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踏上心灵幽静 第8章 在觉察中演出 扩展注意力的范围
 
{返回 杰克·康菲尔德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59

  第8章 困难的问题与固执的访客

  任何身体、心灵和心智的经验,在意识中重复出现时,就是一个信号,表示这个访客要求更深入、更彻底的关注。

  我们为常见的魔鬼和障碍练习命名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使它们一再出现的底层力量。恐惧、困惑、生气和野心是禅修中的常客,即使我们自认为很了解它们,它们仍一再出现。现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如何处理灵性生活中重复出现的困难。

  几年前,在一次为期十天的密集禅修结束时,我被指派去带领慈心观,作为此次活动的结束。慈心观是需要较长引导时间的禅修, 为自己和他人引发宽恕和慈悲的状态。即将开始前十五分钟,我接到女友充满怒气的电话,她认为我对她有一些要求,让她很不高兴;我也对她做的事感到同样不满。我们争论不休,直到禅修的钟声响起。

  我走进禅堂,坐在一大群禅修学生面前,仍能感到刚才对话的余音,但我仍尽责地用最温柔、慈爱的声音,开始指导禅修。在教导如“愿我的心充满慈爱”或“愿我安详”之类的话后,我会停顿一下,让学生能在内心感受到这些特质。可是在停顿中,之前与女友的对话又如洪水般涌现,我发现自己在想:“结束后,我要打电话告诉她一两件事。”接著我大声说:“观想你所爱的人,把你的温柔扩展到他们身上。”下一个停顿时,我心里会跑出:“那个不成熟又神经质的女人,等会儿我要跟她说……”我开始回忆过去所有不公平的事,想要拿来提醒她。然后我又说:“进一步扩展你的慈悲心到……”这个过程持续进行,好像在我心中上演著一场荒谬的网球赛,还好我面前的学生并不知道。

  虽然当时的愤怒和受伤是很痛苦的感觉,但我又要极力避免大声笑出来;即使另一部分的自己有更深的体悟,但我们的心仍常紧抓著伤害和恐惧。心几乎能做任何事,这没什么好自满的。所幸我曾好好练习过处理愤怒,在两种声音持续交替出现时,能有足够的空间和善意观察整个过程。慈心观结束时,我对她、对自己、对心的矛盾本质,产生了一些平静和宽恕。在这种心情下,我回电给她。

  伟大的神秘主义诗人卡比尔问道:

  朋友,请告诉我,我能对这个世界如何?

  这个我所坚持、穿梭其间的世界!

  我放弃锦衣,改穿长袍有天却发现衣料乃巧手织成。

  因此我买了粗麻布,但仍然优雅地将它披在左肩。

  就如同我控制性地渴求却滋生许多愤怒。

  我放弃狂怒,却注意到我贪婪终日。

  我努力消除贪婪而现在,我以自已为傲。

  心想要切断它与世界的联结,却仍紧紧抓住某个东西。

  我们要如何了解困难持续存在的原因?一旦我们能为这些来来去去的困难命名,我们的心就不会把困难抓得那么紧。当我们不带任何批判,就会像拉姆.达斯所说的,成为“自身精神官能症的鉴赏家”,然后就能以更深入的开放态度,了解这些困难的根源。

  更仔细注意时,我们会了解每个魔鬼和障碍都是一种情绪或精神性的紧缩,都是因恐惧引起的反应。佛陀将这种紧缩和执著描述为所有人类苦难的来源。头几年修行和教学的我,就像任何正常的学生一样,一直在不安、贪欲、怀疑及愤怒中挣扎。我多少相信这些力量就是痛苦的来源;然而当我更仔细聆听,就在自己身上发现所有这些挣扎的背后其实是恐惧,后来在我的学生身上也有同样的发现。

  恐惧会制造紧缩而虚假的自我感。这个错误或“小小”的自我会紧抓著我们有限的身体、感受和想法,试图拥有和保护它们,从这个有限的自我感产生了匮乏和需求、防卫性的愤怒,以及为了保护自己而构筑的障碍。我们害怕开放、改变、全然活著,也不敢去感觉整个生命。对这个“恐惧主体”的狭隘认同,成为我们的习惯,从这种恐惧中产生我们的一切贪婪、憎恨和无知。然而我们在恐惧底下可以找到开放性和整体性,就是所谓的真实本性,或是本来面目、佛性。但要达到我们的真实本性,就需要以最个人化的方式,检视和化解这个“恐惧主体”的活动。

  生活中最能清楚观察这种紧缩过程的就是“禅修”。我们常在禅修中经验到自己遇到某种特别的困难时,会整个紧缩起来,并对它起反应; 这种困难就像禅修中一再出现的固执访客。这些重复出现的想法、情绪和感觉,可以被视为某个卡住的地方或未解决的问题。我指的不是为魔鬼命名时谈到的昏沉、批评、恼怒等一般问题,而是非常特定的问题,常是一再出现于意识的痛苦感觉、思想、感受和故事,梵文称之为“行蕴”。当重复的困难真的出现时,首要的修行方法就是承认它的存在,为它命名,轻柔地说“难过、难过”,“回忆、回忆”,或任何名称。当然了,某些重复出现的模式需要我们有所回应,采取某种明智的行动。我们必须认识这些情况,如同一位禅师所说:“并不是像个呆子坐著。”然而,即使我们已经为它们命名或作出反应,仍有许多固执的访客会持续重复出现。

  任何身体、心灵和心智的经验,在意识中重复出现时,就是一个讯号,表示这个访客要求更深入、更彻底的关注。虽然禅修的一般原则是对一切生起的流动都保持开放,但遇到不断出现的固执访客时,必须知道这是它要求更多注意、更多了解的方式。这个过程包括探索、接纳、了解和原谅。

  扩展注意力的范围

  学习如何打开被卡住的地方,释放恐惧主体的紧缩,有几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叫做“扩展注意力的范围”。重复出现的困难,会在四个觉察的基本范畴中明显感觉到,它可能出现在身体的范畴、感受的范畴、心智的范畴(思绪和影像)或基本态度的范畴(执著、害怕、厌恶等)。若要扩展注意力的范围,我们就需要觉察固执访客的其他面向,而不是只注意它的明显面貌,因为我们卡住的层次必然不同于原本已注意和命名的明显层次。当我们的觉察能从明显的部分转移到其他层面时,才可能产生释放。

  我们在密集禅修时,把这些“固执的访客”或“困难而重复出现的思想模式”称为“十大排行榜”。一般说来,思绪生起时,只要简单地命名为“想、想”,在觉察的光中,它就会像云一样消散。然而这十大排行榜,不论是字眼、意象还是故事,不管我们多常注意它们,仍然会持续回来。它们就像重复播放同一个主题的录音带。刚开始,为了得到新的洞见,我们可以从第一到第十为它们排名,“哦!这是本周排行第三名。”用这个方式,我们注意它们时,就不需要每次都从头到尾地播放录音带,而能更轻松地放下。或是用类似的技巧,为它们加上幽默的名称或头衔。我曾经为自己现在已熟悉的各种面貌取名字, 比如“饥饿的幸存者”、“成功者”、“匈奴王阿提拉”,或“杰克宝贝”、“害怕黑暗”、“没耐性的情人”。借由这种方式,就会更熟悉这些一再出现的恐惧、难过、不耐烦和寂寞的模式,并以友善而直率的方式聆听它们的故事,“嘿!很高兴又看到你!你今天要告诉我什么呢? ”

  然而这样还是不够。比如说:我们一再想起父母离婚的事,一再说到哪个孩子应该拥有哪些财产,谁跟谁说了什么。这种故事可以说无数遍。发生这种情形时,我们必须扩展注意力的范围:“这种想法在我的身体里是什么感觉。哦!横膈膜和胸部感觉紧紧的。”我们就可以命名为“紧绷、紧绷”,然后非常仔细地注意一段时间。这样做时,也许又会打开其他感觉,释放许多新的意象和感受。这样就能开始释放我们紧抓不放的身体紧绷和体内的恐惧,然后把注意力扩展到各种新的感受,这种思考模式和紧绷会伴随哪些感受?它们一开始也许是半隐藏或不自觉的,但如果我们仔细感觉,它们就会开始显现,胸口的紧绷会变成难过,然后难过可能变成哀伤。当我们终于能够开始哀伤时, 这套模式就能得到释放。

  同样地,当我们遇到不断出现的身体疼痛或难受的情绪时,可以把觉察扩展到思想的层次,包括伴随而来的故事和信念。仔细注意时, 我们也许会发现某个与自己有关的隐微信念会使疼痛或情绪持续下去,也许是某个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故事,比如“我永远就是这样了”。当我们觉察这样的故事或信念,如实看见它时,这种模式常常就被解开了。

  重复的想法和故事,几乎都是不被承认的底层情绪或感受所激发的,这些未被感觉的感受,就是思绪一再回来的原因。未来的计划通常是因为焦虑而激发的;过去的记忆则常出于懊悔、内疚或悲伤,许多幻想的生起,是对痛苦或空虚的反应。禅修的任务就是要进入重复播放讯息的底层,去了解和感觉使之生起的能量。当我们做到这点,且真正与这些感受和解时,思绪就不再有出现的必要,模式就会自然消失。


{返回 杰克·康菲尔德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踏上心灵幽静 第8章 在觉察中演出 全然觉察感受
下一篇:踏上心灵幽静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冥想:推动生活的各种冲动
 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界 分裂的实例
 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脉轮
 踏上心灵幽静 第5章 训练小狗:观呼吸 建立每日禅修的习惯
 踏上心灵幽静 第2章 停止战争 战争的本质
 踏上心灵幽静 第8章 在觉察中演出 打开核心
 踏上心灵幽静 第8章 在觉察中演出 五个有益的方法
 踏上心灵幽静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冥想:使魔鬼成为修行道路的一部分..
 踏上心灵幽静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恐惧
 踏上心灵幽静 第3章 坐定 狮子吼的勇气
 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好爱过 真诚的灵性之旅:与心联结的道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武进纪念莲社缘起[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修行的心态要注意什么?[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绪论 二、态度与方法[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天台小止观 对治多障碍的念佛观[栏目:永本法师]
 菩提道次第──宗喀巴大师之三主要道 第一课[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五停心观[栏目:修持]
 牛奶变醋[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