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台小止观 了知实相的「体真止」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7
了知实相的「体真止」
 
「体」是体会,「真」是真如。静坐的人细细体会心中所念的一切事事物物,全是虚妄,明白其中道理,心无执着、没有妄想颠倒,自然止息散乱的心念,就叫「体真止」。
 
对治粗乱心的系缘守境止与制心止,从事相上可以直接在打坐上运用。但「体真止」是从心念所起的一切诸法(现象),观其因缘所生,没有自性,使心不执取,妄念自然止息,较「制心止」又更微细。
 
修习体真止的方法,必须先了知诸法实相,再从实相中,知心念的生灭虚妄,而破除妄想,使心安住在正念中。如何知道诸法实相?
 
一、从世间人事物的生灭无常,可以知道。如天灾、人祸、社会变迁、政治轮替等等,没有一项是永恒不变的、是快乐的;难怪佛经要形容世间是五浊恶世,也不难明白为什么念佛的人,要念佛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二、从人的因缘际遇、生老病死、善恶果报,可以了解。健康、美貌、财富、权势、生死,也是不可求的;甚至于人的因缘际遇,也是难以预料。我要健康,不一定能顺从我意,生病乱投医,肯定对健康有害;我要美貌,经过美容,也许后遗症更多;我有财富,也可能有被骗、被盗、被抢的危机;我怕死,就不会死吗?!我爱权势,常常不如意的比较多啦;不知道我们那一项可以真正拥有?!
 
三、从四大、五蕴的变化中可了知。四大的假合之身,常因生活习惯、饮食不调而生病;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也常因我们对六尘境的感受、想象、行为、分别,迁流不息,不断执取、烦恼、束缚,使身心不得自在,我能抓到什么呢?
 
四、从人的心念,刹那不停中了知。我们返观过去的念头已谢,现在的念头念念不住,未来的念头还没生,究竟要执着那一个是我的妄心呢?如是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寻找这颗心,了不可得,妄心自然止息。如《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起信论》中言:「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又说:「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分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我们修学止观的人,要以幻化的正念,来对治幻化的妄念,最后,念而无念,止无所止,无止之止,名体真止也。{25}
2004.05.03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小止观 对治贪欲的不净观
下一篇:天台小止观 随念止念的「制心止」
 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 三、慈心观善根发相
 天台小止观 众生烦恼的根源
 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发相
 天台小止观 善根发相之验证 一、辨邪伪禅发相 二、真正禅定发相..
 天台小止观 历缘对境修止观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二
 天台小止观 禅病发相 四、业报得病
 禅七探究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九
 天台小止观 止观的治病法 二、以观治病 五 其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宗三书》序[栏目:方广锠教授]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八课 读经录要 (三)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九课 佛光人情味[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第七章 修证之道 第四节 如是道次第(2)[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关于持戒的开示[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八宗概要 第一章 中观宗[栏目:周叔迦居士]
 “印顺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佛学思想(郭朋)[栏目:其它]
 见性成佛 第三十三天[栏目:如本法师]
 直心是道场[栏目:学诚法师]
 215.万杉绍慈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