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师地论讲记 初发论端 1 问答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983
问:「十番两缘」,「十番」是我们平常在讲,1234…,讲到十。「两缘」没有看到上面写?
答:你比如说第一番,「一、为法久住」这是一缘。「及利有情故」又是一缘,这是两缘嘛,第一番的两缘。第二番「为圣教已隐没者重开显」,这是一缘;「未隐没者倍兴盛」,那么这也可以说是一缘。但是这个地方呢?又加…这算是一缘。「已隐没」、「未隐没」加起来是一缘。第二缘是「有情界中,有种姓、无种姓」又是一缘。这不是二缘!
  第一番都是两缘。
  第三番「为舍无见,及有见」,这又是两缘。
    「第四、为成熟菩萨(种)姓人,唯依大教,遍于诸乘文义行果,生巧便智,断障得果,自他俱利。」这是一缘。「及二乘无姓,亦依大教,各于自乘文义行果生智断伏,得自乘果,离恶趣故。」这又是一缘。加起来就是两缘。
  第一条(番)都是两缘。
 
问:第二页第一行提到「生巧便智」,我想我们在修行状况之后,必然一定就是先生起智慧才能降伏烦恼…(不清楚)
答:智慧,这个一开始也是有多少智慧,但是智慧薄弱,智慧的力量不大,所以虽然有了智,对于烦恼的调伏还是不足的。还要继续的增长智慧,到了一个程度了,才能调伏烦恼。要继续不断的增长,才能够继续不断的调伏烦恼。有的烦恼容易调伏;有的烦恼不容易。所以智慧若不断增长,力量强大了,才能够显著的知道,「哦,我降伏烦恼了。这也是得到圣人的智慧了,这时候才断烦恼。
 
问:我们上学期的《摄大乘论》「四寻思」是不是伏烦恼?「四如实智」是不是断烦恼?
答:都是伏烦恼。「四寻思」、「四如实智」都是伏烦恼。因为由「四寻思」进步到「四如实智」;「四如实智」进步到「见道位」,才断烦恼。到「见道位」才断烦恼。
  所以那两个位子还是在伏的阶段。
 
问:这个「无种性」的人,他有没有因为学习《瑜伽师地论》的关系而熏习的关系,因为听闻法界等流熏习的关系,而得到这个成佛的种子?
答:如果是等在「本有」种性来说,这是不能。他原来没有,就怎么也不能熏习。若是站在「新熏」的立场上说呢?那是可以。
  所以这个地方,《瑜伽师地论》是「本有」种性的立场,和《摄大乘论》有点差别。《摄大乘论》不说有「本有」种,是「新熏」,是有这一点差别。

{返回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初发论端 1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讲记 初发论端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一 (7)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七 (9)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一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 (1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三 (11)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五 (2)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四 (7)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7)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二 (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智慧贯通六度(达真堪布)[栏目:六度万行]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报才大[栏目:佛网文摘]
 临济拜祖[栏目:禅是一枝花]
 361.佛光道悟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择友之道[栏目:禅林衲子心]
 正法与外道(盛噶仁波切)[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你执着什么,什么就束缚你[栏目:佛网文摘]
 散乱心念佛可以往生吗?[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说吉话祥 二十八 遵从 Sovacassata[栏目:说吉话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