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瞋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7

戒瞋

以瞋报瞋者,是则为恶人;

不以瞋报瞋,不瞋胜于瞋。

--《杂阿含经》

一、瞋心的起因

瞋,又名瞋恚、瞋怒、恚、怒,是对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与贪、痴两者因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共称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使众生身心感到逼迫热恼,犹如火烧,所以也称为三火;此外,由于能病恼有情,坏出世善心,令众生长劫受苦不得出离,所以又称为三病。

据《俱舍论》、《成唯识论》载,对违背己情的有情生起憎恚,使身心热恼,不得平安的精神作用,名为瞋。又忿、恨、恼、嫉、害等随烦恼,都是以瞋的部分为体,是六根本烦恼、十随眠、五盖、五钝使之一。

瞋有三种相,即:

非理瞋:他不来恼,而自生瞋。

顺理瞋:他人来恼,尔乃生瞋。

诤论瞋:己法言是,他法言非。

瞋唯属欲界所系之烦恼,于色界、无色界则无。贪,乃从喜爱的对境所生起;相反地,瞋则从不顺心,即逆己的对境而产生。

二、瞋心的过患

《华严经》云:“一切恶中,无过是瞋,起一瞋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法苑珠林》亦云:“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恶口之府藏,祸患之刀斧。”由是可知,瞋是修学佛道上最大的障害。因此,经论中常告诫之,如《佛遗教经》说:“瞋恚之害,能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大智度论》亦载:“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观罪福,不知利害,不自忆念,当堕恶道。”

所以,《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载,瞋怒如毒蛇、如刀、如火,有智慧的人,当要以忍灭瞋。

三、瞋心的果报

据《地持论》载,身若多瞋恚,死后当堕于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常为一切求其长短:因前世瞋恼,不能含容,故感今生被人伺求长短,而动辄得咎。

常为众人之所恼害:因前世瞋恼众人,令不安稳,故感今生亦为他人恼害之。

四、瞋心的对治

瞋之为害,具说难尽;要获得安稳无忧,唯有杀瞋。如《大智度论》载,“杀瞋心安隐,杀瞋心不悔。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杀瞋诸佛赞,杀瞋则无忧。”那么,要如何对治瞋心呢?《正法念处经》载,能忍之人,则具第一善心。能舍瞋恚,即为众人所爱,众人乐见,人所信受,颜色清净,其心寂静,心不躁动,善净深心,离身口过,离心热恼,离恶道畏,离恶名称,离于忧恼,离怨家畏,离于恶人恶口骂詈,离于悔畏,离于恶声畏,离无利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具足一切功德,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

又《摄论》载,由观五义可以去除瞋恚:

观一切众生无始已来于我有恩。

观一切众生常念念灭,何人能损?何人被损?

观唯法无众生,有何能损及所损?

观一切众生皆自受苦,云何复欲加之以苦?

观一切众生皆是我子,云何于中欲生损害?

总而言之,对治瞋心的方法,不外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来化解之,这犹如“赠礼不受,物归原主”,也就是所谓“不以瞋报瞋,不瞋胜于瞋”。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利益和快乐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妄语
 人间佛教的经证 修持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生命的维系
 人间佛教的经证 惭愧
 人间佛教的经证
 人间佛教的经证 离八风之患
 人间佛教的经证 善护口过
 人间佛教的经证 知足与不知足
 人间佛教的经证 致富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说话的艺术
 人间佛教的经证 修行之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三德?[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百丈怀海的禅学思想特色[栏目:伍先林博士]
 第一篇 理论 1.9 奢摩他与毘婆奢那修法的差别[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两种人!毁灭世界?拯救世界?[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九讲[栏目:学诚法师]
 顺境、逆境[栏目:工作好修行]
 光明之旅[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一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人死了一定要还《寿辰经》吗?有无此事?[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和作用(释心月)[栏目: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