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略谈大小乘的区别
 
{返回 佛法是种活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96

略谈大小乘的区别

  现在很多人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混在一起,没有分清楚,内心经常有矛盾和冲突。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界限是什么?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是什么?这些都弄明白了才能真正地修行。

  我们修行要先发出离心,这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然后,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这是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界限。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然后通过修持大乘佛法才能成佛。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有很多种,我们要先发出最起码的菩提心--愿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而发誓修持成佛!一切众生都当过我的父母,现在我就是为了这些父母要学佛、要成佛。那时候你没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为众生。你对世间法不会有丝毫贪图和留恋,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众生的解脱。为了众生的解脱,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大乘佛法;自私自利,为自己解脱,不管修什么法都是小乘佛法。

  大乘和小乘的修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大乘佛法里强调发心和动机,小乘佛法里强调表面和形式上的东西。小乘修行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最终还是有自私心,所以修法中对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仅强调动机,也强调行为。大乘修行者完全看心,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佛经里有很多这样的比喻:有一棵树,树根是毒,树枝和树叶肯定也是毒;树根是药,树枝和树叶也肯定是药。发心动机是善,外在的一切语言和行为也是善;发心动机是恶,外在的一切语言和行为也是恶。为自己怎么都不行,为众生怎么都行。在善恶的判断上,大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心--心的善恶,小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行为--行为上的善恶。

  大乘与小乘在结果上区别很大。小乘修行者是为自己的,所以不能成佛;大乘修行者是为众生的,所以能成佛。如果在自己的相续中没有菩提心,不管你念的是什么佛、诵的是什么经、修的是什么法,所修的都是小乘佛法。再努力、精进,最后只能成为阿罗汉,不可能成为菩萨,不可能成为佛,也不可能往生。你只有能发心为众生,才能修持大乘佛法,这样才能成就。

  你是小乘修行者还是大乘修行者,就看有没有菩提心。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地上。心不到位,做什么也不到位;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这样你的生活就是修行的过程,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众生:为众生学,为众生修,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喝,为众生工作,为众生上班。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动机:不能为自己,一定要为众生;不能为某某众生,一定要为一切众生。
 


{返回 佛法是种活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悲心是平等的心
下一篇:有具足的信心才有真正的皈依
 真正的断恶行善
 常与众生结善缘
 智慧与方便
 希求正法的心
 出离心是勇敢的心
 忏悔业障不容拖延
 什么是了脱生死
 如何念佛持咒
 改正缺点是一种成就
 谈观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二四卷[栏目:净界法师]
 《金刚经》讲解第四十四讲[栏目:慧祥法师]
 漫谈《信心铭》 第十四讲、当下一念中转烦恼成菩提[栏目:冯学成居士]
 模仿老鹰的乌鸦[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03-070善行是最美的行为[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How long should I meditate for?[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0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麻疹并发症起死回生[栏目:感应事迹[网络搜集]]
 禅与牧牛[栏目:耕云先生]
 佛子行三十七颂的开示 2[栏目:东宝·仲巴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