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法会开示五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5

华严法会开示五

规矩方成佛

“方”是什么呢?有一句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方圆不成规矩。”这个“方”,体现的是法报化三身佛当中圆满报身佛的特性,就是方圆规矩,就是规规矩矩。为什么要规规矩矩?这个规矩很重要,做人有做人的规矩,生天有生天的规矩,成佛也有成佛的规矩。我们学佛以后,一开始就要受三皈五戒,受三皈以后,你开始有佛弟子的规矩,如果没有规矩,就绝对不是一个修行人。《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这个“方”字,就告诉我们:一切规矩,你要老老实实地遵守。但是,这个遵守的前提是什么呢?遵守的前提,是你先证得内在的这种空旷无比的本体。

我们看到济公活佛和一些阿罗汉们,诸位现在看两边的阿罗汉,你看阿罗汉坐在这里,有翘着二郎腿的、有坦胸露腹的、有做各种动作的,为什么阿罗汉会那样做?而我们看到佛——你看,佛像都是一样,非常慈祥,那个动作非常端庄、端正。原因在哪里呢?因为要体现出来,阿罗汉证得了本体以后,他不想度众生,所以不够圆满。他只是自己觉悟了,但是不能去觉悟他人。

我们佛教讲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罗汉、菩萨和佛这三种境界,是不一样的。阿罗汉相当于大学生,菩萨相当于硕士生,佛相当于博士生——最高的境界。所以,你看,把阿罗汉放到两边,放到边上去了;然后菩萨呢,站在这里;佛呢,是坐在这里的。这是一种表法,我们到大殿里一看就知道,学佛的路就是这样子,先要自觉。那么自觉的这个阿罗汉,自己觉悟了,他非常自在。你看他的手脚有各种动作,非常自由自在,没有顾忌。同时,他坐在那里表现的是什么?坐在那里,就是说,“哦,我的分段生死终于已经解决了,我可以坐下来休息了。”分段生死,就是现在大家有生老病死的这个生死,阿罗汉自己解决了以后,坐下来不去度人,所以他不去照顾别人的感受,自己怎么样方便、怎么样自由,就以这种方便、这种自由来表现。

这是一种表法,是告诉我们:个体的生命可以非常自在的。但是菩萨不一样了,菩萨自己觉悟了以后,他想:“我要是自己不讲威仪、不讲规矩,那人家信众、这些迷惑的众生看到,会没有信心,我就不能度众生。”他要出去弘扬佛法,所以这个菩萨又站起来了。一般的情况,寺庙大殿里面塑的像,中间的佛都是坐在那里,菩萨都是站在那里,两边的罗汉都是坐在这里。这种特殊的表现,就是代表了佛法修证的不同层面: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己觉悟了,还要告诉别人;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跟他有缘的众生都已经度圆满了。那么,是怎么个圆满的度法?所以,菩萨度他的这个过程就非常重要。菩萨一方面是在度化众生;另外一方面,他要体现操守方圆规矩的德行。

皈依三宝是学佛第一步

我们讲起德行来,最重要的是戒律,持戒要清净。持戒清净,从三皈依开始。皈依三宝是我们学佛入门的第一步。如果你皈依三宝的这个第一步没有做好,那后面成佛的路就很遥远;如果你皈依三宝做好了,那后面的路就比较顺利,因为你的心可以跟三宝相应。皈依三宝,我们是依佛为师,依法为师,依僧为师,三宝是我们的老师。佛、法、僧,这三个是珍贵无比的,这三个都是我们的老师。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拜了某一个师父,好像说只有这个师父是我老师,别的师父就不是了,别的人就不是了。千万不要有这种观念,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观念——认为皈依这个师父,我就只认这一个师父,也不知道依法修行,也不知道敬佛。

反过来呢,另一种情况,大家同样也要注意。皈依三宝,明明是“三宝”为师,千万不要说,“我是以佛为师,这些法、这些僧、这些和尚,都不是我老师。”要是这样讲,那是纯粹诽谤三宝。有些人学佛就是这样,明明是皈依三宝,却变成皈依两宝,或者皈依一宝了。现在,在我们国内有些地方的一些居士信众也不太懂得皈依三宝的重要性,认为自己皈依佛、皈依法就可以了,不要皈依僧,或者说,觉得自己以佛为师、以法为师就可以了,没有以僧为师。心里面存在这种观念,暂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么去做,有这种观念、这种看法就是一种邪见,不是三宝弟子的正见。所以,“大方广”的这个“方”,他内心是看到本体——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而且都是无相,完全平等。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法会开示六
下一篇:华严法会开示四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二讲 释经题——八大人觉经
 净化心灵的妙宝 二、世间的无常源自内心
 华严法会开示五
 超越死亡 第五章 第三节 法物利益亡者
 密教“四归依”渊源初探
 慧文禅师的禅修方法
 禅修要义 第五章 三乘渐次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八
 《楞严大义》修道之一
 觉悟入门—业风与心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一篇 莲花王 第四章 光明大海生金刚[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相应11经 转起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栏目:洪修平教授]
 自觉手册 Manual of Self-Awareness 前言 FOREWORD 隆波田禅师简传 ..[栏目:自觉手册 Manual of Self-Awareness]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三)真正的修行者应清净持戒[栏目:圣者言教]
 僧宝论30、舍身为人的常愍禅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九)[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五篇 不灭虹身 第五章 二五弟子具成就[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三乘佛法指要 第一篇 前行法(前方便)第三章 佛法的修习 第一节 求授皈依[栏目:卡卢仁波切]
 浅谈讲经和听经[栏目:东宝·仲巴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