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认清净土法门宗旨?
 
{返回 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50
如何认清净土法门宗旨?
 
  印光法师答:今欲皈依,并受五戒,必要认清净土法门宗旨,庶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张纯一居士书)
 
  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文钞续编卷上复陈慧新居士书)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惟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念佛之心,必须恳切至诚,如子忆母。纵有他境当前,终不能令此忆母之心,或有忘失。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会课仪跋)
 
  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文钞三编卷四复方家范居士书)

{返回 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法门的宗旨是什么?
下一篇:请问净土五经及净土法门大意?
 律师职业是容易造罪的职业吗?
 请问净土五经及净土法门大意?
 为什么念佛时觉得有妄想?
 为什么至诚才能感应?
 为什么要发大菩提心?
 怎样才能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
 三界六道轮回中谁是我们的依靠?
 念佛人适宜修耳根圆通之法吗?
 什么是立身之本?
 什么是十念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群王的前世今生[栏目:佛本生故事]
 佛教禅定与养生(陈星桥)[栏目:佛教与养生]
 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三节:受蕴想蕴行蕴 第二项:心与心所的相应[栏目:清净道论导读]
 了义炬[栏目:经论著作]
 生命的相拥[栏目:日常的佛心]
 上师瑜伽法(资粮田)的观想方法[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天台智顗禅学体系[栏目:韩焕忠博士]
 器官移植[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欲断无明,须求通达无我见,以是否唯依显教而说,密宗为迅速成佛之法,或有他径?[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修法中我们要修放下我执,但是对佛法的修持一定要有一颗执着的心,所以我们该怎么去理解与分辩?[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