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的经证 第一福田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82

第一福田

人当瞻疾病,问讯诸危厄,

善恶有报应,如种果获实。

   --《佛说生经》

一、瞻病的必要

人吃五谷杂粮,谁无病痛,所以生病是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的。尝谓“诸苦之中,病苦为深;作福之中,省病为最”。因为人一旦生病了,由于身体的痛苦,往往使得内心寂寥脆弱,易生烦恼,这时最需要仰仗他人给予粥药的照顾,语言的安慰鼓励,以坚固其信心,使梦幻之躯得保安康。

二、瞻病的方法

看护病者应具正确方法,否则非但不能使病者早日痊愈,反更使病情益加沈重。如何是正确的瞻病法呢?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载,有五法能令病人迅速康复:

分别良医:能分辨医生的医术、医德高明与否。

亦不懈怠:先起后卧,以勇猛心看顾病者,为其拭洗浣衣,洒扫住处,极令清净。

恒善言谈:多与病人交谈,说安慰、鼓励的言语,使病者去除寂寞,得获人情的温暖而坚强振作。

少于睡眠:不贪睡眠,随时注意病者所需,给予满足。

以法供养:不贪饮食,为病人说法,使病人体会病性本空的道理,而能淡然处之。

若能成就上述五法,照顾病人,病者必能早日重获康健的快乐。

三、瞻病的果报

布施犹如播种,要想有好的收成,先要有一块好的福田。《大般涅槃经》卷中说:“若有施主,施于病人,及看病者,斯则名为满足大施。”又《梵网经》卷下说: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可见佛陀很重视看病。因为看护病人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福报,未来的希求也会如愿以偿。

《四分律》卷四十一载,佛陀虽然已经果德圆满,但其爱护众生的悲心像流水长河一般,因此依然降尊就卑为其生病的弟子拭身不净,浣衣晒干,洒扫环境,爱语安慰,使他们得到依怙。唐代悟达国师,在其尚是云水僧时,途经京师,见一西域异僧(迦诺迦尊者)身患恶病,无人理睬,于是耐心为其擦洗敷药,并照顾其疾病。后尝于懿宗时,膝生人面疮,幸遇尊者,报以解冤消业。又玄奘大师,在四川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心生怜悯,将其带回寺中疗疾,并施与衣服饮食。病者惭愧,乃授法《般若心经》。由是之故,日后玄奘大师西行,临危之际,幸得此经之助而解厄。

所以古德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善恶果报亦如此。”世间上无论善、恶事都有报应,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不变的真理。

四、结论

谚云:“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又《生经》云:“善恶有对,罪福有报,恩生往返,义绝稀疏。”人生无常,你我都难免病苦诸厄,所以,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健康的人应长怀恻隐之心,对于那些有苦难疾厄的人,要主动给予问候关怀。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仁慈,就先要对别人仁慈;未来想得到幸福美满的前途,就要多播种一些幸福美满的种子。如《生经》说:“人当瞻疾病,问讯诸危厄,善恶有报应,如种果获实。”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佛教的的经证 忏悔除罪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孝顺之益
 人间佛教的经证 益友和损友
 人间佛教的经证 财富的处理法
 人间佛教的经证 信心
 人间佛教的经证 报恩与息怨
 人间佛教的经证 知足与不知足
 人间佛教的经证 获好名声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救护众生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生命的维系
 人间佛教的经证 交友
 人间佛教的经证 离八风之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个不要脸的人[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齐秦——信佛让我对人生明了许多[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第二篇 贪 - 远离名位、权力的诱惑[栏目:放下的幸福]
 50.死亡的压迫[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第一富翁[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The Double Wedding[栏目:Amitabha]
 大好山[栏目:公案100]
 06-085慈悲与智慧[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第二册 励志敦品警惕~1[栏目:佛光菜根谭]
 第二十九则:生死轮回淫为首[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