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三)以妄念多寡判断见解高低则易落入庸俗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05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三)以妄念多寡判断见解高低则易落入庸俗

  亚青寺的全名是亚青邬金禅修圣处,所以亚青是以实修为主的圣地。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传讲理论呢?就是为了给实修创造一个辅助,因为在缺乏闻思的前提下,我们会不知道如何修行。

  我们平常在求成熟口诀法的时候,前行破除心房的第一步是决断心之根本,也就是要知道一切都是心在支配。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无垢光尊者也曾经说过:“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所谓“真实义之精华”,从共同的角度来说,是要以调伏心为主;若站在更高一层的立场上,当然讲解的是心性。今天讲解方便教授,当然以调心为主,所以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要记住,调心可不仅仅意味着止息一切心的妄念。三乘教法对治烦恼是一如的,但在对治方法上各有各的特点。小乘称之为断除,大乘叫做转变,密宗叫做运用。初次进入佛门期间,有妄念不一定是过失——随顺妄念飘动,当然是过失;但若知道如何运用妄念,妄念就是成办解脱不可缺少的方便。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轮回虽为所弃法,然初不依轮回法,不能趋入涅槃道,初识轮回性尤要。”妄念是需要断除的,但是刚开始进入佛门期间,我们必须借助起心动念来成办心的本性,若不借助妄念,成办不了解脱。因此在修寂止的时候,我们提倡要自然一些。自然并不代表没有丝毫之意念。初次即便你的禅定有多么殊胜,掺杂一些很细微的思维都是很正常的,这时依靠起心动念调伏内心必不可少。

  我们在修成熟口诀法的时候要依止观交修——止是安住修,观是观察修。观察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断绝实执性概念,安住修则是为了完全断除一切执著之根——习气。初次修行时,两者应该交替而修,最终达到合一。观察修对于断除实执性妄念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不要仅仅因为有妄念而烦恼,认为自己的见解没有增上。华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注疏》中曰:“若能转为道用,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脱自性之功能。”如何将妄念转为道用呢?止观交修。止观交修时无论寂止还是观想,都在调伏自己的内心。因此,在修行过程中,无论有妄念还是没有妄念,只要能转为道用,一切都称之为修法。

  如圣者言教 曰:“所谓‘法’,即是纠正不善心。”但改变心相续应该懂得方式方法,也就是善巧运用。若不懂善巧运用,仅仅以妄念多少来衡量见解高低,恐怕这种修法总有一天会折磨你。细致观待,当妄念生起时,你内心就很烦恼,妄念鲜少时,心里就很快乐,这与我们平常庸俗有什么区别呢?平常世间人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也是做得好就高兴,做不好就痛苦吗?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如果也是被一切外境牵着行走,和凡夫有什么区别呢?要记住,修与不修的区别并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的内心调伏了多少。我们从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见解是否增长以什么作为抉择呢?当然是以贪嗔痴烦恼有没有减少,信心与慈悲心有没有增上作为抉择。用世间的话来说,就看性格有多少改善。平常心平气和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有禅定,甚至能时时提起正念,这很正常,还要观待逆缘时如何。逆缘时若能做到像顺缘时一样,那就是一个真正修行者的行为;若逆缘时如同凡夫般,则充分说明我们的修行还欠火候,还需要精进修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二)什么教言最殊胜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四)修行中的注意事项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七)身恶业之邪淫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五)听闻解脱教法应尽量避免语言障碍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三)修行路上的应避免的两点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六)观修不倦生死、怨亲不定而生厌离心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六)以虚荣心学习佛法无助于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三)八炎热地狱之寿量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八)何谓皈依上师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七)修行密法更要谨慎取舍因果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八)出世间禅定修行要点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三)修行地处不清净可能导致懈怠、散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永远抓到的是幻影[栏目:传喜法师·微教言]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卷下 五、赞佛偈[栏目:佛法大意·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合刊]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十六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七十五讲 前行备忘录-依止善知识[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七)[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四章[栏目:四十二章经讲记]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八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上)第四节 天台宗的圆顿止观法门[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彻悟人生 第三十三个故事[栏目:觉真法师]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魏清宁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为什么有些经听起来很相应,有些却很茫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