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平常禅 第二部 转化情绪烦扰的方法 第七章 替代式的人生 认清虚拟的替代式人生
 
{返回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29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艾兹拉·贝达
 
  认清虚拟的替代式人生
 
  修行生活永远得回来面对人类最根本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智力所能解答的。我们无法像上述的那名学生一样,只坐在椅子上用头脑来解决它。其实用智力解决问题,正是我们需要检视的问题之一。我们必须用心去看,并且亲自体证一番,才能明白人类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人类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永远活在替代式的人生里。源于我们的基本需求——要求保障、安全感和慰藉——我们虚构了一个由对策和建构所组成的迷宫,为的就是逃避人生的真相。将这个替代式的人生当成了真相,其结果便是不再与我们的真实本性连结,也就是失去了与生俱来的开放性。
 
  这种替代式的人生是由许多东西所建构的:我们的自我感,我们的自我形象,我们对人生所抱持的概念,我们的意见和评断,我们的期待,我们的要求。我们把这一切都当真了,然后从这些深信不移的信念中,又发展出了某些惯性的行为反应,来对治我们虚构出来的人生。
 
  这些对策往往根植于我们早先种下的决定——决定了自己是谁,人生是为了什么。下这些决定为的是应付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在没下这些决定之前,我们可能还拥有过一份基本的满足感,然而一旦经验了世俗生活的痛苦,我们就开始脱离了圆满的自性。我们会觉得心里有个洞需要填满,甚至觉得彻底无望或孤立无援。如果我们发觉了这股焦虑的振波,自然会生起自保的本能。这股追求安全和舒适的欲望,又会促使我们填满心中的空洞,掩盖痛苦的本质。
 
  举例而言,躺在婴儿床里的小宝贝如果太久乏人关注(也许只有三十秒锺),便可能感到痛苦不堪。更何况此种情形如果一再产生,这个孩子一定会发展出某种自我形象而认定人生就是如何如何。他可能会决定人生是不太安全的。以这份信念作为基础,孩子一定会发展出某种特定的行为对策。也许她的对策是退缩自保,或者他会认为人生太艰困而奋力掩饰那股不对劲的感觉。另外还有一种策略就是刻意遗忘或向外寻爱。也有的人试图掌控、发展侵略性或是装出兴高采烈的样子。
 
  总而言之,我们将这些决定和策略编织成一些看似坚实的概念,并进而形成了替代式的人生。我们误以为这个以思想为基础的幻相,就是我们的真相或真实的人生。越是相信这个虚拟的人生,就越是远离真实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心理学发达的时代,因此很自然会去分析自己、思考自己的问题。但是许许多多的追寻者都已经发现,分析的本身并不能让我们找到那最根本的东西。
 
  分析并不能解决人类最根本的问题。修行的真谛乃是愿意去认清我们早先的决定如何捏造了一个替代式的人生。修行使我们认清我们对自己以及对人生所下的论断如何沾染上或滤掉了当下的经验。我们会看到它们仍然在磨损我们的经验,而且从环境中也能侦察到那些会强化信念的面向。
 
  譬如,我们很可能早就决定没有人是值得信赖的。做这个决定之后经过了许久,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值得信赖的伴侣。他一再展现出可以被信赖的品质,可是有一次他做了一件无法被信任的事,于是我们集中火力向他炮轰:“看吧!我就知道你是不能被信任的!没有任何人值得我信任!”这个单一的经验压倒了其他所有的正向经验,因为这就是我们长久以来暗自期待的事。我们的论断便如此这般模塑出我们的经验。它们不只反映了我们的经验,同时也沾染了我们的感觉。
 
  一旦觉察到这些操控我们生活的重要论断,就会开始看到它们如何显现在每一个替代式人生的经验里。譬如,假设你看到某种论断操控了你的某份关系,那么你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论断也必然影响到你的工作和你对修行的观点。最近跟一位我辅导了多年的学生深谈,她告诉我目前出现的某些关系上的难题。听了她的谈话之后,我对她说:“何不将这些谈话内容写下来?”于是她将它们写了下来。然后我又说:“为何不把你对工作的想法也写下来?”她照着我的话去做了。接着我问她:“你对目前的修行有何感想?你对修行的基本想法是什么?”她也照实写了下来。我看完她的札记之后,把那张纸交还给她。她看完之后,突然瞪大了双眼。虽然她三个问题的答案都不相同,但核心的信念却是相同的:我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事情永远不会改变,这一切的努力又有什么用?
 
  这位女士把她的思想完全当真了。很显然她的核心信念沾染并模塑出了她所有的经验。并不是工作无望,并不是某个男人对她做了些什么,也不是修行出了问题,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她早先所设定的信念。
 
  早先所下的这些论断最有趣的一点是,我们强调的总是那些对自己最负面的看法。我们将这些负面的看法视为自己最深的真相,而且可能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这种核心的信念可能是“我有缺陷”、“我永远达不到标准”、“我是彻底无望的”或是“我不值得被爱”。不论你的信念是什么,它通常都是顽强而坚实的。它几乎影响了我们所有的言行举止,也窄化制约了我们的人生,造成了未治愈的痛苦。
 
  也许你现在正在质疑,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心理分析吗?这跟 “实修”又有什么关系?答案非常简单。那些让我们无法活得更开放、更真实、更慷慨的障碍就是来自于我们内在心理分析式的论断。这些论断像是划地自限一般,让我们脱离了真实的本性以及自己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修行就是要看透我们的界限,我们捏造出的那些内在疏离感,我们的自我意象,我们的独特感。如果认为修行就是要达到某种永恒的开悟境界——寂静、空寂或任何一种称谓——那都只不过是对修行所抱持的一种幻想罢了。修行必须包括观察自己的问题在内。活在当下意味着愿意和当下生起的任何现象共处,其中也包括我们早先所设定的让自己退缩的论断。
 

{返回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平常禅 第二部 转化情绪烦扰的方法 第七章 替代式的人生 与情绪共处
下一篇:平常禅 第二部 转化情绪烦扰的方法 第七章 替代式的人生
 平常禅 第一部 修持的基本要点 第二章 “正常人”的生活
 平常禅 第一部 修持的基本要点 第四章 体证和目睹 安于当下
 平常禅 导言
 平常禅 第一部 修持的基本要点 第六章 静坐的三个面向
 平常禅 作者介绍
 平常禅 第二部 转化情绪烦扰的方法 第八章 如何转化愤怒 重塑情绪经验..
 平常禅 第一部 修持的基本要点 第二章 “正常人”的生活 学会客观地..
 平常禅 内容简介
 平常禅 第一部 修持的基本要点 第四章 体证和目睹
 平常禅 第一部 修持的基本要点 第五章 第八十四个烦恼 如实面对人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死大事 - 堕胎罪同杀人[栏目:方外看红尘]
 正定初阶 The Basic Method of Meditation[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第二篇 实修 2.3.4 检查身心[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殊菩萨的宝珠 ManjusHri Bodhisattvas Precious Pearl [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三次闭关纪实 二次闭关:雪域奇遇[栏目:万行法师]
 梦中梦因果问答 10 我的儿子有何恶果才患了白血病,这跟我们在...[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请问“万法唯心”与“唯心主义”,有何根本差别?[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三、四宗“道次第”建立[栏目:谈锡永居士]
 何为失去戒体,(菩萨戒)?[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86.如何领众[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