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二:无明为因、生死为果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4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总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二:无明为因、生死为果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十二缘起之二:无明为因、生死为果

缘起有着大的因和果,就是从前面的“无明”到“受”这个部分为因,因为有了无明,无明再进行延续和推动,才有了我们的习惯、根本习气,根本习气再进行推动就使我们对于外境进行了解,人在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假名的东西,得到一些有形、有色、有障碍的这样一些法,这些产生以后,对他们的习惯和习气产生作用,这些作用就发挥在“六处”,或称为“六入”,也就是我们的眼、耳、舌、鼻、身、意。当我们第一次或者有了一个看红色的习惯,等到我们第二次通过眼睛再看到红色就像触电一样来了兴奋:
 
“啊,红色好看!”就发生在六入上。基于六入而产生“触”,“触”就是一个好的情绪、一个不好的情绪就产生了;“受”就是让我们接触到一个情绪,我们产生苦乐的分析,产生厌离或执着。从无明到受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大的因。

什么是果呢?一个大因出现了,一个大果就出现了。这个大果就是“爱、取、有、生、老死”,这个大因和大果之间又各有因果。在因当中最根本的因是无明和行。因为我们都没有正见,我们绝对没有光明和智慧,因为有这个根本无明覆盖着,所以这个行才会出现。根本无明像潜流一样在水底下推动,无明和这种推动是根本的因,由这两种力量、这两种因才有这五个果,这五个果就是这两种因推动而来的。这五个果就是人从了解事物一直到产生执著、产生情感的整个过程。在这个果当中本身也有因果。在这个大的生死的果中也还各有因果,“爱、取、有”是生死忧悲苦恼的因,所谓“爱、取、有”,这里的“爱”非常形象地表述人的特征、特性、习惯、脾气、习性或是人的习气当中一些触碰不得的东西,如尊严等等。“取”就是人因为有了各自不同的倾向,习惯、习性上的倾向,遇到一个事物和自己有缘的就记下了、留下了,没有缘的就把它给推走了。就像交朋友的过程一样,是好朋友的,他的手机号码就很快地在手机中记下了;不是好朋友的就在黑名单上一加,他也就进不来了。在我们的头脑思维当中也有这么样的习惯,很好的、有缘的就取,无缘的就舍。“有”就是一种存在、一种累积,累积了你的这么多好朋友、好的知识、好的见解、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这些累积完以后的结果是“生”:生存、出生、生生世世的这个生死流转。“生”当中最为不好的结果,让我们认为十二因缘中最为极致的结果就是“老死”。为什么我们认为老死是可怕的呢?因为老死当中包含忧悲苦恼,其他的我们并不是特别害怕,老死是最害怕的,因为老死直接带来的我们的被动之处就是忧悲苦恼,这个问题太不好解决了。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一:概述
下一篇:《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三:生起的过程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余论无此法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小康社会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慈心观治瞋,缘起观疗痴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佛教批评科学,星系当让须弥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人民财物守护主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他生的因、缘、果元素总表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如来藏的修行原理:转依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断见就是常见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三重境不真,执一为实是邪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求不死家的火[栏目:罗汉菜]
 驾驭禅修[栏目:倾听弦外之音·阿姜查]
 最究竟的“算命”[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西北大学问答[栏目:索达吉堪布]
 静坐初步简要法[栏目:仁俊法师]
 通向极乐之路 后记[栏目:林克智居士]
 悼念洗尘、金山两位大法师[栏目:演培法师]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六十六、咕噜梅卡拉(断头母姊妹)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大意舀海[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六十八世 本安无心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