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理论 1.1.1.1 什么是佛法? 简介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88

1.1.1什么是佛法?

1.1.1.1简介

真正的佛法不是寺庙、佛像、供养僧人托钵的食物或是仪式。虽然这些事物都很有价值,但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佛法。那么什么是佛法呢?如果说佛法是以正念、正知修行,引发般若智慧而断除烦恼并止息苦痛——这个概念更接近答案,但还不够清楚。

如果说佛法是色心二法——那么就更接近答案了,但还不十分令人满意,因为「心」(注1)这个字所传达的概念是:一个紧凑的心,整个是一体的,处理所有各种不同的精神作用。为了更真实地描述心,可以将心表示成很多心态(心王),每个心王个别生起并且彼此不同:如看的心态与听的心态不同,妄想的心态与修行时观身的心态不同等等。「我们」这个整体存在的感觉,也只是每一剎那生起其中一个心态,而下一剎那迅速地被另一个心态所取代而已。

但光讲心态(心王)还不够,心态(心王)其实是由52个心所法所组成的(例如:触、受、想等都是心所法),所以对心的真正的定义变成「心王—心所」,如果现在将色法也加入佛法实相的定义中的话就成为「心王—心所—色法」。但心王-心所-色法还不是有情身心整体的「描述」。如果修行成就(体证身心非「我」)会达到一种状态,此时短暂的道剎那将生起而断除烦恼,这种道剎那是以涅槃为所缘,而涅槃是佛法的实相之一。

(注1:完整的解释请参阅本书后面附录C巴利文索引。)

因此我们最后对佛法实相的定义变成身心和觉悟——或者用巴利文表达即是心王-心所-色法和涅槃。对佛法而言,这四法都是实相,这表示这四法在宇宙中都是「真实的」——亦即他们不用透过概念去了解。所以宇宙中每一个有情都由前三法所组成——心王——心所和色法,而涅槃——是开悟的四个道果当中,能断烦恼的道剎那的所缘——是实相中的第四法(重要的是,要了解涅槃只是心在特定的般若智慧状态之下的所缘,涅槃真正呈现的是非常短暂一剎那的安祥与宁静——而它的属性不与烦恼相应)。

佛法立前三法(心王—心所—色法)的目的是要证明「你」实际上由许多部分组成(迅速生灭的心和迅速生灭的色身),因为没有任何一部分是「你」,他们所共同组成的也不会是「你」,在佛法中,这种将色心二法分析成不同的几个小部分的科学称为阿毘达磨:这种科学能帮助我们更容易认清所谓的「我们」是非男、非女并且无我等等。

那么我们第一次对佛法下的定义就是这些实相(心王—心所—色法和涅槃)才是佛法—真正的佛法。

世界上每个有情都符合这个色心二法的定义(心王-心所-色法)。而无情只是物质,是色法。即使那些不了解这个定义,或未曾听闻佛法的人,还是由心王-心所-色法所组成的,而涅槃还是存在于心完全清静时可达到的一种状态。希望在你读完对真正佛法简单的定义之后,能对以下各节中,我们老师针对这个重要标题所作更深入的讨论,能有进一步的信心。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理论 1.1.1.2 讨论
下一篇:第一篇 理论 1.1 佛法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1.行舍智
 第二篇 实修 2.2.3 自然的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4.3 此修法为何符合四圣谛
 附录B 一个典型状态的识的例子(心王-心所)
 第一篇 理论 1.3.1.2 身念处
 第一篇 理论 1.4.4.2 佛陀所发现的十一种苦谛
 第一篇 理论 1.8.1 善恶和无记
 第一篇 理论 1.4.7 道谛(第四圣谛)
 第二篇 实修 2.3.7 杂项
 第一篇 理论 1.1 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镜录》三量说[栏目:刚晓法师]
 佛说八大人觉经[栏目:慧律法师]
 传喜法师名字的由来[栏目:传喜法师]
 生死大事 - 不能只生不养[栏目:方外看红尘]
 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我应该做个怎样的出家人?[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二篇 观世音菩萨简介 六、密教观音的多种形象[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首愚法师开示[栏目:首愚法师]
 《金刚经》系列开示 62[栏目:常福法师]
 宣称“慈悲为怀,利益他人”,从发心角度上说,此与佛教菩提心的区别在于何处?[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大的包容小的,小的谅解大的[栏目:叮咛·圣严法师谈天下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