华起灭。何况妙觉明心。而为虚空本性。又岂随于 生死涅槃起灭耶。」这意思懂吧?「妙觉明心」就是常住真心。「苟悟觉性 平等常住不动」,他始终讲平等常住,清净、遍满、平等、常住、不动、无 性……都是一个道理。「诸佛证此。岂复生迷。故以销金之喻。以结示之。 若了此喻。则众生虽本是佛。现在无明。不妨修而后成。」众生虽然本来成 佛,好比销金矿一样,除你的烦恼才能成佛,你不除烦恼,自然不能成佛。

「如金虽本有。现在中。终以销而后见。所谓佛本是」佛本是,本来就是 佛。「而勤修。惑元无而须断。」断烦恼,没叫你求取学问,不是的,那不 是学佛道。「若知金性不坏。又何疑佛更生迷。」这是回答金刚藏的疑问。 「此喻约而义妙」,简约、简短而非常的美妙。「故刚藏之疑。不俟一一而 冰释矣。」所以金刚藏三个疑惑,不必一个一个解释,都可讲得通。

(卍续一六‧圆觉经集注卷上‧三四上‧一七)「虚空世法尚不同华起灭。 况如来随顺圆觉。湛然真常是虚空之体性耶。觉为空性者。佛顶云空生大觉 中。」佛顶是首楞严经。觉性包含虚空,非是暂有非是暂无嘛!「又云寂照 含虚空。复言平等者。然圆觉虽是虚空之性而冥合不分。周遍法界无分无限 无别能依所依。」能依所依都是一法。「故云平等」,能依所依变个样子就 是正报、依报。

「此意者空在觉中」,空生大觉中,「空尚常寂况觉为空性岂增减耶」。对 !大家印证你们的见地。其实你们也是猜佛意旨,你们见地有些地方比我写 的那本圆觉经已经深了,所以摭取文字相,不得其义。弟子问他师父:「为 什么团团转?」他师父讲:「皆因绳不断。」他说:「师父!你怎么看见了 ?」他说:「不是,我没看见,你从事上问,我从理上答。」就是这个道理 嘛!不入其理,难得难得,入理以后还是不出理,还是不行,还是不得。

不相信,你们仔细评一评,现在我领导你们修学圆觉经,有些程度比我写的 圆觉经要深。这个没有限制的,这个随缘起的嘛!法随缘起。

 

 

 

■第二十二次修学

 

师父:魔千方百计破坏出家人,可是有两种法,魔破不了:一种法是福,一种法是 慧,福和慧魔破不了。魔纵然把三藏十二部烧掉,烧不了福慧。我今天和大 家讲,修福有方法,修慧也有方法。龙树菩萨说,修众生忍,得无量福。对 于众生修忍,众生骂我、毁谤我、称赞我、供养我,不为所动,这个得无量 福。修法忍得无量慧,法忍就是众生以毁谤法加于我,也不为所动;打骂我 之法,也不为所动;众生以淫欲法加于我,也不为所动。所以得无量慧。

法华经上有说过,如果起大悲心、柔和忍辱心,得无量福。大悲心、柔和忍 辱心,就是对众生所发的众生忍,如果会入法空理,法空理就是般若理,得 无量慧。大家注意到修福修慧,因为你们没办法对付魔障。福慧二法,追随 于你直至成佛,有福慧追随你,不下地狱。下地狱的众生是福慧断尽,叫一 阐提。有福慧追随你,纵然你落畜生道,也不会受大苦,不会受刀头之苦。 大家看,有很多畜生有福,比人还享受。有很多畜生有慧追随它,虽落畜生 道,却很聪明。所以狗能识字的,那是慧追随它。落入饿鬼道,福追随你, 变有财鬼。有智慧者,在鬼道里是高级的鬼王。大家注意到,福慧两项不可 放弃。

话讲回来,我们修学经法是培养大家的慧命,你如果得到这个慧命直至成佛 ,只有增没有减,生生世世不相分离。如果你求到慧命以后,落入那一道都 有用,依此慧皆可出离,有福有慧绝对不下地狱。所以我们修学经法,大家 要重视,救你的慧命啊!我为了培养大家的慧命才修学经法,如果你能得到 一点小小的滋养,直至成佛,不减。因为什么?此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只有圆现,现一分是一分。圆觉经讲,好比金炼金一样,一旦成金不再为 。

所以大家确实认识,我们修学经法,清净庄严。要想把大家从魔的手里救出 来,所以我们要珍重!珍重!听到这个经法要如饥如渴,因为它是我的慧命 ,不可掉以轻慢心。要不然,大家自失大利。在此地,有的人得度是靠福慧 ,有的人不得度,无福无慧。得度的根本在慧,不是助缘,大家都仅仅知道 修福,不知道修慧,譬如供斋等等,都是修福,不知道修慧。佛说过,修福 不修慧,大象挂璎珞,落入畜生道有福,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 ,证成阿罗汉,因为没有福,出去托,空而回,没有饭吃。所以得度的 真因在慧,助缘在福,好比车子两个轮子一样,少一个轮子不能进行;好比 鸟的翅膀一样,少一个翅膀不能飞。希望大家珍重珍重!我讲这几句话勉励 大家,以后要珍重啊!这是救你慧命的啊!能否往生,这是大关键,得真智 慧,谁都得度,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我今天为什么和大家讲?大家都是瞎摸索。我当初也是瞎摸索,蒙佛菩萨加 被,很感谢佛菩萨叫我摸索一条门路。我把这条门路提出来和大家再三讲, 大家不肯相信,很可怜!

经上说,实相为正法,实相以外,一切法都是邪法。这个说法很大胆,就是 小乘法都是邪法。因为什么?小乘人声闻缘觉不会实相。会实相者,见佛性 。佛在大般涅槃经讲,声闻乘人不见佛性,以不见佛性故,得声闻乘道;缘 觉乘人不见佛性,以不见佛性故,得缘觉乘道。菩萨见佛性不了了,不很清 楚,所以得十住地,十住地就是十地,十地位。佛见佛性了了,得无上菩提 。

我领导大家修学,和大家讲二谛、三谛、一谛、四谛、无谛,可能有很多人 不踏实的,不相信。除此以外,别无佛法。实相叫一谛,一实谛。佛教也有 一句话,实相一法印。实相无相就是无谛,实相无不相,就是一谛。从这里 有分了,实相无相,是说一切法无相;如果双约两边讲,实相无相是一切法 无相,就是真谛,也名之为第一义谛。你如果知道一切法无相,当然就应该 知道无相是一切法。无相是一切法,是随顺世间,世俗边说,叫世俗谛。这 就出了二谛了,一个是真谛、一个是俗谛,又名第一义谛、世俗谛。

有人对二谛法不太容易了解,他怀疑二谛为什么第一义谛就是世俗谛?为什 么世俗谛就是第一义谛呢?所以再出三谛,三谛是俗谛、真谛、中谛。佛讲 过这个法,在仁王般若讲,天台发挥得最圆满,叫空假中。那么什么叫中谛 呢?那个「中」就是无性,真谛无性不碍俗谛,俗谛无性不碍真谛,所以中 谛才把二谛融通起来。二谛融通三昧印是在无性。

从二谛又出四谛,二谛不是一个第一义谛,一个世俗谛吗?世俗谛是事相, 第一义谛是理性。世俗谛里有苦有集,叫你断集离苦,就出来了,出来以后 就入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怎么入呢?有修道有证灭。这我们讲那么多,都在 教理方面,我们修净土法门要不放弃念佛,这叫解行并重。除此以外,一切 法皆是邪法,不是佛说。既然出于实相,实相根本无相,无相就是一切智, 得这个法叫一切智,也叫总相智。实相无不相叫别相智,也叫差别智。 

大家相信也在你,不相信也在你。这么修,修于无分别智,实相无相,得其 正。再修差别智,实相无不相,遍知一切法──正遍知,那究竟处了。我们 学佛,求就求这个。到了正遍知的时候,具有两种德:在断的方面叫究竟涅 盘,在智的方面叫无上菩提,究竟涅槃、无上菩提称为佛。所以说,除实相 以外,其它一切法皆是邪法,不得究竟涅槃、无上菩提。

我很希望你们能够自己站起来,究竟我不能始终陪着大家。我看你们都捡垃 圾啊!把正法修成邪法。当初你们就上当了,多看点书,不知道求正法。

佛在经上说,若人知一切法无分别、不可得、无相,如此教人是名正教,名 善知识。若人于一切法有分别、有所得,此是非法,作种种分别,这是邪教 ,名恶知识。我们讲过的这部佛藏经讲得很清楚,大家都是马耳东风,听过 就算了。甚而言之,佛苦口诃责说,末法时期,破戒恶比丘,以邪法教人, 把我无量劫得的无上菩提,不讲一字。都出于佛藏经。

希望大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久久修习,日久必成,没有取巧之处,没有 快捷方式可寻。所以我们知道圆觉是从智边说实相。现在大家于二谛理──这么 久的时间总提二谛,大家听得可都烦了,你假如用心的话,应该得到点眉目 了。如果你还茫茫然得不到一点眉目,佛说可怜愍众生!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从智边说。「本无菩提及与涅槃」,这和 我刚才讲的那段话有关系,大家要用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 非轮回。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 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师父:下面是譬喻,我们可以把譬喻修学完,不过譬喻不需要发挥。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 。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我们今天修学到这里,现在大家开始看经文。佛亲口说,懂实相法者,魔不 能奈何他,因为什么原因呢?一切诸魔不测实相,对实相法不能测度,不知 道。唯有圣者才知道。你们当中有很多人不知道求佛无上法,反而去求神求 鬼,实在可怜愍!

修佛道有两条路,福慧双修。不可只修福不修慧,也不可以只修慧不修福。 只修慧不修福,没有资粮;只修福不修慧,不脱六道,还在六道之中,有那 个福报就是了,你投生狗也吃牛肉去。所以大家注意到,福慧双修。谁讲?

 

乘师:「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这边是讲到没有成佛与不成佛,「本无菩 提及与涅槃」。后面是譬喻说,真谛不可说,世俗谛是以譬喻说,不可说而 说。以世俗谛是方便譬喻说,最主要会归一实谛,法华经说开权显实,最主 要是会到一佛乘。「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来没有菩提及涅槃,因为菩提 不可得,一切法本来都是清净的。如果认为有菩提及涅槃,就是落入有法。 所以「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法讲到究竟处本来有无皆不可得,未成佛时本 是佛,已成佛后还是佛,有佛无佛,性相常住。

同样的,同是一真法界,因为我们起憎爱二心,落入十八界,所以虚妄受轮 回。虽然虚妄受轮回,生死也不可得,都是虚妄执着,都是遍计执。如果我 们一念回归于清净心,就是圆成实,就是圆觉妙心。所以说「无妄轮回及非 轮回」。

师父:他是用二谛会入一实谛,谁还讲?

 

闻师:师父刚才提示「如来妙圆觉心」是约智边说。「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 。」提到一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这里提到心和 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讲到众生。甚至可以这样讲,这里提到心佛众 生三无差别,也就是讲到诸法实相义。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这是讲到一真法界、实相,或者中道义。 因为中道义是无相义,不可用言语表达,或是用你的心思惟,用心思惟不是 有法就是无法。有法无法都不能会归中道义,也不能会归实相义,所以师父 刚才提示到,这个法不是天魔、诸天所能测度的,也不是一切魔所能坏的, 因为魔是有所得、有所住。

「本无菩提及与涅槃」,菩提和涅槃同是缘起法,缘起法就是实相,就是无 性,无性就是无相,所以这里应该讲真谛中道。换句话讲,二而非二,二就 是一个是真谛,一个是俗谛,因为俗谛本身是缘起法、无相法,这无相法本 来是中道义。所以无相法虽然是如幻,不是有不是无;真谛是毕竟空,毕竟 空也是非有非无。所以二而不二,俗谛、真谛会归中道。

「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这里提到法界,我们知道法界 同于无界,所以也是等同诸法实相义。「如来妙圆觉心」应该是约真谛来讲 ,菩提涅槃、成佛不成佛,约俗谛来讲,因为真谛本身就会归中道,所以二 而不二,因为同一无性的缘故。虽然同一无性,不碍真俗宛然。事实上,圆 觉妙心本身就是无性法,无性法它可以成就一切法,所以说无性能成就一切 法,无性就遍一切法。无性能成就一切法,则一切法不能离开它,所以说二 而不二。

下面是讲错误的,也就是没有办法会归实相法。「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 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我们知道声闻不会佛性,会到一切法是空的,并 没有打转身──偏空,身心语言皆悉断灭,因为他不会无性义的缘故。「终 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没有会到如来圆觉妙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 测度如来圆觉境界」,思惟就是取相分别,没有办法测度的,因为中道义即 有即无,非有非无。事实上,它不碍有不碍无,不碍也有也无,不碍非有非 无。这不是我们思惟心可以测度的,因为二谛是融通的,不能有一点分别, 或者用定性法去想。

前面圆觉心就简别出,一种是不能圆如来的圆觉妙心,一种是有思惟心的, 就是我们一般凡夫的通病,虽然懂了,可是我们不能离开思惟,所以说这是 魔,有所得心就是魔网,没有办法脱离魔网。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是不可能的。下面用譬喻来讲,「如取萤火烧须弥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总讲一句,我们众生以生灭心、轮回心,轮回心是辗转旋复,生轮回见, 生有所得见、生灭见、有见、无见……就是一切邪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 」,大寂灭海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真谛、俗谛总会归中道义、实相义。寂 灭海,它是用譬喻讲。

「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必须要 离一切思惟,乃至分别心,才能假名说会入如来妙圆觉心。

 

师父:「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自己不能亲证涅槃,他绝对不能证到真正 涅槃。真正涅槃是什么?无相、无为,就是后面说的「如来大寂灭海」,声 闻乘人证不到的。

 

悦师:我可以不可以讲一点点随喜?「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 妙圆觉心」,师父讲若约智边讲叫圆觉,若依法上讲就是实相、法界。我们 知道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所以在实相无相中,本无菩提及与涅槃;实相 无不相,不可以讲有成佛与不成佛,所以这边说「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既 然没有成佛及不成佛,当然也没有轮回及非轮回,就好比心经讲,无无明, 那有无明尽呢?因为实相无不相的缘故。

师父刚才说,小乘声闻人不会法性,身心语言皆归断灭,所以不能亲证如来 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所以法华经讲,菩萨问佛 ,诸声闻乃至所有阿罗汉等,他们所有的智慧皆不能测度佛智,我们凡夫更 没有希望成佛。佛回答说,就是因为声闻乘以思惟和测度,所以才离实相法 愈来愈玄远。经文我没背起来,大概意思是这样。经义本来就很清楚,因为 他的过错在于测度和思惟,无性法是无相,它不是以思议心可以测度得到的 。无性法无相,可是它又是一切相,所以以思议心终不能测度佛智。

 

师父:我提醒大家。「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 所现涅槃。」这是讲小圣,小乘圣人。后面讲「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 圆觉境界」,这是讲凡夫。连小乘圣人都办不到,何况是凡夫?

我再提醒大家,大家不要只在边上转啊!要入这个法。「妙圆觉心」是不是 缘起?妙圆觉心这个心是不是缘起的?既然妙圆觉心是缘起的,是不是无性 啊?你再往下会,无性当中有没有菩提?菩提也无性啊!涅槃也无性啊!成 佛也无性啊!不成佛也无性啊!你慢慢会就贯通了。谁还讲?

 

修师:「一切如来妙圆觉心」,可以说是我们众生本具的清净心,是我们所说的佛 性,也就是一真法界。因为我们清净心中,「本无菩提及与涅槃」,菩提就 是能证之智,涅槃就是所证之境,清净心中本无能证之智及所证之境,因为 本来是一真法界,离能离所,也无成佛及不成佛,本是一心。「无妄轮回及 非轮回」,没有生死及涅槃。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 涅槃。」声闻缘觉所证的境界,因为他有能证之智及所证之境,所以他「身 心语言皆悉断灭」,不能亲证清净心,因为他所证落于偏空,没有圆满,所 以不能证到圆满一心,不能证到离能离所。「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 觉境界」,我们凡夫就是有思惟心、分别心,不能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只有一点点火,烧须弥山烧不起来,因 为我们的智慧太小,不能测度如来的智慧境界。「以轮回心。生轮回见。」 以我们的无明心生颠倒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以生灭心、 生灭见,入如来不生不灭海,是不可能的,终不能至。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假如要入不生不灭 的寂灭海,要先断无明,要离诸患,就是离无始轮回根本。

 

师父:我提醒大家,声闻乘人不能至于涅槃,什么原因呢?涅槃是什么?不生不灭 ,对不对?声闻乘人只证不生,他没证到不灭,所以他不至涅槃。轮回见是 什么东西?就是大家讲的遍计执,颠倒见是什么东西?就是遍计执。颠倒梦 想就是什么?遍计执。要讲赶紧讲,争取机会啊! 

 

彰师:我来猜猜看。「一切如来妙圆觉心」,圆觉就是不动,不动者叫不生,就是 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它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无所住,无所住能随缘。在无 所住中,菩萨悲智双运;在声闻乘中,只修智,悲心还欠缺。

法本不生,生是三毒所见,贪瞋痴所见,在不生不灭中,佛在毕竟空中建立 一切法,在依他起中会入圆成实。这样的自在,这样的融通。

师父:大家讲……讲吧!

 

观师:「一切如来妙圆觉心……」,如来圆觉无菩提及涅槃,无成佛及不成佛,无 妄轮回及非轮回,因为这些都是无所得。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因为声闻求自度,不会 缘起法,他会到性空,由性空不会缘起,所以不能真正会入缘起法。他的身 心语言皆悉断灭,因为不会缘起法的缘故。「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 ,没有办法会到佛的妙圆觉心。声闻小圣已经这样子,「何况能以思惟心测 度如来圆觉境界」,何况我们凡夫以有所得心测度圆觉的境界?因为如来的 境界就是深契缘起法,以性空缘起教化众生,行慈悲的佛菩萨行。所以如果 有善知识至诚恳切要把这种实相法、缘起法跟大家开示的话,那是善知识的 大慈大悲。声闻乘人没有这种慈悲心,所以凡夫如果以有所得心的话,不能 够测度如来的境界,如来的境界是慈悲的境界。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我们以有所得心测度如来的智慧,这无 有是处。「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我们都 是以这种有所得心、轮回心,生轮回见,起凡夫的知见,我们要入于如来大 寂灭海,这是无法办到的。如来的大寂灭海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 闻到大乘法,会涕泪悲泣,大概是这种原因。

 

师父:大家看一看,「如来大寂灭海」和「如来妙圆觉心」有关系没有?如果如来 妙圆觉心是大寂灭海,既然大寂灭了,大寂灭里有成佛有不成佛吗?有轮回 有不轮回吗?你这不是贯通了吗?

 

经师:「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一真法界中,本来就 没有一法可得,怎么还有菩提、涅槃、成佛、不成佛、轮回、不轮回呢?这 都是在虚妄法当中取相分别。那应该怎么说呢?如禅宗所说的,分别一切法 ,不作分别想。就像大圆镜智一样,境现的时候,不执着于相。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以下是举例。二乘人及凡夫都不能有一点 执着,如果有一点执着就不能入如来妙圆觉心。所以「身心语言皆悉断灭」 ,这些身心语言,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皆是虚妄法,不可得。所以不 可能会到如来圆觉境界。当然更不能以我们凡夫及二乘人的智慧来测度如来 圆觉境界。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终不能至。」我们要以妄见去测度一 真法界,是不能得到。「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我们要想了解如来的妙圆觉心,就要从本心做起,先断烦恼,才知道一 切的妄见,妄本空真本具,这样我们有一天就能会到如来的妙圆觉心。

师父:大家……讲吧!

 

觉师:「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无妄轮回及非轮回。」这段是在讲一切 法缘起无性,因为一切如来妙圆觉心能了达菩提、涅槃、佛、众生、轮回、 非轮回,都是无性的。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缘境界。……亲证所现涅槃。」这段是讲声闻他于缘 起偏空,不能了达缘起无性。「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凡 夫于缘起执有,他以有所得心要测度如来圆觉境界,这样是没办法的。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至。」这是说于缘起法偏空或执有,以轮 回心、轮回见、有所得心,你要会入无性,那是不可能的。 

 

师父:慧觉讲出来了。声闻所缘境界,是偏空;有思惟心,是执有。大家看看是不 是那个意思?大家要切实用心!如果这个智慧种入你的第八识不没,这个智 慧不没,直至成佛。就是你不往生,轮回六道,到那一道都聪明,这是你的 慧命。你们现在有很多人愚痴,就是前数生以来没种慧根,没种慧命。

现在查注疏好不好?不耽误时间了。还有讲的没有?……你最后一个。

 

策师:佛的智慧在理上来讲,本来没有菩提、涅槃。但是在事上来讲,无菩提而菩 提,无涅槃而涅槃,所以没有成佛也没有不成佛,本来就具足一切。

下面讲声闻,声闻断灭,偏空。所以不能测度如来大智慧海。众生以有所得 、遍计执心思惟。思惟是六尘缘影心,以六尘缘影心测度如来的大寂灭海, 测度如来的智慧,终不能至。

所以这种以有所得、偏空,以六尘缘影心这种轮回心,生轮回见,测度如来 的大圆镜智,终不能成就。

师父:现在大家查注疏吧!

大家没迷惑的时候都知道,迷惑以后有轻有重。被什么迷惑呢?被贪、瞋、 痴、慢、疑、身、边、邪、见、戒。贪瞋痴慢疑总说起来就是一个「淫」字 ,现在你们淫欲心还重的人,不开智慧。身、边、邪、见、戒,总说就是一 个「见」字,这就是见思惑。

很简单,佛的智德、断德,从那儿得呢?无上菩提从「众善奉行」修起,究 竟涅槃从「诸恶不作」做起,修到究竟处,自然「自净其意」。诸恶不作是 自觉,众善奉行是觉他,自净其意是觉行圆满。谁找到注疏啊?

大家都有抉择,你为什么不努力?和阎王老爷争他一口气嘛!不受他管。大 家不修慧根,未来生还是愚痴,你如果现在发心修学慧根,未来生你就算轮 回六道,不会愚痴。我知道这个道理讲了,听不懂的人真听不懂,毫无办法 。

如果死于名下,只重文字,糟糕了!说那本经不是这么写,说某某人不是这 么说,那糟糕了。不相信,大家看一看,中国孔子,所有的人向他问「仁」 的意思,他一个人一个答复,一个人答复一个样,它道理是一贯的,绝对不 死于文下。他弟子向他问孝,他一个人一个样子,答复张三和答复李四绝对 不是一样的。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三二下‧六)「妙圆觉性平等常住」,看 他第一句话,下面不会讲得太错了。无性就是清净,就是平等,就是常住, 就是不可得,就是空,就是无相,就是无分别。一下手,行家一伸手就知有 没有。「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大家懂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的意思吧?我 举一个例子,「仁义」两个字懂它意思吧!要是不以「仁义」两个字写出来 ,你不懂它意思,是不是?所以「即」文字相,即一切法。可是你把「仁义 」两个字烧掉,仁义烧不掉,是不是?这叫离一切相。「若有少见即非圆觉 」,见是什么?见是遍计执,就不是圆觉了。

「善男子。但诸声闻……」以下「此举劣况胜也」,举劣的、低级的、坏的 ,比较那好的,叫举劣况胜。「无余涅槃。身智俱寂有思惟心终不能至。何 况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初小圣理智对。二凡心真觉对。意云。小圣尚不能亲 到真智之理何况凡心。」他前面讲小乘圣人,后面讲有思惟心凡夫。你们刚 才不是都发表过了,你发表过的一定还记得,印证印证和你发表的有没有很 大的差错,各自印证自己。这个人讲得很不错,谁讲的?(答:寂正大师。 )

我刚才讲的把「仁义」两个字烧掉,烧不掉「仁义」,你想一想,你得到这 个智慧的话,你死了以后,你智慧不死啊!跟着你直至成佛,那才叫慧命。 你们有愚痴的是怎么了?过去没种这个根,没下这个种子。如果现在再不下 种子,未来生又不知流浪那里去?你要是通达这个道理,得大受用!身体是 你,是不是?可是你要知道你不即身体,不离身体。要是身体不是你,我打 你身体,你疼我怎么不疼?要是你是身体,你身体死掉以后烂掉,你怎么往 生?懂了这个道理,身体死了,慧命不死,往生西方。是不是一个道理?但 看你会不会?我们就怕不能往生,才念阿弥陀佛求他接引。我们念阿弥陀佛 ,拜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求佛菩萨加被。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五上‧一三)「此的示圆觉性中本无生 死涅槃之相」,生死涅槃是相,大家注意到这「相」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不可会到没有生死,没有涅槃,因为生死无性,无生死相;涅槃无性,无 涅槃相。「以决刚藏之疑也」,以决金刚藏所疑问的。「若悟此性。自无起 灭颠倒之见矣。」悟圆觉经,没有起灭颠倒之见。

「先断无始轮回根本」,无始轮回根本就是无明,大家都讲过。「此示圆觉 妙性。非心思可及也。且二乘身心已灭。尚不能至自证涅槃。何况众生。以 生灭心。欲入妙圆不生灭性。决不能矣。」大家印证你个人,你了解到这个 地方没有?

「故喻如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也」,这没什么解释的。「二乘身心语言皆灭 者」,灰身灭智就是了。「以断六识分别之心。七识已伏不行故。无觉观语 言。但所证涅槃。乃第八识全体无明。认为涅槃。以二乘人无明名字不知故 。不能至亲证所现涅槃。」憨山大师说出来,二乘人所证的是第八识的无明 。第八识的无明是什么?大家还不知道,第八识有染分、净分,无明就是染 分,第八识的染分。二乘人仅仅证到第八识的染分,不得其净分,不入第九 庵摩罗识。

「意谓。二乘心行已灭。尚不能知自证无明境界。何况以生灭心。欲入如来 妙圆觉心。此必不能也。」一层差一层,二乘都不成,凡夫更不行,众生更 不行。「故以萤火喻之。乃结示当断轮回根本。正指无明妄见也。」大家印 证你自己,你没讲的,你自己也要善思惟,思惟这个道理。看到人家的注疏 ,和你思惟道理同不同,那你才有进步啊!如果你只坐在那里打瞌睡,默然 无物,一字不知,永远是愚痴凡夫,没办法的。你不讲话不要紧,你思惟, 我想这个道理应该怎么样,人家一写出来,「哦!不错,和我想的差不多。 」或「我想错了,我要改过来。」这样才有进步啊!如果有发言,讲过的, 看看人家写的和你一样不一样,他的见地有对的,有不对的,你可以印证他 ,他也可以印证你。如果人家讲得对,看看人家怎么讲的,自己修正自己。 我们今天修学到此地!

 

 

 

■第二十三次修学 

 

师父:你们不是求无上佛道的,求生活的,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吃着出家人的饭, 手上拿着念珠,装出一付出家人的样子,不装这个样子,没有供养。检讨自 己有没有实德!不是我责备你们,你们想一想,良心过得去吗?每天早上起 床先摸摸头,为什么摸头啊?人天师表啊!佛亲口所说,如果不修道住在道 场中,不如下地狱烧煮其身。因为在地狱中烧煮其身,只有一生。不修道, 住在道场,生生世世被烧煮。不持戒、不学经法,佛说不听许他受一饮水供 养。这辈人好比析一根头发,析成千亿分,他一分供养都消不了,何况要受 四事供养?这个经常和你们讲过啊!我大病不要说,牙疼,饭吃不下,中午 勉强爬起来为什么呢?为了跟你们讲圆觉经,结果你们不到,良心何在?难 道说我讲圆觉经是为我好?实在说,我这个样辛辛苦苦领导你们学经学戒, 不过为了使你们大家都能往生西方。希望大家真诚心发起来,长远心发起来 ,经上说,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长远心才能使你得道啊!事须渐修, 久习方成。

你想一想,你出家一场,不就是为了学经、学戒吗?不知道珍惜,离开西莲 净苑,没有其它道场经常讲经、讲戒的。如果你再不学经、学戒,不学佛法 ,天天为了吃三餐饭,那叫混吃等死啊!这就是佛所说的破戒恶比丘。 

不要小瞧这件衣服,我们这件衣服虽然是唐装,还不是正式袈裟,你穿上这 件衣服,鬼神钦敬,知道你是出家人。这件衣服在身,邪魔不侵,不要说是 袈裟了。如果披上袈裟,龙天恭敬,可是你没有一点实德的话,龙天说你是 行尸走肉。

修学经法,千万不要感觉深,看不懂。要起难遭遇想,无上甚深微妙法,百 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这是探讨如来真实 之义,佛说若人闻大乘法起惊疑怖畏,此非佛弟子,外道六师为他的老师。 大家不可起惊疑怖畏心,听到大乘法,要深深求其道理,深深体会它的道理 。

佛又说,声闻乘人闻佛说毕竟空,如刀割心,根机不行嘛!所以不见佛性, 不得佛道。纵成阿罗汉,不见佛性,得声闻道;纵成辟支佛,不见佛性,得 缘觉道。

我们修学圆觉经就为了上求佛道,这就是你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行为。如 果你不上求佛道,你怎么能下化众生?如果你不上求佛道,能下化众生,一 切外道皆能下化众生,一切愚痴凡夫皆能下化众生。现在看经文: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 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我们今天修学这段经文。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如果有人利根 看得懂,更应该精进上求无上佛道,如果你知道法、知道律,那才是顶天立 地的比丘、比丘尼。

再特别告诫大家,夜晚千万不可起淫欲念,那邪鬼会缠身,什么原因呢?你 不犯淫欲念,我们护法韦驮菩萨保护你,他不敢来。如果你淫欲念动,护法 韦驮、护法善神皆远离,不保护你,那邪鬼就趁机而入。千万小心!要是引 到邪鬼上身,悔之已迟啊!夜晚睡觉,不管男众、女众要把身体盖得严严、 规规矩矩的,护法韦驮、一切护法善神皆在你身边。我这句话讲得实实在在 、踏踏实实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话,自误前程。

我看见很多了,由这条路堕落下去的,好几个。大家好好修行,我告诉你, 你如果经法通达,戒律严净,你身上有光啊!一切鬼神看见你,不敢侵犯你 。戒律不懂,经法不明,你和凡夫有什么两样?不过空空穿了一件衣服就是 了。

 

乘师:「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 。」这上文有连带关系,上文讲到「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 。」上面又讲到二乘偏空,落入断灭,所以不能亲证如来的圆觉妙心。凡夫 以思议心也不能证入如来的圆觉境界。这里说「有作思惟」就是指凡夫的思 议心,「从有心起」就是第六意识心。

「皆是六尘」,都是六尘缘影心虚妄分别的,六根对六尘,根对尘起攀缘。 譬如我们眼对色,耳闻声,乃至色声香味触法,事实上根尘本来无过,当我 们起贪着的时候,就会产生妄想。这个妄想本来是虚妄的,由于虚妄造罪, 虚妄受轮回,事实上轮回不可得,是虚妄落入遍计执。

如果我们观察到一切法都是缘起无性,像空花一样,没有实在的体性,幻起 幻灭,我们不执着,当下是清净心就能证入圆觉。「妄想缘气。非实心体。 已如空花。」缘气就是虚妄的习气,事实上是虚妄的,不是真实性的,就像 空花一样。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这段文 就是讲结论了,前面金刚藏菩萨向佛提出三个问题,都不是正问,主要是为 了我们末世的众生,末世的众生不能成就如来圆觉妙心,所以有这些疑惑, 落入遍计执。为什么落入遍计执?佛的解答,就是上面说的种种取着,有无 前后……念念相续。这边佛再解答,「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老实,「 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因为上面有这样的问题,众生 本来就是佛,为什么会有无明?所以佛就这样回答,无明心起,就是落入二 见,生灭、有无……皆是轮回根本。

 

师父:大家注意到,「有作思惟」,什么叫有作思惟?它怎么来的?怎么个情形? 「从有心起」,什么是有心?深深地探讨佛的本怀。

 

闻师:「有作思惟」就是分别心,也就是众生的妄心、生灭心,因为前面有讲到用 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用思惟心就是以轮回心,也就是生灭心,才生轮 回见。这样用分别心遍计执思惟如来圆觉境界,要入不生不灭的大寂灭海终 不能至。

这边讲「皆是六尘。妄想缘气。」这个六尘,眼见色,是生灭法;耳听声, 是生灭法,乃至鼻闻香、舌尝味、意念法都是生灭法。约无性法讲,一个是 相,一个是性,相是虚妄的,性也叫无性,相无性,相不可得,性无性,性 不可得。眼见色,落入生灭;耳闻声,落入生灭,这叫取相,也是起遍计执 ,也是有作思惟。

「妄想缘气」,就是指无明,众生无始劫来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种无 始劫的轮回根本,「非实心体」。所以说是妄心,不实在,「已如空花」, 事实上,空本无花。「用此思惟」,如果用这种思惟心、生灭心、取相心, 要入如来大圆觉,「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有句话说,「妄 上加妄」,或者禅宗所谓「头上安头」,你的心是虚妄的,再用颠倒心来分 别种种的教法,是错误的,所以说「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多诸巧见就是多诸分别,众生分别,不 是取相落于有,就是取空落于断灭,就是所谓的二边。以这种心要成就如来 圆觉,是不可能的。「如是分别。非为正问。」也就是讲前面金刚藏的问题 不是正问。

 

师父:「多诸巧见」,这个「巧」字当「虚伪」讲,论语上有一句话:「巧言令色 ,鲜矣仁!」巧言就是虚伪的言语,巧见就是虚伪的知见。大家再想一想, 「有作思惟」,还有一个法,有作对什么?(答:无作。)欸!这应该了解 ,无作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分别;有作呢,有生有灭,不平等,有分别, 取相,所以下文才引出六尘缘影来。「缘气」那个「气」当习气讲,由于六 尘养成的习气。

 

觉师:「有作思惟」,众生于缘起执着有,所以后面提到「皆是六尘。妄想缘气。 」六尘本无实体,所以他说「非实有体。已如空花。」空花没有,而众生执 着空中有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如果以执着有的心辨圆觉,好比空花 复结空果。前面提到「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 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本来没有佛和众生,众生执着有佛有众生, 好比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这样来思惟妙圆觉境界,无 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虚妄心、有所得心。「多诸巧见」,有所得见,就 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因为你要成就圆觉方便,就要于缘起会入无性才能成就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就是指前面金刚藏菩萨问的三个问题。

 

师父:我再提醒大家,「有心起」是有所得心。我讲过一点点,还不深入,大家看 一看,这是一贯下来的。有作思惟是有生有灭,取相有为,作是起、是生, 落入生灭法。这从那儿起呢?从有心起,都从有所得心起,有所得心从那里 起呢?从六尘起的,有所得于六尘,六尘实在没有,虚妄的,它是没有的、 虚妄的缘,以这个缘在你心里造成习气。

 

修师:有作思惟就是分别造作,种种妄想、遍计执取着于相都是从六尘而来。妄想 缘气就是指我们的识心计度,不是我们实在的清净心体,所以下面讲「非实 心体。已如空花。」好比空花一样,空本无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用 分别取着心来分辨佛的境界,好比空花复结空果。因为佛的境界是毕竟空, 没有相,用分别心取着,就好比空中花复结空果,虚妄的,不可得。「善男 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我们这六尘缘影心,多诸巧见,生种种分别、 妄想、我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师父:大家仔细看,我提供你们意见,第一个,有作思惟和攀缘心有什么关系?第 二个再想,这个心完全是虚妄缘气,既然虚妄缘气生的习气,所以「非实心 体」。它这是一贯的,非有实体,才犹如空花嘛!

 

悦师:「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有作思惟就是第六意识心,第六意识心 分别攀缘,从有心起。这种心就是有为心、有所得心,就落入遍计执,所以 三问所问的,佛就说非是正问。这种取相心、分别心就是从六尘妄想缘气而 来。六尘妄想缘气,这在前文讲到「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 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由六尘缘影所谢落的,停 留在内心,假名为心。

下面说,「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可见这是六尘缘影心, 不是真实的心。它说「非实心体」,真正的心体是清净无分别的。以前师父 佛七开示说:「念佛的不是你,你要找到那能念佛的才是你。」也就是你的 真心并不是六尘缘影,能起的才是你的真心,才是清净的心体。所以你一起 分别心,一起思议心的话,禅宗有句话,起心动念即乖法体。所见的都是空 花,所以「已如空花」。那用这种思议心、六尘缘影心,也就是生灭心,要 测佛的不生不灭的境界,「犹如空花复结空果」,是不可得的。

「展转妄想。无有是处。」你这么以思惟心猜测,反而离佛愈来愈玄远,就 是上次有讲到以思惟心测度如来的境界,好比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 接着说,「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 非为正问。」如是分别非为正问,就是讲前面那三问都是种种分别,所问即 非为正问。

 

师父:慧悦提到念佛的不是你,能念佛的才是你,大家想一想,这个道理很深啊! 念佛的有生有灭,是有作思惟,能念佛的那个不生不灭,你在念佛法门上就 得受用了。怎么不生不灭?按照有作思惟讲,念佛的,灭了以后不能再念佛 ,因为法灭了不能再生,人死了不能再说话,火灭了不能再着。可是它灭了 还能再念佛,一定有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所以那个才是你大德的自性,往生 是它,它往生啊!仔细想一想,不是念佛的那个人往生,能念佛的那个佛性 往生,那个佛性是不生不灭,竖穷三际。既然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穷 三际那就是无量寿,横遍十方是无量光,我们净土法门圆顿大乘,就在此地 。

 

策师:「有作思惟」,就是有住心,有住心就是住着六尘,住着在六尘虚妄法,就 与如来妙圆觉心不相应。这些住着都是虚妄的,所以这里说空中没有花,一 切不是实在有,是你虚妄见到的。用此思惟,要辨如来妙圆觉心,无有是处 。 「虚妄浮心。多诸巧见。」虚妄浮心就是妄想心,就是有住心,所以多诸巧 见。分别颠倒执着,不能成就如来妙圆觉境界。

 

师父:有作思惟是有所得心,没有的,没有实在的体性,以这个思惟心再思惟佛的 境界,那更糟糕了,我们众生就迷在此地。男相有没有?女相有没有?见法 性身的人──地上菩萨,不分男女相。知道男相虚伪,女相也虚伪,你再从 男相、女相生好看的心,那不更糟糕了?大家平常日用麻烦是不是都从这儿 找来的?千万种罪恶都从这里生,认为男相好看,女相好看,其实男相、女 相没有,空空造下千万亿劫的罪过,何况再思惟佛的境界呢?

或者有人认为我们修学圆觉经,和念佛法门没有关系,那就错了。不相信我 们看看,六尘妄想,这个六尘有相没相?第一个先看六尘有体没有体啊?没 有实在的体性。有相没相?没有相。没有相有碍没有碍?没有。没有妨碍, 按时间讲,竖穷三际,对不对?按照空间讲,横遍十方,是不是?竖穷三际 是无量寿,横遍十方是无量光,总合起来讲叫清净佛国土。你念佛就要念到 这个地步,念到这个地步叫一心不乱,竖穷三际叫一心,横遍十方没有妨碍 叫不乱,从这里得。

再从浅近的方面讲,一心不乱──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怎么下手修呢?圆 觉经讲得很清楚啊!戒除你的妄想缘气,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路子?所以 念佛法门叫圆顿大乘。谁讲?

 

观师:「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有作思惟,有生有 灭,这思惟是从有所得心起,有所得心就是贪瞋痴心。「皆是六尘妄想缘气 」,在前面普眼章有讲,六尘妄想缘气是假名,是虚妄的。「非实心体。已 如空花。」这不是真实的心体,因为心体是无性的,无性随缘,有作思惟, 它是无性随缘,就像空花一样。用这样虚妄心的思惟要来测度如来的境界, 就像空花结空果一样。空花怎么会结空果呢?因为花已经是不实的,怎么会 结空果呢?所以这是展转妄想,是不对的。

「善男子。虚浮妄心。多诸巧见。……」虚妄心、有所得心,也就是攀缘心 ,多诸巧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金刚藏菩萨代替众生问 的问题非为正问。

刚才师父开示清净佛国土,这个清净佛国土,经上也讲到心净则佛土净,所 以我们要清净佛国土,就要清净我们的心。怎么样清净我们的心?就是不要 以有作思惟,妄想缘气思惟一切法。

 

师父:现在大家查注疏。

 

修师:有作思惟就是分别、造作心,从有心起就是有所得心,皆是六尘妄想缘气, 就是六根攀缘六尘谢落的影子,叫做妄想缘气。这是告诉我们,我们所想的 都是六根攀缘六尘所留下的影子,然后起妄想的。这不是我们实在的心体, 不是真正的清净心。

 

师父:对!我和你讲,你既然讲到这地方,我可以讲了,要不然我若早讲的话,障 碍大家。现在大家查注疏。这个缘气,攀缘六尘的习气,是什么呢?独头意 识,前五识谢落影子,眼耳鼻舌身五识所谢落的影子,这种缘气,没有的。 五尘都没有,怎么有眼耳鼻舌身呢?慧修讲出来我才讲,要不然我讲出来, 你会不到,我障你了。

 

修师:它这个「非实心体」,就是说你不要认贼为子。

 

师父:独头意识不是实在的心体,虚妄起的。「缘气」两个字,大家知道,就是独 头意识,它只能攀缘过去、未来。

有作思惟,有所得心就是攀缘心,你不想一想,你的攀缘心攀缘于何?攀缘 六尘。攀缘六尘都是有作思惟,生死根本。清净觉体是什么?清净平等无为 不二。

大家不管听懂听不懂,你只要善谛听就行了,千万不可以心里默然,一字都 没有,那袈裟下失掉人身。呆呆地坐一个小时,你如果现前感觉很苦,你一 点功德没有,一丝功德没有,你怎么能往生?怎么能了生死?如果你呆呆地 坐在那里,心里什么都没有,甚而打妄想,那你自误自己。你听不懂,没有 关系,不能深入法,没有关系,谛听,自有功德。能讲的,不管他是讲得对 不对,最低限度,你谛听了。

如果你能以不取相心念阿弥陀佛,真念佛了,不取相是什么心?没有分别心 ,平等心,没有高下心,没有染净心,没有生灭之心,那叫无为心。无为也 没有,那叫一真法界性。修其它的法门,如果以取相修,皆不得益处,修念 佛法门,如果取阿弥陀佛相,至诚恳切念佛,还有凡圣同居土下品生的希望 ,佛会怜悯你的。凡夫带业往生就是这个原因,有一般人不知道,什么原因 带业往生?他说净业才能往生。如果说净业才能往生,那是修禅嘛!修禅不 得净业的话,不能得道。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五下‧一六)「此直示妄元」,妄本无 源,千万不要会到妄的根源,那错了。妄是没有实在的,没有实在的怎么会 有元?就是缘气,虚妄的。「诘责当机也」,当机是谁啊?当机是金刚藏, 诃责金刚藏所问的不是正问。「意谓。但凡夫起心动念皆是妄想。非真心也 。以此妄想思惟。辨于佛境。远之远矣。故如邀空华。复结空果。」这个字 不是邀请的「邀」,它是转注的,就是取的意思,就是得的意思。「所以展 转。但增妄想耳。」没有实在的。「如是虚妄浮心。岂能成就圆觉方便耶。 故非正问也。」

大家看看憨山大师所解答的,和你想的对不对?一般人不入教理,仅取名相 ,这里边没有名相。他解答得很简单,因为他是过来人,他知道了。你如果 是程度浅的人,看不懂!不知道他的意思,如果你也深入,你就知道他所讲 的意思不错。

你们不要嫌我叫你听经、听戒,你想一想,我不在了,恐怕没有人再叫你听 经、听戒了。机会难得啊!我现在还在,才能督促,总算不错,有几个慢慢 地和菜一样露苗了。唉!你们不想一想,若干年以前你们都懵然无知。

(卍续一六‧圆觉经句释正白卷上之下‧三五二下‧一三)「有作思惟者。 分别妄识」,分别心,虚妄心,识心。「以根尘和合有非无作性」,根尘和 合是没有的,法三事和合,佛在阿含经讲,三事和合触,有触才有受,有受 才有爱,有十二因缘。我先讲和合,譬如十二因缘的触怎么产生的?前面讲 的,识名色六, 入触,讲到触有三种,可以讲是三种,识一种,名色就是根, 六入有两个东西,尘入根,根入尘,十二入嘛!这里面讲出三个东西来,根 尘识。根尘识和合有触,有触才有受,这是十二因缘的来龙去脉。可是这个 不对的,佛说是顺众生边、世俗言语说,佛的本意不是这样。这个触,三事 和合才有,那么三事没有和合时没有触,对不对?我们再看,这个触在根里 有没有?尘里有没有?没有。识里头有没有?根尘识没有触,没有触和合起 来变成有触,不合道理吧!所以佛说这是虚妄法。

「以根尘和合有非无作性」,有作不是无作性,无作性是不生不灭,无相无 为,清净平等,不动,它不是无作性。「从有心起者。无明妄性本明照生所 一念成立乃有为法。……」无明心是虚妄的,「所」是没有的,修行人要是 会到这个地步,有句话──是什么谁知道?它不是虚妄,是真的,修行对了 ,是那一句话?如果在这个地方,你以无住心契无相法,对了!你以有住心 取有相法,错了!这叫无住心契无相法的根源知道了吧?「所」没有啊!他 说照「所」成立的,观音菩萨的法门,妙耳门,是讲实相的,入流亡所,没 有所。有所的话应该有六尘,没有六尘那有所?

「乃有为法」,这个都是有为法,有为法我问大家有没有?(答:没有有为 法。)为什么原因没有有为法?有为法生灭的,不停,是不是?剎那剎那生 灭,没有,生灭法虚妄的嘛!如果有为法有的话,生灭,生也应该是有为, 灭也应该是有为,对不对?如果生是有为的话,也应该生灭。如果生是也生 也灭,没有,那违背了。生就不是灭,灭就不是生啊!所以有为法是虚妄法 ,没有实在的。「通指妄心性相。不出尘想缘气。尘是照生之所。……」虚 妄心,照生的那个所是虚妄的。

「想吸之尘是无明迷有」,这是讲缘气,气是习气,华严宗讲无明为习气。 这个法唯识宗和华严宗讲的,有一点点差别,唯识讲无明是种子,华严宗讲 无明是习气,比种子更深了。如果无明是种子的话,大家都知道,声闻无学 、缘觉无学、阿罗汉、辟支佛是不是断种子啊?可是他不破无明啊!如果无 明就是种子的话,阿罗汉和辟支佛应该破无明。华严宗说现行是六根起,种 子是识心有,往上还有习气,习气是那些人破习气?地上菩萨,初地破一分 无明证一分法性身。

「循环往复所有妄心」,这个「妄」字不读「ㄨㄤˋ」,念「ㄨㄤˊ」,作 「没有」讲。「总此二法。故云皆是。缘气释准前。非实心体者。非无生灭 本妙觉心。全是缘气幻影。无实体性。此句破明诸心幻妄。……」,这好象 又漏了字吧?好象「破无明诸心幻妄」吧?综合以上讲过的,大家认为这个 人讲得对不对啊?这个人讲得有道理。

「已如空华。此明非实有体之诸妄心已如空华。……」这个没有甚深的道理 ,大家可以了解。

「思惟全幻」,思惟取相而生,所以都是幻。「佛境全真」,佛的境界是真 实的,为什么是真实的?不是说有是真实的,一般人认为真实是有,错了。 如果有是真实的话,你把佛法误会了,它清净遍满,平等不动,真实的嘛! 所以说无量光,真实吧?遍满嘛!无量寿,不动嘛!真实的,真实有阿弥陀 佛。「用幻求真真不成幻。……」

「犹如空华者。喻用思惟心。……展转妄想者。空华本妄想生。今求结空果 。……此中喻意。是明用思惟心以辨佛境。乃迷佛境为虚妄果。……」对的 !这个人讲得有道理,大家仔细看,和你想到的是不是相同?你想到几分, 用他印证你。我们很可怜!没有善知识印证,以前有善知识,会到这个法的 时候,去请问善知识,说这个法对不对?善知识点头,没有错。我们今天到 此地!

你们要是看经,发现有重要的地方,记下来的时候,一定记是某某著作,什 么人写的,在第几章,要把它记清。要不然你看到好句子,一看,过去了, 白费了。

 

 

 

■第二十四次修学

 

师父:我恐怕大家懈怠下去,所以很勉强支持,我为什么这个样呢?我也知道,我 休息会舒服一点,可是我可怜末法时期的佛法,眼看没落了,正法无人传。 如果我一口气不来,恐怕你们再听到这个法就很难了,所以我不敢偷懒。

大家知道,一定先得义理,佛法为什么到中国大兴大乘?中国古人就说一句 话,得其义理,文可忘。我们看,现在差不多讲资料的、引证经文的多,真 正善识谛理的,很少。差不多讲历史,只谈历史,实在这个不是佛法,它是 帮助。我不敢说别人,我可知道中华民国的历史不正确,那太多了。它怎么 不正确呢?记好的,不记坏的,不但中华民国的历史,自古来的历史都这个 样。就算有的史官很正确,好坏都公平记载,他的记忆力有限,不相信,事 实就是这个样,有很多难以正确。历史都是相对的主观观念,我认为对了, 就是历史了。

所以应该知道,深入谛理。大家,我辛辛苦苦领导各位,你相信也罢,不相 信也罢。不过我告诉你是实在的,你如果懂了谛理以后,你用它来读经,不 管读什么经,你用谛理去读它,保证贯通。世间法也如此,世间法讲学术, 出世间法是佛法,它都是一个路线──有两部份,一部分是理论,一部分是 应用,大家懂得理论以后,自己试试,试图应用它。再看经看到这个地方, 不晓得意思,你用谛理把它分析分析,锻炼自己,训练自己,你要是不求这 个甚深第一义的话,你把所有经文看遍了,不过死读书,读死书,没有用。

从今以后,大家再看经试一试,像金刚经啦!心经啦!这两部经我们讲过了 ,恐怕又落窠臼了,其它的经文,你可以看。我所说出世间法也是分理论部 份、实用部份,那是根据般若经,六百卷大般若经是理论部份,其余般若经 是实用部份,大家不妨去看一看。其它我们没修学过的经,你拿出来,找它 的经文,你按照二谛理给它分,二谛是一般都通用的,藏通别圆都通用。

如果我知道这个道理,我不告诉大家,我受恶报,受什么恶报呢?来生受愚 痴报。佛时代有一位弟子,受愚痴报──周利盘陀伽,就是这个原因。所以 你们大家了解以后,也告诉别人,这才叫无尽灯,那才不辜负佛教导你一番 。我们了解到一点道理,要感谢佛啊!佛不加被,你不会了解的,连大菩萨 都是这个样,佛不加被,他连问佛的能力都没有。这章眼看完了,重颂的部 份,我们就不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重宣此义是重颂。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 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花相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师父:重颂没有修学的必要,长行都修学过了,我们看弥勒章。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弥勒章
下一篇: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眼章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直解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二期 第七天 心地光明于心无愧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贤善首章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眼章
 夏雨清凉解要 十三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二天 觉悟无常发大悲心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四期 第六天 摄耳谛听佛号不断
 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二谛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句解 释经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流年似水 知音是岸[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栏目:妙祥法师]
 《大念处经》开示(十一)[栏目:玛欣德尊者]
 戒惧因果 谨言慎行[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普转一切清净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知苦灭苦 修行于道[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杂文记弘一大师二三事(毛始平)[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众生二障在缠碍道[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略论佛教伦理及“心灵环保”之浅见(王春华)[栏目:佛教与伦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