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信佛与受戒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07
信佛与受戒
 
信佛是在精神上的信仰,谓信佛陀具有无量功德,要常念亲近,供敬供养佛陀,得发起善根,学习佛陀的慈悲与觉悟。太虚大师讲:「仰止于佛陀,圆成在人格 … . 。」所讲信佛重于学佛,学佛根本在于做人基础上着手。佛法是重视人的品德,圆满人格。正如五戒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与儒家所说有相通之道:不杀生即仁、不偷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即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信佛之根本。
 
受戒是学佛的实行,便是定慧之基。释迦世尊入灭时,曾咐嘱阿难:「佛涅槃后,汝等以戒为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即是说在末法时期,佛灭度后,无佛之时,须依戒律为师,并从 受戒持戒中,得到无量功德达至彼岸。由此当知,受戒和持戒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戒是做人的准绳,所讲是道德修养,能起防非止恶的作用,亦就是止持及作持的修学法则。从戒条中,令我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是不该做,这是落实佛教精神的所在, 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 」。
 
学佛目的要断烦恼,但烦恼要有智慧才可断除,智慧要从定中发,定是从持戒中来,即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修学的阶梯。假使若无持戒,所得的定是属于魔定,所得的慧,也是狂慧。
 
既是有信佛,那就要遵照佛陀的教诲,奉行受戒。但一般人不受戒的原因,是怕自己犯戒。须知不受戒就是不等于不犯戒,而是不受戒的人从放逸中生活,不觉得自己造诸恶业,更不懂得去忏悔业障,为此罪过只有加重, 结果生死业缘,六道轮回,甚至三涂恶道之苦,果报自受。受戒后,戒就是人生的指南,不会使人迷失方向去造恶业,纵使有犯戒,只要有惭愧心,懂得忏悔,后不复作,仍得清净,有得离苦海的机会。
 
信佛及皈依三宝是入佛门的第一步,受戒是趣向佛道之阶梯,而戒律因受持者的身份及发心,亦分有在家戒及出家戒的分别。在家居士有五戒,八关斋戒及菩萨戒;出家分有沙弥及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六法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及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信佛与受戒,事虽有先后,而理均是返迷皈正也。从经中所载,持戒能获十种利益:
 
 
1. 满足一切智; 2. 如佛所学而学;
3. 智者不毁; 4. 不退誓愿;
5. 安住于行; 6. 弃舍生死;
7. 慕乐涅槃; 8. 得无缠心;
9. 得胜三昧; 10.不乏信财。 
 
希望未信佛者发心信佛,已信佛(佛弟子)应该受持戒法,菩提上进。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与孤儿
下一篇:念佛
 合十共祈--世界和平 社会繁荣 风调雨顺 人民安乐
 「般若」
 忏悔与自恣
 药师如来之十二大愿
 念佛
 不怕念起 只怕觉迟
 酬佛恩
 佛教与孝道
 护生行善
 烦恼转菩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烛光禅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21.南岳怀让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回不去了[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成唯识论讲话(卷七)[栏目:慈航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