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何谓止观自性?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应如何正解?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07
【第二 O五则】
问:何谓止观自性?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应如何正解?
答:轻安所持於善所缘心一境性之定,即止之自性。观之自性者,经说:『即於如是胜三摩地所行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编思择、周编伺察,若忍、若乐、若觉、若见、若观,是名为观。』总谓安住止中,由观察所缘之力,引生轻安所持之观慧,即观之自性。
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羼止观之果,应如何正解?谓当知有未得定之声闻与菩萨,故菩提心不须修定而得。前说出离心、菩提心,亦未说定,修大悲心,亦不须止观,乃至下士道怖畏三途苦,及依止善知识,皆未尝讲定。又止观乃上二界所修,欲界(即下界)如何能摄一切功德耶?宗喀巴大师恐人误解,以为但只修定,即可得大小乘一切功德(支耶堪布亦误解此)。故开示应善分别正止观及随顺止观。凡与止观相顺之定与慧,皆摄於止观中,故摄一切功德,皆为其果。如菩提心虽非正止观之果,然思为众生故,欲得佛果,乃将佛之三业功德,各别观察(『皆贡』即观察修),是即为慧之随顺;由此而得决定,一心专注,即为定之随顺(【觉贡』专注修)。余如依止善知识等,无论任何法门,皆其此二分,故一切功德,皆可摄於止观(正及随顺)之果。故凡善所缘心一境性以上诸三摩地,皆摄入止中。凡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拣择慧之善法,悉摄入观中。然随顺止非随顺定(此即欲心定即相似定),乃谓与定方面(定分)相顺於善所缘,一心暂住,即随顺止。与慧方面相顺,纵少许慧,亦为随顺观。三乘任何法门,不出观察修与专注修。前者与慧顺(顺观),後者与定顺(顺止)。当知佛说一切功德,皆为修止观而很之果,修字即指修之过程中各阶段。如前说禅定及智慧度时,所说胜利,皆未说止观之名,然皆止观胜利所摄。定慧虽非即止观『一心专注』及『分别观察』与之相似故。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远离二障,须修止观。当如何解释二障,及彼二与止观关系?
下一篇:
修定应以何为加行?
释难中,关于胜义谛非一切种智所行境问题,有何断诤论议?
远离二障,须修止观。当如何解释二障,及彼二与止观关系?
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
任何亦不分别,即是成佛之道...等语,是否与大日经所说,全而不错之道相..
智意於身心如何生起之法?
初得空见之情状为何?
应如何理解缘起性空之理?
有疑业若常住,则犯过,应如何决疑?
本宗应成派认识补特伽罗之不共特法(不共余宗),及他宗之认识?
三摩地王经说:“三有众生皆如梦...”应如何正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 三、慈心观善根发相
[栏目:永本法师]
一偈集 第二品
[栏目:长老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四一卷
[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比丘尼传 3 宋 南皮张国寺普照尼
[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十三集
[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04-125施食仪轨
[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我是初学者认为要上班和带孩子,所以我只念佛号不诵经可以吗?
[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灌顶有哪几种类型?
[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夫子把孝悌给我们做了榜样
[栏目:蔡礼旭老师]
“义学沙门”吉藏大师
[栏目:理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