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止观乃内外道所共,而菩萨於六度,应修学之止观,为何种止观?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4
【第二 O O则】
问:止观乃内外道所共,而菩萨於六度,应修学之止观,为何种止观?
答:止摄於定度,观摄於慧度,然不说一切止皆摄於定度,一切观皆摄於慧度。固止观乃内外道所共。菩萨所修之止观,特别是指大乘不共功德之止观。应从下士道起,直至已受持菩提心之後,而修菩萨行中之止观,故系大乘不共止观。否则,一切外道所修之止观,皆摄於菩萨行中之禅定度,及胜空观。故虽真实菩提心不能生起,至低限度,应具相似菩提心而修止观,始为合量。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修『止』经教,已有与佛密意相合之经庄严论...何以宗喀巴大师尚须造论?
下一篇:
菩萨万行,皆可以六度、四摄摄之...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
七重因果言教之“七重因果”应如何解释?
精进之差别?
应如何释胜义与谛字义?
得菩提愿戒已,应如何守护不失?
应布施之十种对境?
回向 版权说明
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应如何思修而生决定?
若谓:“非废止施等诸度,唯修慧而施等自具...”作此言时,当作何解?..
依理如何思修知母?
有说:“空性离言离想,任何念想,皆不能修。”此说是否应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本尊阿弥陀佛 第七章 现代启示
[栏目:清净法师]
《楞严咒》是否天不亮才能诵?
[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人物志忆(十三则)
[栏目:太虚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三四)
[栏目:杂阿含经]
十七、活佛感化道人
[栏目:金山活佛神异录]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0七集
[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找回人间净土,首重净化人心
[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衣服与食物
[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四卷
[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许多年以前的愿望
[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