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六课
 
{返回 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51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六课

  苦乐的决定

  人生首先要决定好苦、乐是什么。这非常关键,不然在这上面一搞错,求乐避苦就完全成了一种盲动,一生一世就只在颠倒梦想里度过,毫无意义。

  学了法无我,我们应当知道,生活中显现的一切人、事、物,都只是因缘幻化的假相,没有任何自性。这个无自性是总的一种认定,苦乐是自性中的一种。无自性的话,也就没有苦性、乐性了。是在它上本来没有苦的自性、乐的自性。如果你懂得这一点,不执著它实有,这样就知道,苦乐都是自心假立的。

  也就是要认识到,这全在自己的心怎么认为,心认为它苦就苦,认为它乐也乐。认为它好,得到了就满意、就快乐;认为它不好,遇到了就忧愁、就苦。比如认为得到了一百万才乐。没到那个标准就始终不乐,这不都是自己的心定的吗?如果定成得了一万块就很好,那又会得了一万块就高兴。或者认为我要得第一名才满意,那在得第二名时还非常沮丧、不高兴。如果认为只要上了前二十名就很好,那也是一进了前二十名就很高兴。这不全都是心假立的吗?到底怎么才满意,全是自己的心定的。这叫以心假立。而事情本身没有自性,它不会说“我苦、我乐”,它只是一种假相,哪里有苦乐呢?像这样决定了苦乐是自心假立的之后,决不往外相上逐求,这样歇下了狂心,才是真正的乐。

  也许你以前一直以为,要在心外的事物上求乐。现在给你道破真相,你会明白过来。原来不外求乐,就是安乐。安乐就是我自己,就是我的本性。如果我不迷失,不必动一步,安乐是现现成成的,它就在这里。它是本有的,不必求就已经是了。

  人类似乎总在解决这个极其重大的问题,为此,也付出过无数的努力。但是,到如今什么也没得到。这件事给你说破了也极简单,不必办科学院会聚无数专家进行讨论。就是外面没有乐,放下来,自己不妄求就是安乐。这里要看到,往外求乐和自性的乐相违,所以这样去外求,反而求到的都是苦。也就是你要悟透,这些外在所谓的乐,只是因缘合成的幻像,如果以为它是乐,那就是迷乱,而这样肯定落空,肯定是苦。本性的乐应当是真实的,所以不是观待而有,也就不是外求的。不外求,歇下来,当下就是乐。

  所以你说要读多少书呢?这有多复杂呢?当下一说你就明白了。放下妄执就完事了。只是人不肯放,乐没什么要求的,就是这么简单。

  人是怎么自陷苦轮的呢?就是这一念无明,迷头认影,这是一切苦的总根源。这里面建立的任何苦乐概念,都是虚假设立的。

  只要稍稍看一看就明白,人们实现了自己的假想、遇到了合意的事情时,往往喜上眉梢,真的以为得到了乐。

  看看世上成名的人,得到荣誉时,多么喜悦兴奋!其实什么也没有,只是在骗自己而已。这都是自己一念心立出来的。比如心里假立能举起四百斤的叫做世界第一。其他人都来起哄,之后一起来演这场戏,里面有紧张的竞赛假相,又有观众、裁判,然后是一系列的评比、颁奖、祝贺和大肆宣传。大家看着这位新“冠军”诞生了,不断地赞叹他、恭维他,他就不知迷到哪里去了。他真的以为实现了人生的辉煌,真的得到了所谓的成功,沉浸在幸福的感觉当中。这以后的情况如何呢?就是他为此不断地陷入各种竞争、失落、患得患失当中,而且程度非常深。这都是他蒙骗自己,把自己套在假立的概念圈套里,出现各种各样的执著苦恼。

  这就是所谓的苦乐的戏论。其实,什么也没有的。如果迷在假相里不断地攀缘逐取,那完全是让自己陷在苦恼中。从始至终的一切事情,全是疯狂的苦性,哪里有乐呢?如果还认为这些是真安乐,那是被假相蒙蔽得太深了。如果还不断痴迷地把希望寄托在这一个个假相上,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个个幻灭的苦。如果还不觉悟,还要向外苦苦寻觅,那是得不到真实安乐的。哪里要外求呢?有什么要苦苦寻觅的呢?正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一旦识别法是假的,这一回头停止妄求,不求安也就安了,不必找乐,本性就是安乐。但这么简单的事,却蒙骗了无数人。

  所以什么叫乐呢?歇下对幻尘的妄求,这就是乐,什么条件也不要。心不妄动,就是乐,没有什么苦的。这是无喜无忧的真乐,连动一点心思都不用。什么妄想都没有,什么牵挂、外求都没有,这不是乐还到哪里去求乐呢?所以,放下来就是乐了。

  其实,佛法是省心、省力的事,你不要妄起心。你起心往外求,就已经错了。自从识得苦乐的真相后,就时时都快乐。别人会问:你也没享受什么,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可以回答他:只要心里看透了就畅快,没有什么不通的。心里没有要攀求的,就时时都快乐。你们醉生梦死,心一直著在名利的假相上患得患失、竞争焦虑,哪有不苦的呢?暂时得到时,你们就发狂了,觉得欢喜了。想想看,只是个假相,这么执著、兴奋,后面就有你痛苦的份了。你执著一个假相哄骗自己,能不苦吗?你是这样子骗自己,法界也按这样戏弄你。你是这样设立的,它当然按这个程序给你现出报应来。这样你只有得到的时候,才感到舒服。一旦得不到,你就发现自己不行了,受不了啦!这样的话,完全是一场恶作剧啊!从始至终,你都被无明给骗了。

  整个世间都是荒唐闹剧!只要去千家万户里看,去每个人的心里看,都是一大堆的颠倒迷惑,都是冤冤枉枉的苦恼。世上没有一个不苦的人!

  所以,你学佛首先要决定苦乐。世间的苦乐全是假的,全是人的心设立的,不设立就没有什么苦乐。无为法的本性不是因缘生的苦乐假相,所以它“无苦无乐”,它不是迁变的苦法,所以称为“大乐”。这里不要跟世间人说的快乐搞混了。他们说“我要追求快乐”,又是“我”、又是“要”、又是“求”,得了欢喜失了忧,怎么会不苦呢?这都是迷惑颠倒,都是苦的状态。就像疯子无论出现哪种疯癫的状态,全叫做“苦”那样。这样就能认定,由妄执出现的苦乐全是苦性,而不是真实。

  反过来说,如果你不立什么乐,就没什么苦,只要你不去执著假相,就是“一种平怀”,天真常乐。这是自受用本有的乐,连一个“乐”字都不必想,你本身就是乐。是这么简单,简单到不必动一念心思。

  世上的人很可怜,他们至今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人们天天都在幻想:我怎么来得到快乐?这应该是真正的快乐吧?我快实现了吧?照这样幻想下去,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他是一直看不透自己妄心的假立。在一念冲动逐取幻相的时候,就已经迷失了。他一直都以为心前有那个快乐的法,然后盼望能得到它。他有无穷的想像力,无穷的非理作意的力量,这是最严重的病哪!每当遇到从没经历过的东西,他就会把它想像得格外好,这是自己沉溺在幻觉里啊!

  就像男女的恋爱,没得到的时候,会把对方想像得特别好。这是由于妄念而出现了幻觉。非理作意有极大夸张的能力,而人往往很难识破自己的妄心,结果自陷在感觉里无法清醒。这就像日日夜夜的迷醉,日日夜夜陷在想像的病当中。

  又比如,我们没得到成功的时候,一直会怀着一种憧憬,会有很多很多的假想。所以谈到世间中的感觉,就是要保持距离,这样的话,就会有一种幻觉。一旦靠近了,就会让想像破灭。这个距离其实就是留给你一个幻想的空间。

  我们早应该看破这一点了。谈这些话既可笑又心酸。看破了,佛法是极其简单的,只怕你不信。当然,你要喜欢往外面去求,思想特别复杂,欲望又实在太多,那也没有办法。只有慢慢地唤你回头。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回头。最后也只是放下。没这些啰嗦的话,一点就到位了。

  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事了。这是一个省力的事业,越省力越好。你不断地往外追逐,心里会不断地立这个法、那个法,而且自己假想这个是适合我的,也因此,你会非常渴望得到它、拥有它。当你快要得到的时候,就非常急于拿到它。真正拿到了,心里也会激动起来。然后你会感觉有多么多么……你会加上很多的感觉,这都是欲望做出来的。其实,什么也没有,都是假相蒙骗了你。所以一定要先把苦乐的事决定下来,你的人生就不会走错路了。

  我们一直都是在骗自己。比如穿衣服,穿什么本来无所谓,那为什么穿好衣服,就感觉快乐呢?衣服上本来没有什么苦、乐。这是一个妄想骗了自己,认为这样穿自己很美,自己就傻傻地乐起来了。“我”是没有的,“衣服”也只是假相,“我很漂亮”也只是自己的妄想,一切都是假的。所以现在要决定下来,在衣服上没有苦乐。那么怎么叫做穿衣的快乐呢?就是歇下了妄想,穿什么都好,都是一样地自在安乐。

  又像住房子,房子上没有什么苦乐可得,就是一些木材、沙子、水泥。这些假相会有苦、乐吗?这些假相会说“我苦、我乐”吗?但人住进了好房子,心里就一阵高兴。对于因缘生的假相,自己的心认为真的很好,就生起高兴的心(这叫妄情),马上觉得这个好,“正是我想要的”。之前在盖房子的时候一直在想,这里要这么设计,那里要那么装潢,每个地方都尽量达到自己定的标准。等到时过境迁,就什么乐也没有了。当初对每个细节都很在乎,如果房子垮掉了,就一点也不在意,你随便在上面乱涂乱画,也不会有意见。而新盖的房子稍微画一下,马上就生气了,所以人完全被假相骗了。

  什么叫做真正的乐?房子上并没有乐,不要被它骗了。狂心能歇下来,“语默动静体安然”,在哪里都乐。所以真正的乐是平等的乐,是不依赖的乐。它是绝对的,不依附因缘的。你要看破有为法只是幻影,放下对假相的执著,这样就会发现,自性就是安乐。所以乐哪里要外求呢?外求的都不是真的。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凡是从根门入进来的都是假相,并不是家珍。自家的珍宝是本有的、原本是现成的,它从来没离开,也永远不失坏。这里有无尽的安乐受用,有真正的快乐自在。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无非就是这回事,心不要搞得太死了,太僵化了。佛法真正会了就很简单,不像做加减乘除那么复杂。

  我们就是因为一念心动了,然后立了一个意(就是有了一个假想)。在假想发起的那一刹那,自己没有觉察到它是假的,就这一个念头把自己给骗死了。然后它会不断地繁殖,从一个变成十个,从十个变成百个……这种幻网繁殖得越来越多的时候,生死就一念接一念地幻变下去。法界是公平的,既然你喜欢打妄想,就按你怎么妄想,来给你变现错觉。

  所以,从前到后这一切,只是一场幻剧。“幻剧”的意思,不是说真有个什么剧,而是一无所有。所以所谓的消除,也不是把什么实法消除掉,因为压根就没什么东西。就只是要一个觉。能时时觉照不迷,到一定时候,就会打破幻觉。不但身体会化空,整个世界都会化空,之后才发现法界就是自己。所以第一步要决定好,不要被“相”骗掉,然后才能回头。如果被“相”骗掉了,不断地往外求,就会耽误你回来的进程。

  我们就是这样使自己陷在烟雾弹里,看不清头绪。迷迷茫茫,东奔西求,一切全是迷头认影,全是错觉。等你回来,根本就没动过。就好像做了一场迷梦那样。

  其实,生活只是一场幻梦,梦里只是一点分别。觉醒只是看破了迷幻,不再狂心追逐。真正的乐并不在妄相里。这样决定好了,以后就不在外面建立什么苦乐,逐渐消掉以前种种向外追求快乐的妄动。

  怎么来止息它呢?关键要知道这个受是假的。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种种快乐,其实都不是真实的乐。现在,首先不要在幻相里迷掉。我们的毛病是一到了境界里面,很快就会迷掉,然后发生各种错乱。平常碰到五欲幻境的时候,比如看电影、电视、听歌、上网,或者到优雅的环境吃这吃那时,马上就迷掉了。其实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真东西,也不是真的有什么系缚。这不是真的被系缚了,而只是一念心迷掉了。本来没有什么系缚。要知道,系缚指的是一个法被另一个法绑住,要两个实法才能安立,现在没什么法,哪里有系缚?你的心只是迷了,而迷不是什么实法。所以,本来没有系缚,大家看一下当下,也是没有什么系缚,没有哪个在绑住你。就像梦见脖子上缠了一条蛇,缠得紧紧的,当时吓得要死,气都喘不过来,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觉,压根就没有被绑住。只要你醒过来就没事了。

  事实上我们不懂得这一点,才一直认为离苦得乐是无比艰难的事,或者想:“我这样修,差不多要一万年才可能有一点离苦得乐!”这是你根本不明白,哪里是在外面走一条特别远的路呢?这里不要搞错了,其实针对你有这样的迷失的苦,才说离苦得乐。你要不颠倒妄想,心歇下了,不再往外瞎找,就已经是安乐了,还找什么呢?在外面没有什么能找到的。法界就是你自己,这是现现成成、本来圆满的,你还期望找什么呢?看清楚,放下逐求就是乐!这是最简单容易的事,也是最切近的事。近得连一点距离也没有,连一个刹那也没离开,这哪里是无比艰难、无限遥远的事呢?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说,人类几千年都在努力圆这个安乐梦,但不知道这不必外求、近在咫尺,结果空费了无数努力。

  今天我们能在这上决定下来,那是非常大的决定。从此我们人生的一切行为就不再迷惑了。今天你听到的话,要时时处处都记得,都一以贯之,什么都是这样。

  你要这样想:我以后再不能迷失了,如果我还在虚假的相上立各种苦乐,那肯定又成了它的奴隶,肯定被它套牢了,一套牢我就成了傀儡。境一有了,我就兴奋;一没有了,我又失落;跟别人竞争,我还会时时紧张;一见别人得到,我肯定眼红;一比不上别人,又会吃醋;一旦境相好一点,又骄傲、陶醉。我做这些干什么呢!完全是骗自己呀!

  像这样,你能看透自己的心,就会超出自心立的二边戏论。这个心立的苦乐以及高低、好坏、染净等的二边,完全没有实义,这就锁不住你了,你不会再上当。

  这就很干脆!一定要悟到本来没有这些戏论。实际上,我们这个自性佛是本来圆满,也是本来清净的。它是现现成成的,哪里要在外面苦苦寻觅呢?哪里是不断地变现假相,而寻求意义呢?这上没什么缺陷,也没什么增益,哪里要患得患失呢?这是本来现成的,根本就没失去过,你担心什么呢?它是完全的,妙用无边的,你在外面找什么?所以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什么还庸人自扰呢?还没事找事呢?这有多么轻松自在!对于你个人来说,并不是要特别复杂,越复杂、越在心外搞,就离题越远。反而越单纯越天真越好。

  一定要知道,我们的本性是现成的,是本来如此的。这上面没什么染污,也不必新造些什么。真正信得过,你就歇下了。要决定的是这个。不要再做妄念的奴隶,不要再做幻尘的奴隶。

  所以,我们想解决这个苦乐的问题,根本是要知道无有苦乐。到这里,问题不必解决就已经解决。总的是看破万法不可得,心里放了,无所求了,无所求就有真安乐。

  先要识得主人公,这是学佛最初的决定。识得了主人公,看到时时都是它,没有什么别的。这个主人公本来在,它就是佛。既是佛,还用去找佛吗?既是佛,就是一切圆满,一切现成,还要向外去找吗?有什么不足和增益呢?有什么失和得呢?只要你放下,它本来快乐自在。所以“快乐无忧就是佛”,根本没什么事的,不必要往外去找,歇下就是了。

  道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根本没什么断续的相。这个道指的是菩提,是万法的根源,它是我们的本性。哪里会有什么中断和接续呢?这里有恒常的受用。怎么说学佛没得受用呢?好像要到三千里之外才找得到受用,五万年之后才得到受用,这有多遥远啊!这是漫漫长征啊!感觉学了几十年,学得越来越愁眉苦脸,这哪是学佛的样子呢?其实,你要明白过来,现在就是快乐,你会知道任何时任何处都本自快乐啊!不用花一分钱,不必费一分力,恒时都安乐。因为它不必要条件,它就是本性的受用。你要动念往外追求,反而是苦海无涯。所以哪有那么难、那么远呢!说是一直都没得什么安乐受用,实在可悲可怜!

  有时人学多了,没学好,还是有很多负作用。比如说,只要常常熏习某一种概念,就会出现一种似乎如此的感觉,这时被自己的心蒙骗了都还不晓得。不断地那么熏,那么说,结果就误以为是那样。比如一再跟你说:“离苦得乐非常困难哪!”熏了几十遍,就觉得是很难啊,绝对不可能得到。你既然是这样想,也就会这样感觉:“是好难啊,非常难啊,五万年都难以得到。”这实在好笑!不说五万年,连一个刹那也不要。说我没得受用啊!真可怜!怎么会没得受用呢?处处都是天真受用,还没受用?说我没智慧啊,自己不承认,说我肯定没智慧,讲自己有智慧不是在打妄语吗?他认为自己很谦虚。哪晓得这是作贱自己,这叫“坐在饭箩边还会饿死的人”。

  你是大智慧的本性,却一直否认说没有智慧,真是可笑的事;而且你也不是没有福德,你本身就是福德性;你也不是没得受用,恒时都是安乐受用,但你却没看懂你自己。所以,不要再说离苦得乐是千万劫难圆的梦,要迷途知返,你的一切都是安乐。这才知道不是硬要怎么去离苦得乐,你的自性原本就是安乐。可怜哪,我们已经习惯成这样了,这就叫“自作艰难去”。

  所以,不是一定要学富五车才能明白。如果是学知识,搞熟了就会像操作工人那样,会成为第六意识的一种习惯。还是会陷在里面蒙骗自己。

  这件事是如此平常,简易到不必动一步去求。这并不是要在外面越过千山万水,并不是在外相上求。如果不回归本性,就永远没有了结的时候。

  安心法门

  法是心生的,所以没有自性。名是心安的,所以都是假的。能生的心都找不到,哪里有所生的法呢?一切只是幻现,当不得半点真。但也不能偏于假,还是随缘应物。所以,所谓的生活只不过是随缘应用。用过就算了,没什么要执著的,没什么可得的。

  但众生的心都不安,一直都有幻想放不下。总是在得失、忧喜当中,安不下来。关键他不知道心是空的,没什么实法。知道了心不可得,不立任何法见,当下就歇息了。如果认为有一个心要安,然后左搞右弄,毕竟不能安。如果一直认为:“一定要得到什么,我才安心。”那就永远没有安的时候了,因为你的心“安”要建立在幻相的拥有上,那你已经成了幻相的奴隶,怎么会心安呢?其实认为有个心要安,就时时要满足它,这样永远不能安。见到心不可得,没什么要安的,就叫做“安”。这是最关键的要点。

  下面再具体讲一下:

  要看到我们的狂心,一直都在求满足。这个满足,其实就是满自己的心意。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幻想着:“我得到了它,达到了那种标准,那时就满足了。”我们以这个根源上的错误,开始了人生一系列的追求。我们的心总在求一个安,而所走的却是一条永远不能安的路。这是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最可悲的事情。

  没有一个众生不是在时时求乐、求满足。种种的痴心妄想,拼命地争取、创造条件,都是为了求得自心的满足。每天都是因为这种妄执,而不断地追求、逐取。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不断地轮回,不断地辛苦,却始终不见有安心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还没有搞清,乐是什么?安是什么?怎么个安法?这样无论我们付出多少努力,只会让我们越走越远,永远没办法真正安心。这是我们身上最大的错误,它让我们浪费无数心血。所以今天就来抉择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返回 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五课
下一篇: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七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十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六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九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三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十八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四十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八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五十七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二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四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发心 We Have To Tune Our Motivation[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八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福州开元寺修证释迦牟尼佛法门捷法[栏目:本性法师]
 相应117经 捕缚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感悟人生 前言[栏目:学诚法师]
 四位妻子(梁国雄居士编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49.学习的目标[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唐密的护国利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栏目:真圆法师]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古文原译 卷四[栏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白话文 ]
 辨中边论颂讲记(二)[栏目:辨中边论颂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