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二〇〇五年戒七总结(释亲昌 比丘)
 
{返回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0
二〇〇五年戒七总结

 ◎释亲昌比丘

佛制比丘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结夏安居。因无情的草木繁茂,有情的虫蚁众多。安居的时间是九十天。在这九十天中,住定一个地方,精进勇猛地用功加行,以求得定证果。大悲寺僧人结夏安居期间打戒七,打戒七便是精勤办道的特别方式。

二〇〇五年六月初七日,大悲寺僧众穿袍搭衣,集合在藏经楼内准备开始历时14天的戒七生活。首先是洒净,上妙下祥恩师带领大众师作了净坛仪规后,然后作了开示。

恩师开示大概意思说:戒在末法时期很重要,对正法的住世很重要,它是佛的慧命。戒在佛在,戒不在佛不在。能持戒就能成佛。经论讲受持戒律即入诸佛位,既然我们受戒了,就要把戒扎到心田里,我们修行要从戒律开始。戒定慧三无漏学,戒律是基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律是我们的生命,戒在命在,戒不在命不在,人活着就是为戒活着,为成佛活着,为佛法活着。

打戒七14天不睡,不断地诵戒克服一切困难,把身体、睡眠、饮食种种欲望都放下,我们才能做到借假修真,才能加深对戒律的记忆理解。诵戒就是学戒,是行菩萨道。按照戒律去做,才会有所成就。如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要从五浊恶世脱离出来,从我们无始劫的习性脱离出来。有了戒律指引的正确方向,就要努力不懈怠。

开示后,师父给大众师分配了房间位置,一组比丘师父在藏经楼,一组身体欠佳的比丘师父在东配房,挂单的几位比丘师父在西配房,沙弥师在文殊阁。

第一个七比丘是诵比丘戒,沙弥师诵毗尼沙弥律。比丘戒属声闻戒法,二百五十条具戒,受持的人果能如法遵守,那就可别别解脱,又称别解脱。戒主要在于防非止恶,告诉我们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做,二百五十条受持清净就可开悟证果。

打戒七对我来说虽不陌生,但我业障凡夫,障深慧浅,对许多戒条戒相还不能深入记忆理解。前几天,因天气变化加之身体不适,诵戒有些障碍。后来在师父和老和尚的加持下,到了第四天诵得有些好转,但有时快慢还掌握不好,心不易沉下来。后来听别的师父不紧不慢地诵,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心里听得清清楚楚,用反闻的方法很好。就边学边诵,总算好了一些。

前几天诵戒是困难期。诵戒有时腿坐疼了,腰坐酸了,但想想师父在茅蓬闭关所受的苦,又得默默忍受。师父当年闭关打楞严七,三年没有下一次山,走最远的路也不过是从茅蓬到厕所的一段路;三年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有人说亲藏师父跟着一个“哑巴师父”,刚出关时师父说一句话都很困难。师父当年也没有电灯、电扇,只有蜡烛陪伴,不像我们有电灯、电扇。记得师父讲过因天气热,好长时间没有找到扇风的东西,后来发现屋内的纸壳可以用,就这样纸壳成了扇子。而我们今天有这么好的环境却没有珍惜……所以只有诵好戒才不会辜负师父对我们的期望。有一天,师父在斋后对大众师作了重要开示:

  一、出家人着装过斋,衣食住行都与俗不同,这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甚至衣被、内衣都要与俗不同。

  二、披袈裟的功德很大,披着袈裟将来可以成佛道,无论天气多热都要披着。

  三、打七时不能有散心杂话,这与道不相应,一分一秒都是成就的因。如果不好好种因,将来就会没有成就的果。

  师父还提出了打七的要求就是坐着诵戒,要坐着就不允许站着,要把我们的心捆死。

  师父的开示对大众师鼓舞很大,这也是师父的慈悲加持。

  第二个七是诵菩萨戒。大乘菩萨戒又叫三聚净戒,除摄律仪戒外还有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以发菩提心为本(只要发菩提心,受戒就可得戒),分十重四十八轻戒。诵菩萨戒较比丘戒流利些,诵菩萨戒感觉有一种动力,就在于要发菩提心,发菩提愿。菩萨即菩提萨埵,又叫觉有情,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欲度众生,证无上佛果,必须发大菩提心,坚定自己的信念,信、愿、行三资粮可谓缺一不可。菩提心是从大悲心生起的,《无尽意经》说:欲度一切有情故,起悲愿等力,趣求无上菩提,若不为度众生,我即不发是菩提心。

  《菩提心论》说:从悲发生菩提心,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

  《无差别论》说:因时即时菩提心,果满德圆名正觉,菩提心法不思议,诸佛如来皆称赞。发心的菩萨不能落于二乘外道,还要发菩提愿,使自己心行坚固。《华严经》云:不发大愿,是为魔业,应发一切愿。愿度一切众生,愿成就一切佛道,愿孝顺父母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典。

  父母生养我们色身,师僧长养我们慧命,是以酬报双亲、绍隆三宝皆赖师长教诲力成。所以做弟子的得师最重要,明师的开解与指点很重要。同时还需要同学善友的提携与帮助。明师不能经常与弟子生活在一起,而同学相居,彼此看得清清楚楚,随时可以纠正我们,所以求师为最,访友为先。明师善友,不是能与他们闲谈杂话,游山玩水,而是能让我明白大乘的义理,奉行大乘的戒法,以便向最高的菩提前进。

  六月二十一日早,十四天的戒七生活结束了,师父与大众师做了总结。

  师父说:“今年的戒七在体清老和尚的加持下比较圆满,比想象的要好。几位有病的师父表现也很好,这其中离不开居士的护持,他们在外面付出很大努力帮助护七。如斋堂的居士每天为我们调整饮食,李居士等每天送饭行堂,尽量让每位僧人吃好。还有当家师父亲舟师、亲顿师等都在护持着。在末法时期能打这样的七是希有难逢,甚至台湾的僧人都知道我们打戒七,它的功德是遍法界,难思难量的。在这个时期你想做一件好事太难了,今天的努力便是明天的成就,良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戒七的圆满主要是圆满我们的一生,庄严不是庄严别人,而是庄严其心,相不离心。必须把身口意捆死,有一念自由就是我执,转妄想没有任何办法,只有靠佛菩萨加持,靠佛的戒律。它是我们的救命绳、甘露,不死药。

  开示后大众师回向,戒七圆满结束。

  通过十四天戒七,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惭愧与忏悔,打七时没能严格要求自己,对不起恩师的教诲,对不起老和尚的加持,对不起道友,对不起护七的居士。在打七时有诸多放逸,有时腰酸腿疼不能忍受。记得有两次,因身体不适,没有向师父请假居然躺下了,在这里向师父真诚求忏悔。每天师父既要帮助完善寺院建设,又要督促我们,山上山下忙,每天都很晚才上山。看到师父疲倦的身体,内心就很惭愧,有时自己身体难受了就到楼里上厕所放逸一下,走路还收不住眼根,有时还与别人讲话。看到亲藏师父稳稳的坐在那里,嘴里生疮都一直没有放逸,自己很是惭愧。

  总之,以后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修行的道上走好每一步。

  於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福德无量聚。

  回以施众生,愿闻是法者,悉皆成佛道。

惭愧释子亲昌

  二〇〇五年六月二十六


{返回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二〇〇五年戒七总结体会(释亲藏 比丘)
下一篇:二〇〇五年戒七体会(释亲行 比丘)
 学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修行人
 二〇〇七年求戒影录略述(释果成 比丘)
 履净法界 获胜善根——04年行脚体会(释亲达 沙弥)
 二〇〇四年戒七体会报告(释亲藏 比丘)
 二〇〇四年行脚日记(释亲昌 比丘)
 二〇〇七行脚日记(释传觉 式叉尼)
 二〇一〇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理 沙弥)
 慕师德行 感召出家(释亲妙比丘尼)
 二〇〇八年行脚体会(释亲空 沙弥)
 解脱之路——二〇〇八年行脚体会(释传法 式叉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88.民逃难工免薪 Witnessing people fleeing from trouble;..[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八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华雨集第五册 二九、序『世界佛学名著译丛』[栏目:印顺法师]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栏目:洪修平教授]
 Right Effort[栏目:Buddhism for Children]
 顺治皇帝出家偈[栏目:入佛因缘]
 浅析藏传佛教与藏族传统文化(李霞)[栏目:佛教与文化]
 从禅宗热中来看安祥禅[栏目:黄夏年教授]
 在打坐中无法进入喜觉知、乐觉知,是否一直观呼吸就好?[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六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