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小结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2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就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得出以下一些看法:
  (1)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衰落三大阶段,凸现出一种博大的哲学体系由低潮到高潮再退潮的普遍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宗教哲学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所经历的曲折道路。
  (2)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决定于深刻、多元的内在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构造原则、发展方向、民族风貌和时代特色。中国佛教哲学思想无疑是中国佛教学者经过长时期消化,真正把握印度佛教的基本精神之后的巨大创造,但其所以能够超越外来的佛教,重构哲学思想,创造出中国化的宗教哲学理论,其内驱力则在于中国历史的需要,其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土壤。
  (3)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主旋律和真精神,在于成就人生最高的价值理想。印度佛教哲学的基调是宣传一切皆空,否定存在(包括个人生命内在)的客观性、真实性。这种思想与中国固有哲学的基调——承认存在客观性、真实性是旨趣迥异的。天台、华严和禅诸宗的大师们,自觉地吸取了中国固有的思维方式,运用圆融的思想方法,把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统一起来,强调理想寓于现实之中,主张回归现实,从现实中实现理想;也就是立足现实,消解对立,超越现实,成就理想。这也正是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4)要成就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关键在于认识、重塑和完善主体世界,也就是认识、改造和提升人心、人心的本质(本性)。这样,心性论就日益成为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重心。在中国佛教史上,先后展开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大体是因果报应之辩、神灭神不灭之争、佛性问题的纷争、真心说与妄心说的对峙、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最后统一为主张与儒、道两家同一本心的三教心性合一论。这基本上是围绕心性问题而展开的。
  (5)中国佛教心性论是阐述心的本性(自性)的理论,它的重心不是论述心的本性是净还是染的心理和生理问题,而是阐明成佛的可能性和开悟人心的理论根据。因此,天台、华严和禅诸宗都重视「观心」、「见性」,或观真心,或观妄心,或明本心,复本性,尽管法门不一,但贯穿其间的其同点是较多直接的感悟,也就是直觉方法。可以说,富有理智的直觉思维是中国佛教的心性论基础上构筑主体理想价值世界的基本方法。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 中国佛教哲学体系的思想元素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五节 心性哲学的合流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九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第五节 念佛禅..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一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形成..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章 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 第三节 合论..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二节 大乘佛教如来..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五节 无情有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第二节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四节 中国佛教因果报..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小结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四节 吉藏的破邪显正..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一章 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 第三节 真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地藏道场九华山[栏目:佛教与山]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摩诃迦叶尊者[栏目:佛祖十大弟子]
 年轻的梦想—圣严法师与李钟桂的对话 相互学习无距离[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量子力学(6)[栏目:量子佛学]
 观音菩萨化身像解释[栏目:观世音菩萨专题文集]
 04-012《大集经》障碍大乘之不善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何还求生西方?[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作吉祥事离恐怖[栏目:仁俊法师]
 荷担众业 莫扰师心[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