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凝聚的供养比烧高香更有价值
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
2014年11月09日 《人物周刊》
山里空气潮湿,不久下起了大雨,雨水顺着檐角悬挂的一长串莲花盏哗哗往下淌。“雨中的灵隐寺更有味道。”光泉法师的方丈室里,半面墙高的玻璃窗将写着“禅”字的大殿和远山树林全都收纳进室内。氤氲的水雾很快笼罩整个寺院。
跟寺院深处的宁静不同,灵隐寺外,打着各色雨伞的游客仍在往寺里挤,不时掏出相机在标志性景观前留影。这座千年古刹是杭州香火最旺的寺庙,日均接待人数上万,每年这里出产的月饼、腊八粥都是抢手货,而新年来到灵隐寺烧头香更演变成杭州城中的盛事。
年轻僧人领着我们穿过林间小径,抵达杭州佛学院。身为杭州佛学院院长,光泉法师参与创办了这所学院。1999年,杭州佛学院正式开始招生,创办之初,仅有二三十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已有一百三十多人。在全国范围内,在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性的教学机构,目前只有杭州佛学院一家。办学至今15年,杭州佛学院的毕业证书逐渐被国外一些大学认可。
寺庙的核心竞争在文化
记者:灵隐寺常年香火繁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光泉法师:说起灵隐寺,在常人眼里可能有点不可思议,有很多千年古刹,但像灵隐寺这样香火鼎盛的确不多。现在一年有五百多万人次,游客量在全国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我有时候也跟他们开玩笑,灵隐寺不管谁做方丈,每年都有这么多人,这就是老祖宗结下的一份文化积淀,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带动了大家到灵隐寺来。灵隐寺到了宋代,高僧辈出,在中国佛教界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那时候许多从日本来中国留学的和尚在灵隐寺学习,再回自己的国家建立道场、建立宗派,后来都成了日本佛教史上开宗立派的人。
前段时间我去了日本大德寺和一休寺。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有个动画片叫《一休小和尚》,风靡全国,那个剧一演,万人空巷。我去看了以后,发现原来一休寺受了我们灵隐寺的影响,一休他上面的开山祖师,是受了虚堂智愚的影响,虚堂智愚又受了我们灵隐寺松源崇岳禅师的影响。他们把禅宗带回日本,建立了一休寺。现在庙里挂着松源崇岳的一幅画像,是当年一休画的,一休对松源崇岳非常敬重和推崇。这说明灵隐寺在日本、东南亚甚至在国际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就不难想象,为什么灵隐寺常年有那么多游客,那么多香火。
记者:禅宗一直是杭州的名片,禅宗给杭州带来了什么?
光泉法师:前两年西湖申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些专家来了以后说,像西湖这样的山水景观,世界各地多得不得了,一点不足为奇。但听了西湖周边人文的介绍之后,他们非常惊讶,这个地方竟然有那么多的人文积淀,这是世界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所以就顺利申请到了世界文化遗产。
说到周边人文,其实绝大部分都是佛教的。在南宋时,朝廷评定了天下有“五山十刹”,灵隐寺就是“五山”之一。民国时候,弘一大师在他的回忆录里讲,那时候西湖有两千多个寺庙,为什么叫杭州“东南佛国”,可想而知。这么多寺庙中,灵隐寺是一个龙头寺庙,如果说当年没有灵隐寺这种龙头寺的带领,也形不成“东南佛国”这样的一种盛况。
从经济角度讲,它影响了杭州的旅游。从宗教哲学的角度讲,它影响了人们的信仰。所以杭州一直到现在,每年年三十晚上,每年3个“十九”,各个寺庙人山人海,天竺路、灵隐路都交通堵塞,半夜里交警都要加班管制交通,否则的话水泄不通,这就是杭州特有的人文。
记者:灵隐寺历史悠久,如何在现代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
光泉法师:2007年,我们的老方丈圆寂以后,我就开始接手管理灵隐寺,我们一直在推动佛教文化的发展。现在是市场经济,在宗教界,一样存在着像市场经济一样的竞争,不仅是各个宗教之间的竞争,就是同一宗教,也有不同教派之间的竞争,同一教派,也有不同寺庙之间的竞争。核心竞争力就是文化。文化依靠人才,所以人才是根本。灵隐寺现在从杭州佛学院毕业的人当中,选择一些年轻僧人进入灵隐寺,补充新鲜血液。
我觉得仅仅停留在宗教这一块,还是狭隘了一点,应该从中华文化、民族文化的角度,去做一些推进。21世纪的今天,传了两千多年的宗教如何适应这样一个后现代社会,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探求的课题,但有一点,对于一个宗教界人士,你如何去引领一种社会的“时尚”,这也非常重要。娱乐界、商业界有时尚,但我觉得“时尚”应该是引领人们生活水准,特别是思想意识、精神层面的东西,朝着一个人们更有幸福感、更有梦想、更祥和安宁的社会发展,佛教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佛教在今天大有可为
记者:去年你曾在哈佛大学做演讲,也是灵隐寺法师第一次走进美国大学,你怎么看待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走向佛教?
光泉法师:去年我去美国,刚好哈佛大学邀请我去做一个演讲。演讲以后有学生提出来,美国正在打叙利亚,你怎么看?作为佛教界人士,我们坚决反对战争,战争就是生灵涂炭,我们更反对外界介入另一个国家的内政,呼吁用政治解决,而不是武力。第二天他们国会讨论要不要授权奥巴马出兵叙利亚,没通过,这是人们的共同理念,反对战争,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西方人对东方宗教的了解也不多,现在美国、欧洲的一些寺庙都是台湾的法师去建立的,但据我了解主要还是针对华人华侨的,对西方人的教化还是比较少。如果以后政策法律允许,灵隐寺到美国去建立寺庙,可能不是建立在唐人街、华人区,我们可能会建到白人比较密集的地方,我们去并不是做佛事,让大家来拜拜佛,不是仅此而已。我们要参与到美国社会价值观的重建当中,进入它的主流思想,这样才能发挥佛教的作用,才是我们到西方去的意义,不然多几个少几个寺庙没有意义。
记者:那中国当下的价值观呢?
光泉法师:中国人不是重建,而是怎么维护,把我们真正的价值观树立起来。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价值体系其实已经建立了,我们传统中的慈悲、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现在叫慈善,就是慈悲心的体现。另外还有包容,寺庙进山门第一个就看到弥勒菩萨,挺着大肚,笑口常开,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现——宽仁以待、包容,你信与不信,他都笑脸相迎,这就是中国人的开放、大度、包容。这种价值体系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历史上就有,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记者:当下社会上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没有信仰吗?
光泉法师:其实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这句话是西方人在说。中国人无非是有不同的信仰,怎么能说没有信仰?据有关方面透露,西方宗教在中国已经有超过一个亿的信仰人群,他们难道不是信仰,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理念,也是一种信仰。不能说没信仰就导致这些社会问题。如何去加强我们的信仰,建立一个完善的信仰体系,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加强的。
记者:社会转型期,宗教能在多大程度上帮我们面对问题?
光泉法师:我觉得今天出现的很多问题也是很正常的,西方社会,包括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后的高速发展时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无良商贩也有啊,它的那些法律制度也是因为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后,才制定、完善起来的,并不是说哪个人先知先觉。上帝从圣经当中带来了那么多的法律吗?没有。都是在以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定起来的,也有一个过程,美国人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建立起来,中国现在用了二三十年,已经是非常非常努力了,所以如果给予时间,后面肯定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好。
在整个转型期间,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宗教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就像我们讲的慈悲心、包容、因果理念。如果商家都明白因果的话,过期的东西他就不会去卖,他知道危害的会是自己啊,承受苦果的还是自己。他就会有这种宗教的畏惧感,这种畏惧对于我们社会良知的建立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我觉得我们的佛道教、儒家思想,在今天社会的发展大有可为。
慈悲、包容就是佛教的价值取向
记者:现在寺庙香火这么旺,游客这么多,很多人可能只是抱着游览的心态,作为方丈,你如何去平衡这样的状况?
光泉法师:香客来得多不是坏事,总归比人们都跑到赌场去要好。到寺庙来毕竟是净化心灵,所以寺庙如何去做好服务,如何保障人们的安全,这个是至关重要的。你给别人的是什么,你让别人带回去的是什么。现在灵隐寺专门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在门票上面印上二维码。平台上每天都有一句佛言发给大家,在今天这么一个快节奏的市场化经济社会当中,有这么清新的一两句话,大家可能会比较受用。
曾经有人建议灵隐寺可以直接用信号覆盖,全部接收你的短信,但我觉得这里面有人权的问题,人家不愿意,我强制发短信给人家,这就是垃圾短信。佛教讲缘分,你扫描了二维码,你接受了,你自然可以接收微信。我们也愿意分享我们的祖师或者佛经上面告诉我们的一些道理。每天平台上还会发一个素菜的制作方法,提倡吃素。我们灵隐寺有自己的理念和做法,虽然这些事情不起眼,但却像“润物细无声”一样,慢慢地去引导。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慢慢去引导,很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经济调控也不能今天一调明天就发生效果,它有个客观规律,有自然周期。所以教化众生、引导众生的过程也有规律,我们尽可能把自己的东西展示给大家,大家愿意就来取,你不愿意,我们也不抱怨,下次还是有缘。
记者:人们对佛法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
光泉法师:很多人受商家忽悠,最近几年出现了烧高香、烧头香,哪部佛经说香要烧得越大越好,菩萨就感应了?烧得小,菩萨就不感应了?没有这回事。佛经上讲“心香一瓣,遍满十方,一切诸佛悉能闻此”,就是用内心的信仰、崇敬,凝聚成自己的供养,这份供养比买高香更有价值。现在很多商家的炒作都歪曲了这种供养,好像菩萨就年三十晚上在,其他时候就不在了?只要你有虔诚的信仰,菩萨一样能保佑。菩萨怎么保佑,就是用菩萨的精神、理念,以慈悲心待人接物。
佛教讲“有求皆苦”,所以要去掉自己的贪念,保有一颗平和的心。真正的信仰应该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对宇宙的理解,我们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但也有一个范围,不能超越一个普遍的价值。
待人接物就是修行
记者:你出家多年,现在还会有自己的烦恼吗?你觉得当下人们的烦恼主要来自于哪里?
光泉法师:烦恼每个人都会有。我们在成佛之前,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当下有烦恼,用念佛的方法来调节自己。中国人有一句话叫“知足常乐”,要有一颗知足的心,知足你就幸福了。不快乐是因为各种欲望驱使着我们,但是我们如果用感恩的心、慈悲的心、包容的心去对待一切,烦恼就会减少,今天哪怕只得到一顿饭的钱,也要感恩。一个人如果不会感恩,他跟其他的低等动物就没什么区别。
记者:面对浮躁的社会,如何让内心更加平静?
光泉法师:虽然现在生活压力很大,节奏很快,但在高压下我们更应该以平常心去对待一切。调节好我们的心态,否则我们就会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当中,压力越来越大。一有空就让自己静一静,不光是为了身体,也是为了我们的心灵。心怎么休息呢?用我们宗教的理念,一句佛号,安住心,不要烦躁。
记者:在负面信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怎么和恐惧相处?
光泉法师: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所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人们在衣食不保、食不果腹的时候,安全感根本就不会考虑了,考虑的是怎么填饱肚子,怎么抵御寒冷。物质有了保障之后他就追求舒适感,我要吃点好的,改善生活。等你有了资金的积累后,你就会想我的地位和名誉。一旦地位名誉金钱都有了以后,随之而来的是安全感的需求,烦恼就来了。这其实是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包容与慈悲,就不需要有恐惧,不做亏心事,心里很踏实,哪来恐惧?我们把自己放松了,与大自然去融合了,你恐惧的感觉就会少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正因为万事万物是无常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我们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这就是无常。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它?去修行,积累功德,不是出家人才有修行,普通人一样也有修行,所以禅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时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人事,这就是修行。
记者:你认为佛学对于城市人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光泉法师:佛学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包罗万象,两千五百年以前释迦摩牟尼佛所提出的这些理念,今天我们的前沿科学,包括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等等,都涉及到了。在科学技术发展到顶端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佛经,里面早就有答案了,这就是佛学的伟大之处。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到宇宙之间,无所不包,我们今天的人应该好好去学习。(文:邢人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