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真如
 
{返回 吕澄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4

谈真如

今日所谈,为真如名义。先说真如名,是从印土译来,现已习用,但在翻译上,前后颇有变化。原文‘(多+页)他多’,解析之︰‘(多+页)他’为真实;‘多’,为性。与‘舜若多’之为空性,是一样结构,故正译应为‘真实性’。由字源说,‘(多+页)他’从‘如是’((多+页)他引)引申而成,故亦可翻成如是性,藏人即如此译之。汉译最初《般若》译为‘本无’,是依道家思想以无为本故。次在姚秦、六朝刘宋,罗什、求那跋陀罗则译为‘如’(《摩诃般若》、《杂阿含经》),北魏则为‘如如真如’,至梁陈·真谛则混用‘如如真如’,迄唐以后,始确定为‘真如’。在混用时期,以‘真如’与‘真谛’通用,故有‘真如俗如’,‘如不异如’之用。然始终于‘性’字未曾译出,如如之‘如’似有‘性’意在,亦未能显。以最后之‘真如’看,其意亦‘真’亦‘如’而已。终以未能译出‘性’字,故于义解多有未当也。

次明真如义。是可依于言教变迁之实三段说解之。

(一)小乘说‘如’,《杂含》十二,讲缘起法,谓无明缘行,行缘识,如是乃至生缘老死之十二有支之缘起法,因此说到‘如’字,乃谓‘此等诸法法住、法定、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此等异名皆释‘如’字。而此段文依译意,实是形容缘起法,勘对巴利文本《相应部》(巴利文五部中之《相应部》即《杂含经》),‘法如’为‘法如性’。是法非一切法,乃指缘起而言,即此缘起法为如性,谓其常然之相也。有佛无佛,都无改变,此即如性,亦即离缘起便无真如故。如是缘起相,即法之实相也,由此法非指一般法,缘起而外亦指谛、食、蕴、处、界等归类之法,此等法实相,皆称真如。是种解释,乃佛法中之首段小乘对佛说至极之解也。

(二)大乘中,《大般若经》第二分〈缘起品〉,亦以缘起与法如(依小乘而释异)连谈,如《经》云,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当学般若波罗密,菩萨摩诃萨欲知一切诸法如、法性、实际,当学般若波罗密。此已广于《杂含》,《杂含》止言缘起,此乃及于四缘也。又此法如,《智论》三十二释云,如有二种,(1)各各相,(2)实相。一切法如皆相,以自相言,如地以坚为相(此小乘毗昙自共相之结论),是亦法之真如,但为下如。上如则为实相。若地坚相不实,自性空,即地坚空相,是即法实相上如。

(三)《瑜伽》、《深密》、《楞伽》所谈‘如’义,稍有差别。盖此三书以‘真如’判入‘五法’(五事即相、名、分别、正智、真如)中,而又以自性相摄。相摄方式有种种,义遂不同。初《瑜伽》,次《深密》。《深密》思想近于《阿毗达磨经》,《瑜伽》〈抉择分〉引之,乃无着思想所自出。总归诸说有二︰(1)依他法,遍计执无相即法真如相(与第二段衔接);(2)圆成法,依他起断为真如,此断即转依。如是二义,极有出入,最后乃可求诸《楞伽》,以依他法如相为真实,以圆成法心解脱为真如,于是真如非仅法之相而另指法而言矣。然《楞伽》有处仍以真如作相解(〈如来藏〉章),故知真如实有二义,有处以相说,有处以法说(广义法有时言相,有时言相依)。以法说者,即圆成法,即心解脱,是即真如法也。

再概括言之,小乘以缘起(法)等实相,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等为如相。至《般若》亦以缘起为实相,而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断不常。《瑜伽》言遍计执无,亦是此生故彼生之义(真如相),更进一层,乃目离执缘起为真如法,是故于佛法名相应知其实也。昔者洞山价辞云岩,问曰︰‘老和尚百年后,有人欲见真容,如何回答?’云岩即云︰‘者个是。’洞山不省。又说︰‘汝担当家业须仔细。’仍未会。后涉水睹影,即便省悟而作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吾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云岩死,遗像悬挂,有人参问。答以︰‘者个是。’再问意旨如何。洞山忽然云︰‘我几乎误解老和尚意思。是盖真如以共相言,则处处逢渠,为三段之初段。一法一如者个即是。’所以《般若》说诸法一相无相,《深密》谈遍一切一味相,此之一义,乃平等真如(《深密》、《华严》平等义,贤首未解也),即各如其分,无以异也。所以洞山初解处处得逢渠时,乃平等真如(相)。到遗容悬挂,始悟一法一如(法)之旨也。

复次小乘一段,以法相为真如,功夫在破人我执,故将法说成蕴界处等类,必人我净尽,其法始显,亦只形容彼法永久如是之相耳。此法非是所作乃法住法界。依大乘而言,于第二段即以小乘之法蕴处界等为法我执,去此法我执而为法无我,此法无我亦永久如是之相。于第三段无我所显,乃为真如,有此始有事在,佛法建立,即在于此。盖即菩萨摩诃萨修行功德之所依也。此无我所显亦永久如是之相,为真如,为法界,皆依境言之也。

一九四三年六月四日


{返回 吕澄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思溪版藏经
下一篇:集量论释略抄
 入论十四因过解
 律学重光的先决问题
 正觉与出离
 清净毗尼方广经讲要
 元刻普宁寺版藏经
 碛砂版大藏经
 百字论释
 安慧三十唯识释略抄引言
 集量论释略抄
 楞伽如来藏章讲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