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语寂静之妙
 
{返回 噶玛天津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2

无语寂静之妙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生命本自寂静。

 如月光之皎洁、如松风之清凉、如幽泉之澄澈
  如冰雪之无杂、如晴空之朗阔、如深海之静谧
  离言始知言妙、话不在舌头上、体验大地之语

 每年十月,是本山常住禁语月。修行的禁语,旨在体验无语寂静的功德。禁语常在闭关法会中成为要求重点,其实彻底的禁语,除了摒除语言谈话之外,更要放下心中的杂念、妄想、幻想,停止内在的议论和自我对话,回归寂然静默的「语」之本质。

寂静的真实义

 佛具有八种功德,包括慈悲、智慧、自利事业、利他事业……以及「寂静法身」。寂静不可思议,向来不从外而得,也不依他缘而生,所以说,佛陀不依他而证佛果,凡是能依「自觉智」通达心的体性,即为佛陀。心的体性,凡夫不解,以为念头,体性是说本质,不再被分析破坏的真实。真实的心,是佛家修行追求的目标。涅槃、寂静是同义词。

 寂静也可以说就是「菩提种性」。众生体性本自寂静。何谓寂静?「不动、不生、不分别」是寂静。「不分别无分别」是寂静。「不造作」是寂静。「不思、无思、不思议」是寂静。「不受」是寂静,「无念」是寂静,「不生不灭」是寂静。寂静是一种觉悟、一种清明,舍离有无二元相对。

体验寂静

 寂静的体验,唯有在禅定之中,或意外惊吓,才能惊鸿一瞥。但时间通常非常的短暂。禅修时能知无念,就称为开悟;但证悟之后,仍当依口诀不断勤修以累积证量。世上能够为我们指出「寂静的体性」的,唯有自己的上师可以指授;基于上师的证量,以及弟子的信心,离言指授--「这个」就是!而且也只有在此剎那,才能教授弟子明白心的本质。然而,教授与体会、指出与印证,有其时间上的差异;教授,只能在名相上作诠释,一时之间还是很难经由教授而体会寂静的真谛。不识得,乃因无人指授,更由于自己的执着和所知障,遮蔽清明而不觉。所以想要无师自通、或自以为神佛来示,故而体验寂静,是断然不可能的。

 我常亲自以各种方法,带领四众弟子体会寂静的真实义。每年订禁语月,就是要出家入室弟子,在上座禅修之外,于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以「禁语」摄心专注,安住无念之中。毕竟言谈放逸,心是不可能安定不乱的。同时也勉励在家弟子,亦应自我要求,洗心涤虑,避免言不及义或聒噪聊谈,在纯一无杂的心境中勇猛精进,活在真实的存在里。

 禅修依法依师,不能依样画葫芦;求的心安,要先找出心,才能安。


{返回 噶玛天津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的奥秘
下一篇:上师的本质
 法之初—四不共加行
 授证大典开示
 护持佛行事业
 佛作触地印解
 跨年度八关斋戒纽涅法会开示(95-12-30)
 此生最大的喜乐与财富
 任重道远-对祖菩道场大弟子的嘱咐
 藏传佛教的三根本
 任命玛尔巴道场干部
 迎灵夜的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放生仪轨·大悲甘露水[栏目:丹增嘉措仁波切]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三[栏目:成观法师]
 灌顶的意义是什么?[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慈悲[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鬼朋友[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四集[栏目:净空法师]
 净土教言讲记[栏目:索达吉堪布]
 勿起瞋心,当守清净三昧耶[栏目: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