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觉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4

觉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学佛,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内心种种念头,进而加以调整。阻止其中的不良心行,发展其中的正面心行,也就是佛法所说的正念。

  在我们皈依的佛法僧三宝中,佛是代表正念修习的圆满,这个正念就是觉性。换言之,佛陀已在迷惑中彻底觉醒,圆满开启了生命内在的觉性。皈依佛,就是通过学佛来认识内心,降伏烦恼,达成和佛陀同样的成就。

  法是代表了解心灵的智慧,以及发展正念、消除妄念的一门技术,也就是禅修。具备一定正见之后,也会知道什么是正念,什么是妄念。但如何让正念变得强大,让妄念逐步消除,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正确的方法,皈依法,就是依循佛陀所说的教法树立正见,进而根据佛陀讲授的调心之道不断实践,将正见真正落实于心行。

  僧是代表清净解脱的品质,尤其是贤圣僧,他们已经沿着佛陀开拓的道路走向解脱,证得涅槃。所谓涅槃,就是完全平息了烦恼妄念,使内在觉性充分开发出来。皈依僧,就是以僧众作为修行的良师和助伴,但并不是要亲近所有僧众,只需依止能够引导我们如法修行的师长即可。

  总之,皈依就是选择帮助我们认识内心、开发觉性的信仰对象。这个信仰对象就是三宝,以佛为榜样,以法为指导,以僧为助伴,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但我们还要知道,皈依不是寻找一种外在依赖。在究竟意义上,是要认识我们的觉性。所以佛陀在《阿含经》中告诉我们:“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自依止,是说解脱要靠自己,但凡夫是充满无明的,所以还要依法。而法是佛陀两千多年前讲述的,这就需要“亲近善知识,依法得解脱”。否则,我们可能会师心自用,也可能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我们既要依靠外在的三宝,也要知道,修行的重心是在我们内心。

  究竟的皈依处,是心灵内在的觉性而非其他。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自在,由观而自在
下一篇:要快,更要稳
 皈依是持戒的灵魂
 说说而已,还是付诸实践
 发心、僧格、正见
 佛教传统义解与现代学术之融合
 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于“西园夜话”时答疑
 原始僧团管理体制不同于世间教育
 那些需要否定的
 有情生命的四个阶段
 过年了,你会去礼佛吗?你知道礼佛的意义吗?
 在家居士的律仪生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第六章 唯识宗基本教义 第三节 种子说[栏目:中国唯识宗通史]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at Shanghai Fudan Univ..[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82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论“人间佛教”思潮的现代性问题(李向平)[栏目:人间佛教]
 无执无伪的信心[栏目:雪漠]
 为什么师父要特别提倡施食?[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Anusaya 随眠烦恼[栏目:圣法长老]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四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最励志的语录[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