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缘起性空与净土的建立
 
{返回 界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85

《缘起性空与净土的建立》界诠法师

学佛的目的是在净化自己的身心,达到国土清净而利乐众生。

诚然,学佛是为了成就佛果。但这佛果是怎样圆成的呢?就是正确认识、理解佛陀可说的基本教义——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是说明宇宙人生,生起与坏灭的普遍规律,正确的认识此理,便可洞明人生宇宙的真相,而达到破除人生对于真理的迷执。

破迷执见真理,由般若空慧为指导,斩除我执、法执、证我空、法空而圆成菩提。

缘起性空,就是说明因缘所生的诸法无自性的道理,“因缘”是指一切事物是相互依赖,众多条件和合存在的产物,是无常变化,无实在的主体性。《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的诸法,无有常住不变性故——空,此“空”“非无”的顽空,是否定万有差别相之言,似对“有”又反对概念之“无”的意味,然则,无万有之存在乎?是又不然!万有虽是由于种种因缘之假的存在,而现象存在的现实还是事实,所以此“空”义,绝非“无”之义,应为“不”之义,不带于现象存在而超越于偏见之义,即是排斥,对于万有之执着的趣旨。若以“空”单反对“有”者,则“空”非般若正当之空,而失在偏空之“空”,却不能尽显“空”的本义,此“空”是指出超越于偏见的相对“有”,“空”之绝对境地——万有之真相。故万有真相意味之空,不是相对空而是绝对空。

虽曰“空”而非单空,是即有之空,性空不碍缘起,所以《中论》又说:“亦为是假名”,缘起的存在,千差万别——假名。虽曰“有”而非单有,是即空之有,缘起不碍性空。“有”法的当体即是性空,为此不滞于实有,不着偏空,双离二边即为中道也,此就是《中论》的“亦名中道义”。

正因为一切事物是缘起是性空,所以才能建立一切因果罪福,有彻底的空——大革命,才有佛果净土的大建设,《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换句话说,如果一切法不是空的,业报罪福也就无法改变,修行慈善也就没有意义。《金刚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很好地说明了,罪业无性,不改变的道理,“业”无定性,所以才有六道四圣的不同。众生迷于事理,则是轮回;悟于事理,便转染成净。

如此才有净土的建立,《维摩诘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所以要有净土的建立,先转染心为净心,净土就是清净的国土,环境净化,没有任何污染;生活净化,不会贫穷困苦;人群净化,人民和乐,没有是非矛盾的纠纷;身心净化,绝无疾病的产生,永恒的和平,安稳,富足……这样的世界何以知其存在?举浅显的例子说,如世界上有些国家特别繁荣富强,环境优美,人民的生活条件特别优越。国内也不会发生内乱,医疗设施先进,人民身体健康。如中国有些特区,有专门的政策,那么特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与一般的地区是绝然两样,此是低级的净土,能说它不存在吗?

当然高级的净土,是需要转染心成净心的功德而成就的。如西方弥陀净土,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用了五劫的时间去思惟、修习,而功德圆满,之后以大愿力广泛地成就摄受众生。《无量寿经》云:“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

净土很多,诸如弥勒净土,药师琉璃净土,华严净土,维摩诘的人间净土等。无论什么净土,或低级或高级,对于创立者是很艰辛的,但有了前者的开扩,后者要求往生者,就容易了。如往美好国家去定居旅游,只要办理完各种手续便可前往,如想往生弥陀净土,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即可往生。

净土与性空有何关系?“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净土就建立在性空的基础上,正因为诸法无决定性(空),所以可转恶业为善业,转污染为清净,转分别(识)为大智(智),转我法二执为我法二空。有善法、清净、大智等,就是净土的正因,同时因圆果满,人生的缺陷得到消除——正报的庄严,世界的污秽得到净化——净土的建立。

 


{返回 界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优婆塞戒经略讲
下一篇:学佛第一课
 轮回之苦
 界诠法师访谈录
 解脱·涅槃
 修行应日行增上
 心能静下·方能净心
 修道人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一讲之一
 学佛第一课
 缘起性空与净土的建立
 修行要理事相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间佛教一使臣——悼念惟贤长老[栏目:温金玉教授]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A 第407经、408经(思惟经):此二经教导诸比丘:不应有世间之思惟,而..[栏目:界定法师]
 出声念佛好,还是不出声念佛好?[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No Ajahn Chah《037》[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般若摄颂释 第五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领悟[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三章 香积佛品[栏目:妙华法师]
 见性成佛 第二十三天[栏目:如本法师]
 请问怨憎会苦和不欲临苦有何区别?[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六十六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