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世出世间快乐和痛苦的差异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7

世出世间快乐和痛苦的差异

世间人和出世间人都在追求快乐,两者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呢?

世间人常常以快乐开幕而以痛苦告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便他认为他的人生很快乐,但是实际当中,享受这种快乐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他在寻找暂时快乐的同时,也遭受着极大的痛苦。况且,为追求世间快乐,往往造下恶业,即便在享受快乐之时,也是未来遭受痛苦之因。因此,对世间人而言,最终的结果不用所言,一定是痛苦的。

作为出世间的修行人却以痛苦开始,而以快乐谢幕。这又怎么理解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所谓的痛苦是什么?这个痛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苦行。由于凡夫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当我们要完全断绝习气烦恼,乃至不随顺往昔的意愿而行走的时候,就会发现,修行是一门苦行。因为当你自己想怎么样却不能这么做的时候,你需要和这个习气抗争,这对修行人来说就是一门苦行。比如说当你每天早上想睡觉却不能继续睡觉、放逸,必须要起床精进修法的时候,对你来说,他可能就是一门苦行。

也许你会觉得,往昔没有修法之前,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由于现前学习佛法,行为就要开始做取舍,恶行必须要禁止。由于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总觉得很多地方并不是像我往昔一般自由,不像往昔一般可以为所欲为。的确如此,从调伏的角度当中来说,他是一门苦行。以前我们心里想什么就让他想什么,但现前却不能继续由着他自由散漫,需要寻找一些取舍之法,乃至还要知道很多转为道用之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一门苦行之道。但这里要明白的是,作为出世间行者,虽然初次开始是苦行,但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我们都知道,无论世间人还是出世间修行者,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得到幸福和快乐,在这一点之上是一致的。但是世间人的眼光并不能看得很远。他们仅仅为了得到他们所认为的快乐而造下无边痛苦之因。这个快乐是短暂的,但结果却是继续长久地轮回漂泊。所以他们以快乐开始却以痛苦告终。

相反,修学佛法的弟子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不再继续随着自己的习气而飘动,当自己和无始以来的习气做斗争时,就会觉得修行的确是一门苦行。所以我们可以说修行者以痛苦开幕。但通过闻法我们已经知道,产生一切痛苦之根源乃是业及烦恼。由于修行者时时都在调伏着自己的内心,所以当把业及烦恼的根源从内心当中消除,最终得到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快乐。

因此,虽然世出世间人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快乐,但却有着天壤之别。世间人并不知道获得快乐之根源是什么,因此仅仅依靠现前所具备的一种智慧去追求这样的果报,即便能暂时满足,但最终趋向还是痛苦。而作为一个修行之者,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要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必须要断绝痛苦之根源,调伏自己的内心,如此才能断绝痛苦,最终能得到永恒不变的快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获得解脱。所以同样是追求快乐,世间人和修行者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些道理都要铭记心中。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理解与上师无别
下一篇:平等心与分别心
 什么是加持
 获得暇满人身之因
 发菩提心依心力的差异分为三类
 皈依弟子应身饰红黄之色
 开示法与根机相契合
 座间时时依改造意念之正念树立见解
 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如何面对修法中的觉受
 拳拳利众心 殷重父子情
 依止导师应慎之又慎 依止导师应慎之又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人社会中的宗教与环保初探(卢云峰)[栏目:佛教与环保]
 浅谈戒律与法律(释悟性)[栏目:戒律学研究]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一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9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11.不通商量[栏目:善祥法师]
 因讨厌咸菜的缘分建了寺院[栏目:和颜爱语·山田無文]
 佛遗教经讲记(六)[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佛教解脱的意义(圣严法师)[栏目:佛学小知识]
 堕胎的问题非常严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觉受生起应注意什么[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