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三划之二
 
{返回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8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三划之二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清净慧为何凡圣有别

若求真舍妄,犹弃影劳形。若灭妄存真,似扬声止响。即妄成真,便见如来。

于虚妄体重执虚妄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净诸业障远离四有为相

四大五蕴,是虚妄体,再执四相,二重虚妄。

士夫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二章之二

指不变的自我。

下界九品习气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七第四十九章

欲界贪、嗔、痴、慢、身见、边见,色界贪、痴、慢,共九品恶劣习气,称为下界九品习气。

大圆镜智性清净

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机缘品第七之四

下面引用太虚大师对四智的解释:因第八阿赖耶识到果位转成大圆镜智之时,即舍去了一切有漏、劣无漏的生死之法,与清净的平等法界相应,无漏、有为、无为,彻底圆明。……诸佛悟故,便如如响应,转成大圆镜智,究竟清净法身了。

大迦叶正法眼藏

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一十一

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传付给他的大弟子大迦叶。”正法眼藏是心印,无形无相。禅宗代代相传,都是心传正觉,这就是心印。

大乘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对弟子说法,初期说声闻乘,缘觉乘,到弟子根基纯熟后,再说如来乘。声闻、缘觉二乘还未能了解如来藏在修禅中所起的作用,还受微细烦恼的困扰,未得见如来。所以把声闻缘觉称为小乘,把修菩萨行的如来乘称为大乘。

大寂灭海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弥勒何得永断轮回

大寂灭即是大般涅槃。觉智圆满,体深用广,譬如大海,所以说是大寂灭海。

大悲方便入诸世间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弥勒何得永断轮回

前面弥勒菩萨问,当设几种教化方便。世尊答:但以大悲、方便,示现种种形相。众生根机,虽有不同,只须用此二种,即可随类应化。大悲必能普化。方便即能随宜。

大小诸横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四第四十八章之一

不直不顺为横。佛经有九横之说,认为非正常老死为横死。九种横死是:得病无医致死,王法诛灭死,鬼夺精气死,火焚死,水溺死,恶兽咬死,堕崖死,毒药或诅咒致死,饥渴死。

大菩萨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一章之一

发大菩提心,修习大乘菩萨行,求自己得解脱,并且化度广大有情众生,同登极乐佛国净土,这样的修行人都可称为菩萨。已修得功德圆满的菩萨称为大菩萨。

大菩萨摩诃萨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序分

发大菩提心,修习大乘菩萨行,求自己得解脱,并且化度广大有情众生,同登极乐佛国净土,这样的修行人都可称为菩萨。已修得功德圆满的菩萨,称为大菩萨。大乘经典所说的各种菩萨名号,都是修行理念的化身。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法会因由第一

                楞严经卷第一第一章

佛成道后,最初在鹿野苑听佛说法的,是净饭王派来随侍的五个臣仆,这是最早随佛出家的五比丘(出家男子称为比丘)。第二批,拜火教迦叶波三兄弟带领徒众一千人,随佛出家。第三批,舍利弗和目犍连各带徒众一百人,随佛出家。第四批,耶舍长者等五十人出家。在室罗筏城祗垣精舍说此经时,僧团中的比丘已达一千二百五十多人。

大悲巧方便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二章之三

菩萨以大悲之心,随机随宜,巧设方便,随缘化度有情众生。

大种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二章之二

古印度人把人体看成是个小宇宙,认为宇宙是由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构成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称为四大种性。

大乘十自在力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二章之一深心力,增上深心力,方便力,智力、愿力、行力、乘力、神变力、菩提力、转*轮力。

丈室

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五

禅寺中住持的居室。

兀兀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七(二)

净止的样子。

万法圆融都成十方诸佛轨则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五第四十二章

十方诸佛同一轨则,这同一的轨则即是宇宙间的本住法界。《楞伽经·卷三》说:“云何本住法?谓古先圣道如金银等性,法界常住,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我及过去一切诸佛,法界常住,亦复如是。”这本住法界,即宇宙万事万物必然遵循的自然规律,即是根本大道。禅宗六祖惠能听五祖传授《金刚经》,言下大悟,对五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悟得的自性,正是契合十方诸佛轨则的真如性。

三灾,指火灾、水灾、风灾。一般说法是:火灾只及初禅,烧烦恼心;水灾淹到二禅,为喜爱之心所起;风灾吹及三禅,为呼吸所起。兜律天分内院外院,外院仍属欲界,未到初禅。说三灾不及,似指弥勒菩萨所居内院而言。

上历菩萨六十圣位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八第五十四章

《大日经疏》把菩萨十地的每地又按十心分为十位,历六十位,则入第七地远行地。

上座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一第一章

有三种含义:一、法腊(出家年岁)长的僧人;二、功德高的僧人;三、寺院中众僧之长。

山河、大地、虚空,无一不是妙明真心中之物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三第六章

这里说的是人们的认识。句子中的“物”字,不要误解为客观存在的本住法界中的物。客观存在的物,是人们认识的对象。自心包含的物,是摄受客观存在的事物在心中所成的相。不学佛的人产生误解,情有可原,学佛的人,不得实义,便成诽谤,实在罪过。

千辐之轮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三第七章之一

借喻帝释的圆融坚实的理论体系。其实帝释之法,不外欲界忍利天境界,未得圆融。

乞食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法会因由第一

为了磨炼心性,也为了广结佛缘,规定僧尼必须着衣持钵乞食。

凡愚说有三乘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七章

乘,有载的含义,能载修行人度过生灭苦海到达理想的、圆满的彼岸。以修菩萨行为核心的如来乘兴起之后,便有声闻乘、缘觉乘和如来乘这三乘之分,称声闻、缘觉二乘为小乘,如来乘为大乘。如来自觉缘自得,非由他力可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乘不是乘,只不过是未到真实处的方便法门。这些话是对佛子说的。佛否定了三乘,说只有一乘,即是一佛乘。又说,一乘也非乘,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超越二边见,入万法如如的殊胜境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如理实见分第五

佛教十分注重修禅。释迦牟尼出家后,先到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从阿罗兰仙修习无所有处定,又从郁头兰仙修习非想非非想处定,后来在树林中苦修六年,最后到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坐禅,得道成正觉。佛初成道时,于如幻三昧中,见魔王波旬的三个女儿,名为染欲、悦人、可爱,脱得半裸,又歌又舞,佛心不动,幻相瞬即隐退;又见魔兵张弓搭箭射来,利箭到佛跟前,都成了洁白的莲花。《圆觉经》中,十二位菩萨向佛问义,全经都以问答形式阐述修习至静、观幻、寂灭的道理和方法。《楞严经》全经说的就是一件事,三摩提(即三昧)妙修行路。三摩提,即是起幻观幻、即幻离幻的修行法。佛传给摩诃迦叶的心印《楞伽经》全经都是说如幻三昧。如果知道了这个事实,读大乘经典,便有可能离筌得鱼,离言入义了。若不然,只用逻辑思维的世间智阅读阐述不思议的如幻三昧的章句,轻则一头雾水,重则目瞪口呆。在如幻三昧中的一切相,都是自己妄心生出的虚妄相。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圆觉如何安立道场众生无始已来,念念希欲五尘之境。今已了悟,发心念念希欲悲智六度等境。熏习自心,转染识种子成圣智种子。

波罗蜜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八章

梵音尸罗,略为尸,意译持戒。世间波罗蜜制订严格的戒律,诸恶勿作,众善奉行,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制恶向善。出世间波罗蜜,在较大程度上自觉远离身口诸恶业,还要着重在戒除贪恚痴方面下功夫。出世间上上波罗蜜,心地无非自性戒,神通自在,随入一切刹土,随浊流而不污,出污泥而不染。

已于无量诸佛所种诸善根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正信稀有分第六

持善心,行善事,就是种善根。专从修禅的角度说,狭义的善根,有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十一种。《六祖坛经·般若品》说:“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佛者,觉也。自心无量众生,一一众生都自度成佛,就是在无量佛所种诸善根。


{返回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四划之一
下一篇: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三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四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四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四划之五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三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十二划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课 成长,是往内在去探索自己,而不是向外去需索感官的满足[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观梅有感[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7[栏目:印海法师]
 相应 96-101经 割截等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藏传佛教寺院“自养”及政策问题初探——以四川藏区为例(冉光荣)[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相应3-12经 寒云布施之资助经十则经[栏目:相应部 32.云相应]
 禅门三关浅说(宋智明)[栏目:禅宗文集]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五、一纸小消息[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